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路的姿势
小时候,当我每天背起书包迎着早晨的第一缕霞光去上学,妈妈总是站在家门口目送我远去。我走路的时候喜欢低着头,妈妈就在那里喊:“儿子,你把头抬起来!”我总以为妈妈管得太宽,我还不会走路吗?
其实,我当时并没有想到,我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弱小的生命,除了啼哭之外什么都不会,我哪里会走路呢?我无法记起我是怎样挣脱妈妈的怀抱迈出蹒跚的第一步,我摔倒了吗?我哭了吗?当我在妈妈的鼓励下摇摇晃晃地迈出了第一步而没有摔倒时,妈妈的脸上又露出了怎样的笑容呢?儿子是妈妈用爱心创造出来的作品啊,没有人比妈妈更关心儿子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了。
但是,儿子总有一天要走出妈妈呵护的目光,要以自己的姿势走向更辽阔的世界。上高中的时候,我住校了,我听不到妈妈要我把头抬起来的声音了。青春期的身体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拔节长高,我很快就长到了一米七。有一天,同学舒告诉我:“张,我发现你有轻微的驼背,你走路的时候不要哈着腰,你应该挺起胸来。”这是除了妈妈以外第一次有人关心我走路的姿势,我很感激舒善意的提醒,我不再哈腰走路了,我学会了抬头挺胸。
参军以后,在队列训练中,新兵班长发现我的头总是向右微倾,我以前从未意识到自己是个“歪头”,一般人也看不出来。但在严厉的班长眼中,这绝对是一个需要纠正的“毛病”。在班长的指教下,我就琢磨该把头摆过来多少才是正确的姿势。刚开始的时候,很不习惯,很别扭,我挨了班长很多次批评,但到新兵训练结束参加阅兵式的时候,我的头终于“正”过来了。
数年之后,当我身着军装,迈着标准的军人步伐回乡探亲时,邻人啧啧称赞:“部队出来的人就是不一样,张家那小子走路都比别人好看!”妈妈开心地笑了,也许她早已忘记曾经的告诫:“儿子,你把头抬起来!”小时候我对妈妈的话不以为然,长大后才知道简单的一句话里包含着妈妈温柔的爱心。
我们每个人都会走路,但在学会走路的过程中,需要有人及时纠正你的姿势,否则痼疾形成改起来就难了。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生之路也需要有亲人和良师益友及时指点迷津,才能行得端,走得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