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夕露再沾衣
霓虹闪闪,车流不息,人声鼎沸,都市的夜晚总是如此喧嚣。置身于人海之中,我常有一种孤独的感觉,热闹是属于他们的,好像与我无关。也许是因为在这个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的世界上,熟人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世与我而相违”。红尘如梦,斯人独立,满心沧然,我是否也该“归去”呢?
但我却不知道该去哪里?“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陶渊明在“误落尘网中”三十年之后,毅然“归园田居”,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乡村生活。可是,我的“南山”在哪里呢?
“南山”只保存在我的记忆里,那里是我成长的故土,那里有我的精神家园。很多年以前,我还是一个未曾受到现代都市文明侵染的淳朴的乡村少年,我没有见过高楼大厦,我没有看过电视,我没有听说过电脑,我只乘坐过拖拉机。但我在暗淡的油灯下,偶然读过陶渊明的诗句。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劳动是艰辛的,但我喜欢与土地亲近,喜欢赤足站在泥土中那种踏实的感觉,喜欢倾听稻穗和麦苗在风中低语。“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乡间小道确实狭窄,而道边野草茂盛,南方潮湿,随着夜色降临,草叶上就凝结了晶莹的露珠,会在不知不觉中沾湿我的衣衫。白天蛰伏在田间的青蛙此时开始合唱,流萤在黑夜中提着生命的灯笼为我指路,晚风为我送来野花馥郁的芬芳,我就会忘记一天劳作的疲倦。夜色苍茫中,回到群山掩映中的小屋,洗去一身的泥土,就着闪烁不定的油灯捧读陶渊明的诗句,我倍感亲切,掩饰不住“得意忘言”的兴奋。
多年以后,当我坐在电脑前敲打文字的时候,“夕露沾我衣”的境界让我无限的怀想和留恋。曾经的岁月,年少的时光,炊烟袅袅的村庄,仿佛历历在目。何时夕露再沾衣?何时回到我的“南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先哲的感慨穿越时空传入我的耳际。我知道,我已不可能回到少年时代去了,乡村不再是过去的乡村,我也不再是年少的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