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 海 茫 茫
城市与乡村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关于城乡生活的差别,人们用了很多的词汇来描绘,诸如喧嚣与宁静,冷漠与温情,新潮与落后,开放与保守等等。但我发现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出了家门之后需不需要与遇见的路人打招呼,在城乡之间存在天壤之别。
住在乡下的时候,从家里走出来,我所遇见的每一个人,无论大爷大妈,大哥大嫂,还是背着书包的小学生,我都需要和他热情地打招呼,有时还会寒暄几句。即使我想装作视而不见也不行,人家会主动地和我打招呼,问我吃饭没有,问我上哪儿去,有的长辈甚至会问我家中老人是否安康。周围方圆几里,只要还没有走出我居住的村庄,村里的每个人就是乡邻,大家相互都很熟悉。住在城里就完全不一样了,只要走上大街,面对摩肩接踵的人群,一张张全是陌生的面孔,似乎每个人都是行色匆匆,没有人知道我是谁,没有人关心我要去干什么,自然也就没有人和我打招呼了。我也学会了把一副“城市冷漠”的面具挂在脸上,加入行色匆匆的人群,隐身于茫茫人海中。
大街上的人走了一拨,又来一拨,街市永远热闹繁华,一个人置身其中,仿佛大海里的一滴水,实在微不足道。此刻的我就伫立在街头,看人来人往,看一个个背影走出我的视线,消失在人海深处。我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在此时此刻出现在这个地方?偶然吗?当然是偶然,人生中无法把握的偶然,但正是这无数的偶然构成了我们人生的必然。佛家讲一个“缘”字,所有的人生际遇都是因为缘分,好像命中注定。我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据来反驳佛家的因缘说,就像我不能解释为什么此时我一定会出现在此地一样。
人来人往,我们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面对的都是陌生人,我们会在人海中结识自己的朋友和伙伴,这就是人际交往。人与人的相识、别离与重逢,就像舞台上的多幕剧,演绎出一幕幕或精彩或平淡的人生故事。说到重逢,有一次我竟然在一个拥有数百万常住人口的大城市的大街上遇见了一位多年未曾谋面的少时同学。当彼此认出对方时,我们都为这意外的邂逅而惊喜不已。不过,这样的邂逅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很多时候,我们在人海中相识过的人,再也无缘相逢。我高中时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自毕业后竟然再也没有见过面,大家各奔东西,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了。让我无限感伤的是还有两位同学因意外事故而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们留给我的就只有日渐模糊的旧时记忆了。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与他人靠得太近,他会嫌拥挤,要加以回避,要寻找属于自己的空间;与他人离得太远,他又会感到孤独,要去寻找朋友,寻找友谊。鲁滨孙一个人在孤岛上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凶险,但值得庆幸的是还有一个“星期五”陪伴左右,不然他是很难熬过那段漫长的孤独岁月的。新疆有个叫刘亮程的农民出了一本散文集,叫《一个人的村庄》,大家别误会,其实那个村庄居住的村民并不只有刘亮程一个人,他只是从个人的角度来讲述他与那个村庄的故事。
在我现有的人生经历中,居住在乡村和城市的时间大约各占一半,因此对城乡生活的种种差别还有一点发言权。乡下的人居住比较分散,但村民们和睦相处,邻里之间互动频繁,很少听到有人抱怨“孤独”。城里人口密集,但即使住在同一栋楼里的邻居也很少来往,顶多是在楼道里碰上了点个头而已。于是就有人会感到内心孤独,需要到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去寻找朋友。在今天这个时代,我的生活已经完全离不开城市了,因为城市里商品丰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但我常常会在回到家里的时候,就把那副“城市冷漠”的面具摘下来,怀念起小时候在乡间与乡邻们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那些充满人间温情的日子。
可惜时光不可倒流,我依然站在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的闹市街头。这热闹中的孤寂与喧嚣中的凄冷象潇潇秋雨一样敲打着我伤感的心,我为什么会站在这里,我要到哪里去呢?人海茫茫,茫茫人海,我知道自己也会成为他人眼中的背影,消失在人海深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