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小说创作基本原则艺术加工鲁迅 |
分类: 文学杂谈 |
谈谈小说的欣赏与创作<三>
小说写作的基本原则
有些文学爱好者对小说创作跃跃欲试,他们凭借一时的创作冲动完成了自己的作品,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些“小说”有的像是生活的流水账,有的像是调查报告或通讯报道,不成其为艺术作品,还有的虽具有艺术性,但在体裁上写成了散文。任何艺术形式在反映生活、表现生活时,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违背这些特点和规律,创作便不能成功。小说创作也是这样。小说创作在表现生活、反映生活上的特点和规律,构成了小说写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原则和要求。
一、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是小说创作的第一个基本原则。
所谓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是要求小说作者实事求是地面对生活现实,以对时代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寻求生活中具有真善美特质的事物,努力在作品中真实地反映出人民的社会生活、人民的情绪和愿望、人民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人们的理想和要求。这样就可以使作品具有充实的现实主义和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不是凭空想象和胡编乱造。
小说作品的真实性是小说的生命,是小说艺术魅力的源泉。一篇小说摆在面前,读者感到它所表现的生活真实可信,它所塑造的人物真实感人,才会相信它,乐于接受它,才能从中收到教育和鼓舞。如果作品的故事是生编硬造的,人物是虚假的,情节是荒诞的,读者一接触就产生反感,就会摒弃它。不能取信于读者的作品,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曹雪芹、蒲松龄的作品能成其为不朽的传世之作,是因为他们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其时代内容的丰富浩瀚简直像封建社会末期生活的“百科全书”。赵树理、孙犁的作品,正是因为真实地表现了抗日军民在战争风云中所创建的英雄业绩和他们自身精神面貌的变化,所以才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引人注目的篇章,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对于初学者来说,怎样才能保证作品的真实性呢?主要应从选材和提高表现技巧方面下功夫。首先,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生活,是进行艺术创作的前提。作者面对生活的整体,在先进的世界观指引下,经过深入的观察和深切的感受,对生活的本质意义、事件的发展脉络、人物的社会关系等都有了正确、清晰的认识,然后从中选取自己十分熟悉、真正理解的事物作为写作题材,作为进行艺术加工的对象。这样,就保证了作品思想倾向的真实性。其次,作品中的人物、情节来源于现实生活,这是进行小说创作的基础。作者通过敏锐的艺术感受,努力从生活发掘并摄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情节和生活细节,选择恰当的人物模特儿,并以此作为进行写作的依据,这样就使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具有切实的生活基础。再次,要善于运用多方面的表现方法和艺术技巧,使题材内容得到正确的反映,尤其要写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这是作品真实性的根本保证。
我们强调小说创作的真实性,绝不是要求作者照搬生活中的事实,因为生活的真实不等于艺术的真实,实际生活中的典型,也不一定能成为艺术的典型。正如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艺术的真实并非历史的真实。”而小说创作所追求的,正是艺术的真实。
二、艺术地反映生活,是小说创作的第二个基本原则。
所谓艺术地反映生活,是讲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绝不能仅仅是生活现象的搬演或直录,所描写的人物绝不能仅仅依靠生活的原型。必须在丰富的生活基础上,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凭借虚构和想象,进行一系列的艺术加工。因为小说作品,无论是短篇、中篇或长篇,总是截取生活的一部分、一个侧面或一个片断作为描写的对象,不管作品的内涵如何丰富,即使像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曹雪芹的《红楼梦》那样,它和生活的整体,历史的长河比较,仍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小说作者必须采取以小见大、以个别表现一般的方法,通过典型反映生活。而通过典型化所反映出的生活,就会比现实生活更高、更集中、更理想。莫泊桑的《羊脂球》写的只是普法战争期间,一辆旅行马车中发生的事情,但却非常深刻地表现出在祖国危难时,法国各个不同阶层的人们的各种不同的精神面貌。
怎样才能做到艺术地反映生活,并使作品具有典型性呢?关键在于提高艺术概括能力和表现技巧,凭借虚构和联想,对所表现的生活进行一系列艺术加工。首先,对所选择的题材,要进行提炼、剪裁、铺陈、缀合,突出那些富有情趣的关键部分,舍弃那些无关紧要的枝节。并且利用丰富的联想和大胆虚构,去补充它,充实它,使事件更完整,情节更曲折。
其次,对于所描写的人物,最好有生活中的模特儿,但又不囿于生活的原型,要从人物的性格发展出发,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征的情节和行动、语言和表情,去缀合、抒写,去刻画、描摹。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谈到他创造人物的情况时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儿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绝不全用这事实,只是取其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拼凑起来的脚色。”从鲁迅的写作体会中我们可以看出,塑造人物离不开艺术虚构,离不开想象,作者总要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去丰富去刻画自己理想中的典型。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真正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样塑造的人物,才能成为有代表意义的典型。
三、形象地反映现实生活,是小说写作的第三个基本原则。
所谓形象地反映生活,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小说作者从感受生活、积累素材开始,到进入创作活动,所凭借的主要是形象思维。在构思中,活跃在作者头脑中的是具体的人物,具体的场面;在写作中,诉诸于作者笔下的是活生生的形象,是生动的故事。作者绝不能像写说理文章那样,从抽象概念出发,靠推理去构思作品,安排情节。在创作过程中,想象、联想和虚构,常常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强烈的感情活动,总是伴随着写作活动的始终。
其次,从小说作品的表现方法看,它主要凭借具体的艺术形象来表现自己的主题。作品的思想倾向,作者的爱憎感情,完全熔铸于艺术形象里,通过生动的叙述,传神的描写,真挚的抒情去体现。它作用于读者的感性认识,动之以情。一般情况下,它排斥议论和说理,不容许作者直接在作品中表态或做说明。因此,小说作品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综上所述,真实性、艺术性和形象性是小说写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是初学者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应《网络小说》网刊之约,同时也为了给网络作家圈的朋友们介绍一些小说欣赏与创作的基本常识,我将在我的博客推出《谈谈小说的欣赏与创作》的系列文章,这是第三篇。这些文章是我在参考了相关写作学教科书的基础上,结合我自己的理解编写出来的,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但愿对喜爱小说,或有志于小说创作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