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望故乡的翠竹

(2007-11-03 19:22:45)
标签:

我记录

生活变迁

文学/原创

回望

翠竹

孩童

苏东坡

郑板桥

夕露沾我衣

分类: 真情美文
回望故乡的翠竹 

 

回望故乡的翠竹

 

    北方的冬天,草木凋零,朔风强劲,偶尔还有满天黄沙,遮云蔽日,每当这时候我就特别想念故乡的青山绿水,尤其是那漫山遍野的竹林。

 

    故乡的农民是朴实而敦厚的,也许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咏竹的诗篇,竹子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中国古代文人傲骨临风,宁折不弯,不屑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代表符号。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那是以竹子的高风亮节自比,以诗言志。我的那些父老乡亲不管有没有肉吃,他们都喜欢在房前屋后栽上竹子,竹林掩映中的农家小屋在暮色中升起袅袅炊烟,是故乡的一道独特风景。

 

    我就是在故乡的竹林中嬉戏长大的,对竹子一直有一种难舍的情怀。故乡种植的竹子以高大挺拔的楠竹为主,孩童时的我顽劣异常,是那种“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主儿,除了爬树,也爬竹子。竹杆非常光滑,而我的手脚是那样灵巧,可以毫不费力地顺着竹杆爬上高高的竹尖,然后在上面开心地“荡悠悠”,从一根竹子荡到另一根竹子上,就像金丝猴一样,让地上的小伙伴们羡慕不已。我把这种游戏称做“搏竹”,现在城市里流行的“攀岩”比起“搏竹”来只能算是小儿科了。

 

    然而这是一种危险的游戏,让家长们发现了是要受到惩罚的。惩罚的工具还是与竹子有关,大人们取几条竹枝,去掉叶子,扎成一把,悬挂在各家门背后。这自然对小孩子可以起到警戒作用,必要的时候可以信手拿来,对淘气的小孩实施惩罚。通常的方式是用竹枝抽打小孩的脚杆,这样打起来不会伤及筋骨,但是特别痛,我曾经很多次领教过它的厉害。我们对竹枝又恨又爱,恨它充当大人惩罚小孩子的帮凶,爱它是因为我们用竹枝开发出了一种新的用途。那时候有一部电影叫《渡江侦察记》,里面的解放军战士头戴用树枝和杂草编织的圆环,在我们小孩子看来真是潇洒极了,于是就开始模仿。由于竹枝韧性好,不易折断,我们就地取材,用竹枝编成圆环戴在头上,手握自制的木枪,在竹林里玩起了“侦察记”。

 

    岁月悠悠,当年竹林中的顽童渐渐长大,我不爬竹子了,家长也无需再用竹枝来威胁我。我慢慢懂得了欣赏故乡的翠竹,春天看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拔节长高,生命的意志和活力不可阻挡;夏天新竹凌云,迎风婆挲起舞;秋冬叶落潇潇,而翠竹苍翠依旧。“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亦虚心”,正是竹子风格的写照。鸟儿站在竹梢上仰望蓝天,一如我站在故乡的山峰眺望远方,只有飞向蓝天鸟儿才可以找到自由,而有一天我也要告别故乡,去远方寻找我的梦想。

 

    穿越万水千山,我终于到达了遥远的北方。在北方的这座城市里,竹子成了稀有之物,故乡那样的竹林更是难觅踪影。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想念竹子,就去紫竹院公园寻梦。然而结果还是让我失望,紫竹院名不副实,园中杨柳居多,好不容易找到了几株紫竹,细小的竹杆儿,无法与我儿时攀爬过的高大楠竹相比。我曾在市财政局门前发现一排小竹子,经过精心养护,在夏日的阳光下竟也长得枝繁叶茂,但我冬天再去看时竹子就枯萎了,看来竹子还是无法适应北方冬天的严寒和干燥。

 

    现在城市里有一种盆栽植物叫“富贵竹”,每根竹的头部被人为加工成螺旋状圆圈,几根合为一束插在花瓶,酷似亭亭玉立的烫发女郎。这还能称作竹子吗?郑板桥先生若有在天之灵,想必会感慨万端,唏嘘不已。“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才是竹子的风格,清高、正直、虚心,绝不是可以任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何况竹子一旦和“富贵”沾边,也就成了莫大的讽刺。

 

    做一个谦虚正直的人,不为威逼利诱所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是故乡的翠竹留给我的最大启示和无形财富。无论在我失败彷徨,还是春风得意时,只要回望故乡的翠竹,我就会变得心平气和,头脑清醒。故乡的翠竹,不仅给我的童年带来了难忘的欢乐,也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