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天还有谁在读国学经典

(2006-12-02 18:53:41)
标签:

国学经典

国学大师

《论语》

章太炎

台湾

分类: 教育论坛

今天还有谁在读国学经典

 

20世纪之前的中国,没有人提出和讨论国学问题。因为那时候的读书人所读的书籍几乎都是国学,就连小孩子启蒙时念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等也是为以后学习国学打基础的。进入20世纪,随着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才有梁启超、章太炎等学者提出了国学的概念。

 

究竟什么是国学呢?没有人能给出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国学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国学从哲学层面上来讲包括了儒道释三家,其中以儒家学说为主;从经典意义上来讲包含了经史子集,其中以经学为主;从国学入门的根基意义来讲,需要具备小学的基础,这里的小学是指文字之学,包括训诂、文字和音韵;而今天我们谈到国学时是泛指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

 

国学博大精深,能够成为国学大师的人也就屈指可数。不久之前年近百岁的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宣布要辞去“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项桂冠。季先生德高望重,著作等身,有很深的国学造诣,但他也不肯承认自己是国学大师。20065月由国学网、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等单位组织评选出来的“十大国学大师”是:王国维、梁启超、章太炎、鲁迅、蔡元培、胡适、陈寅恪、郭沫若、冯友兰、钱钟书。不过,十位大师都已经作古,今天的中国已经没有自己的国学大师了。有人认为,一个人若想成为国学大师需要经过三代人的积累,就是说假如你的祖父有很深的国学造诣,而你的父亲继承了你祖父的学问并发扬之,你又继承了你父亲的学问,并穷尽一生精力苦苦钻研,才有可能成为国学大师。在一个商业气息日渐浓厚而人心浮躁的社会里,还有谁能做到这一点呢?四川倒是有一个叫李浬的青年穿长衫,读古书,讲国学,并从他的父母那儿继承了一些学问,但目前还只是一个国学青年,将来能否成为大师尚不可知。

 

国学令人望而生畏,国学大师令人高山仰止,但是国学中一些最经典的著作读来却是让人感到无比亲切。如《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人生在世要以人为镜,谦虚内省,不可张狂;《孟子.滕文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是说不管处境如何,做人都要讲原则,有骨气。四书五经是科举时代每个读书人的必修课目,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在“左”倾错误时代却被我们统统斥之为封建糟粕,没人敢碰,结果就使今天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没有几个知道国学为何物。年轻一代的学子又不幸成了应试教育的受害者,除了念过语文课本上的几篇古文,哪里还有时间去读那些与考试不相干的古书呢?来自台湾的知名人士谢启大女士曾在大陆做过一项调查:72个中学校长竟然没有一人完整地读过《论语》,100个在校大学生也只有一人读完了《论语》。这样的结果真的令人汗颜,《论语》里并没有什么高深的学问,讲的全是做人的基本道理,阐释的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当今社会坑蒙拐骗,杀人越货,贪赃枉法之事层出不穷,不能不说与传统美德的丧失不无关系。

 

好在终于有有识之士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提倡重读国学经典,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据我所知,江苏和广东的部分学校已在开展小学生读经活动,而家长们普遍反映效果良好。小孩子并不能全部理解《弟子规》、《论语》、《孟子》中那些词句的含义,这不要紧,小时候记忆力强背下来的东西会对他们的一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成年后价值观的形成和为人处世会有积极的意义。有一次我看凤凰卫视的节目时,听到现场一个来自台湾的年轻嘉宾在回答主持人问他假如看到前面一个女孩的裙子脱落时该怎么办,年轻人脱口而出“非礼勿视”,而宋楚瑜先生在大陆访问时多次提到要“慎终追远”,这两个词都出自《论语》,可是在生活中我从未听人使用过这两个词,可见台湾在传统文化的教育方面要比大陆做得好。这不能不令人反思,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如果丢掉了自己的根,还有什么资格自称文明古国呢?

 

我小时候也没读过什么国学经典,而在成年后对国学产生兴趣首先应该感谢我初中的语文老师,是他对我做了最初的国学启蒙。这位先生教我的时候已年近花甲,他在小时候念过私塾,会写古典诗词,讲话常常引经据典,还教我们读一些课本以外的古诗古文。我至今记得他在批评一个说了谎话的学生时就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这句话也是出自《论语》。我是在系统地自学了中文专业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之后才深深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为自己的无知而惭愧,由此开始了一个国学“补课”的过程。我通读过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之中通读了《诗经》、《春秋》和《易经》,《尚书》和《礼记》只部分读过,道家的经典《老子》和《庄子》也读完了,其他诸子的著作还读过《韩非子》和《荀子》。旧时的私塾课程我也补了课,从最简单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到稍复杂一点的《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孝经》等等。

 

在这个“补课”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写文章的时候也能信手拈来地引经据典了。我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去做任何国学的研究,但通过对国学经典的阅读,我感觉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也有了那么一点点的文化底蕴,这种自信是不可能通过学习外语和数理化所能获得的,这也是一个成年人阅读国学经典的意义之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写给爱军女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