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行/见闻 |
分类: 在路上(我的行走心情) |
盆景园 |
利用古树制造的舂米器 |
万年火山喷发口,植被物种丰富。 |
俯瞰海口和火山遗址 |
制作黎族织锦 |
海南岛北部自古经历过无数次火山爆发。毗邻海口市的石山马鞍岭火山口喷发于第四纪全新世,距今一万年左右,属休眠期火山,是海南火山喷发年代最新、海拔最高(222.8米)、形态最美、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火山口之一。
1996年石山火山公园开始建设,至今已建成一座集地质、生物、人文历史多样性为一体的城市火山公园。园区内科普馆展示的火山科学文化,是认识地球的窗口,火山石奇观、生态园林特色,既天然又和谐。
在园内还遇到制作黎族织锦的姑娘。黎族织锦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它是织锦之一种,图案直接织成,具有黎族独特的民族风格。黎族织锦,一般包括挑花、刺绣、扎染(古称绞缬染)和蜡染等民族工艺。在海南黎族地区,无论走到哪一个村寨,都可以见到一件件出自黎族妇女之手的筒裙、上衣、头帽、花帽、花带、胸挂、围腰、挂包、龙被和壁挂等精美的织绣艺术品,丰富多彩的图案,美不胜收。这些工艺精巧的作品,集中反映了南国乡土的独特风韵,因而驰名古今中外。
中国最早的棉纺织改革家黄道婆是从海南岛黎族聚居的崖州(今三亚市)向黎族妇女学会棉纺织等技术,然后传入中原地区,为推动江南一带棉纺织业的大发展,作了技术上的铺垫。错纱、配色、综线、洁花等技术都完全出自黎族妇女之匠心。黎族姑娘从六七岁起便开始学习纺织、刺绣,从小就受到传统纺织技术熏陶。她们使用原始的踞腰织机,就席织布,平纹挖花,飞针走线,正刺反插,精挑巧绣,把心血凝聚在一件件的织绣艺术品上。
从历史的长河中,黎族织锦艺术充分显现了黎族妇女的创造才能和艺术造诣。一件艺术珍品的完成,可以说是黎族妇女的心血和结晶,也是黎族妇女智慧的集中表现。据了解,她们每织绣制作一套盛装,往往需要花费3~4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每当民俗节日,或是参加婚礼盛会,姑娘们总是三五成群,汇集在一起,身穿着美丽的服饰,出现在人群之中,以获得人们审美的心理满足,这意味着向别人显示自己的织绣才华。其织绣技艺超群出众者,被人们称为“织绣能手”,从而赢得崇高的赞美和尊敬,还能得到青年男子向她投来的钦佩的目光和送来赞扬及求爱的歌声。每当一对相恋的情侣定情之时,姑娘总是把自己织出的一件认为最满意的花带或者手巾亲手送给“帕曼”(黎语:男青年),表示对爱情忠贞不渝。这珍贵的礼物,便是幸福美好的象征。作为黎族织锦艺术,它不仅反映了制作者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水平,更难得的是,它作为爱情的纽带,精神的寄托,反映了黎族姑娘对幸福有着无限向往和追求。
后一篇:自己动手DIY的大杂烩年夜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