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芝麻糊咧!小时候,一听到芝麻糊的叫卖声,就再也坐不住了……”听到这样的广告语,恐怕很多人立刻会联想到那幅温暖人心的画面,一个穿长袍戴袄帽的小男孩跑到热气蒸腾的芝麻糊摊前,递上一块铜板,眼巴巴地流着口水接过一碗油黑香浓的芝麻糊,直到舔得碗底全干,还意犹未尽。多年之后,海外归来的游子回到故乡,心中惦念的依然是那一碗浓香的甜美滋味。
这是上个世纪末中国大陆电视广告的经典之作,将浓得化不开的乡情借由带着怀旧色彩的暖色系影像传递开来,唤醒人们对儿时美味的悠长记忆,在周围一众还处于广告起步阶段的简单叫卖中显得独树一帜,那美好的画面和配音配乐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就了南方黑芝麻糊在同类消费品市场上的绝对优势,至今无人能够超越。
为什么我们走遍大河山川乃至世界,甚至背井离乡,最终把他乡当故乡,却依然最怀念童年时代来自家乡的朴素滋味,或是妈妈亲手制作的住家饭,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食材与做法,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唤醒我们百受摧残的味蕾,成为心头那最最割舍不掉的至珍美味?这恐怕不能简单地用儿童处于口腔期,必须将所有物质塞入口中才能认识世界来解释,如果非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描述,我想那两个词应该是——乡愁。
收到由搜狐新闻客户端吃货自媒体联盟主编的《寻味——舌尖上的乡愁》一书时,我刚刚结束在澳洲的二十天房车自驾之旅,第一次尝试房车自驾远不像心中想象的那样美好,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无边旷野、森林、海边醒来固然显得无比浪漫,但在经受了若干天只有牛排BBQ、炸鸡和鱼薯条、冰冷汽水的餐食后,我只想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哪怕是只有葱花的阳春面!
临从墨尔本回国的前一天,我们一行人兴冲冲地冲向唐人街,带着澳洲广袤原野的乡土气息,心中只有一个最原始的冲动——好好地搓一顿四川麻辣火锅!路上偶遇一对鸳鸯情侣,跟我们有着几乎同样的诉求,只见男的说,这家是川菜,也是辣的,可以吧?女的带着怒气娇嗔地回,不,我就要吃麻,辣,火,锅!
这样的感受在许多旅行美食家前辈的书中都可以找到,比如台湾美食生活玩家叶宜兰、韩良忆,都曾在美国和法国街头,疯狂地寻找一碗热汤牛河粉,甚至不惜深入治安较差的下城区。而永远的美食界鼻祖蔡澜先生也曾提到,久居海外的日子,常常最想念的是一锅来自香港上环皇后大道中的杨氏肉骨茶汤。
你可以没有一颗中国心,却无法抗拒自己带着一个中国胃。在世界上每个大都市,你都可以找到规模或大或小的唐人街,这个过去被视为仅次于贫民区的华人聚居区,如今成为这些城市最繁华热闹的美食中心。夜晚,CHINA
TOWN依然霓虹闪烁,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不乏寻求味蕾新鲜感的各国老外,当然,更多的则是在异国他乡寻找故乡滋味的思乡人。
走得地方越多,越发现家乡的好。《寻味》这本集结了来自中国各地美食家精品之作的小书,特别适合在饥肠辘辘时阅读。书中许多美味,对于经常行走的美食旅行爱好者来说,并不特别陌生,但是经由本土食客在吃过无数次、品鉴过无数店后得出的心水体验,显得特别难能可贵。里边既有人人熟知的武汉热干面、厦门沙茶面、东北粘豆包、云南汽锅鸡,也有相对少闻的济南甜沫、闽南血蚶、乐山跷脚牛肉、广州茨菇焖肉等;既有食材十分家常的豆皮、锅贴、肉夹馍、东北饺子、内蒙莜面鱼儿、朝鲜冷面,也有食材珍贵又丰富的福建佛跳墙、安徽李鸿章大杂烩、台湾乌鱼子等。有些美味,在看过了此书后,大可一路小跑儿地穿过马路,钻进家附近的馆子里,愉快地点上一大桌,以解心头馋瘾;而有些美味,则必须要到当时当地,甚至不惜跋山涉水,寻到深山沟里,才能品尝得到,不然只能望美食而兴叹矣!
美食之所以与乡愁牵上关系,远不是舌尖上那点点味蕾刺激能够诠释清楚的,我想,那大概与漫长童年与青春期岁月中枯燥的寒窗苦读,寂寥中与自己和世界对话,那平淡日子中的丝丝美味,就像漫漫夜空中的点点星光,点缀和丰富了悠长而平庸的生活,再由离别后的思乡之苦刷上昏黄的艳丽色彩,正如一幅绝美的治愈系明信片,永远定格在心中,挥之不去……
自小生长在水瘦山寒的大东北,童年记忆中的黑土地北大荒,真的荒得只剩下无尽芦苇荡和黝黑的土地,说是物产丰富,但端上饭桌的就只有大米、黄豆、土豆、大白菜。记忆中很少吃到草莓、菠萝这样的热带水果,更没见过猕猴桃、芒果,榴莲、山竹则是长大后才知道的物种。尽管如此,勤奋努力又热爱生活的父母却用这些最普通的食物,费劲心思地变幻出各式各样的美味来——那里有妈妈用黄豆和爱心酿出的美味大酱,有爸爸用地瓜和白糖倾力打造的中式甜品,有姥姥亲手包的大馅酸菜猪肉水饺,有过年时一家围坐享用热腾腾的东北特色火锅……用最简单的食材,创造出最朴实的美味,喂饱了我幼年与青春期那没有底线的胃口,也滋润了整个懵懂而幸福的童年。
如今,阔别家乡多年的我在北京安营扎寨,并日渐将这个曾经陌生的城市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父母为了投奔他们唯一的女儿,也大举搬迁来到京城,随同他们的大篷车一起运来的,还有家乡的一口专门用来腌制东北酸菜的大瓦缸,和两块沉甸甸的压菜石,摆在他们崭新的欧式厨房中显得格格不入。然而,现在的我特别能够理解他们的心情,那,是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乡愁……
作者简介
http://mmbiz.qpic.cn/mmbiz/WibJ9m6P0gv3EUkibPuRgndQPHofP6elFMORDhMN5icu8sibLaKa02ibhyfLxPOTz4rJkDX1ibYED9mcJHpCw6NAGJFQ/640——读《寻味——舌尖上的乡愁》小感" TITLE="乡愁,来自舌尖上的美味思念 ——读《寻味——舌尖上的乡愁》小感" />
凡影,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现居北京。喜欢游山玩水、读书、摄影、写作、美食、烹饪……至今已背包行走过中国大部分省市以及五大洲二十多个国家的100多个城市和地区。专注写作与美食、旅行有关的文章,愿意与大家分享生活中的各种美好。欢迎关注“凡影的美食世界”
新浪博客、新浪微博、搜狐自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foodworldbyshadow"或扫描以下二维码订阅。
http://mmbiz.qpic.cn/mmbiz/WibJ9m6P0gv3EUkibPuRgndQPHofP6elFMj18avQiaV4Z8lIdx2vs71HwJvAk9p3xRQfMcEu2luTatIkDPVpGZpwg/640——读《寻味——舌尖上的乡愁》小感" TITLE="乡愁,来自舌尖上的美味思念 ——读《寻味——舌尖上的乡愁》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