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娶寡妇的皇帝
(2009-04-17 10:50:52)
标签:
五代十国后周郭威寡妇奇闻轶事历史文化 |
分类: 穷庐杂俎 |
寡妇,顾名思义,就是指她那个“杀千刀”的,终于“修成正果”的女人。寡妇再嫁,本属稀松平常事,无甚离奇之处。可在过去,“再醮”的寡妇还能攀上高枝的,那就绝非等闲事了,少不得让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然啧啧称羡之余,是否还会讥讽两句,那就全凭饶舌之人的德行了。
纵观史册,寡妇再醮风光无限的不是没有,但再嫁还能嫁给皇帝的那便屈指可数了。君不见,“武媚娘”可不就是个活生生的案例,千年之后,依旧令人荡气回肠。
然而,作为皇帝,正室出缺,不找“黄花闺女”,专寻死了丈夫的寡妇来“奉箕帚”,岂非咄咄怪事!
诸君要问,果有是事?莫不是子虚乌有吧!还真别说,就是有,这皇上不是找了一个,而是一连找了四个。当然,这四个全是寡妇。
按迷信的说法,寡妇之所以为寡妇,就是命太硬,把当家的给克死了。可这皇上却是命更硬,此逝彼继地连娶了四个寡妇,可没一个能让皇上“龙御宾天”的,全都先她丈夫一步,“驾返瑶池”去也。
由此观来,这寡妇克夫一说,纯属无稽,这倒霉的无论娶了谁,该倒霉还是倒霉。
诸君又问,这命比金刚钻还硬的皇帝是谁?那便是五代十国时的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后周太祖郭威,郭文仲是也。
郭威一生共有四个“正室”,一后三妃,先后顺序分别是聖穆皇后柴氏,淑妃杨氏,贵妃张氏和德妃董氏。虽然郭威相继的娶了这四位“夫人”,可这四位却没有给郭威留下任何一个子嗣,这也算是奇事一件。
根据《东都事略》记载,皇后柴氏和郭威是老乡,都是邢州(今河北邢台)人。柴氏原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嫔妃,李存勖死后,继立的明宗李嗣源将柴氏发遣回乡。回乡路上,柴氏父母前来迎接,不料遇上大风雨,一行人只好在旅店暂住。
某日,暂留旅店的柴氏看见一个穿着破衣烂衫的男人打眼前过,不知是什么惊着了柴氏,她非常讶异地问旅店老板这个男人是谁?旅店老板倒也认识这个看来不咋地的男人,便告诉柴氏这人便是“马步军使郭雀儿”。
这郭雀儿是何许人?就是本篇主角郭威。据称郭威在身上纹有一只雀鸟,于是便有了这个浑名。
柴氏不知是哪里不对付了,居然就对郭威“一见钟情”,赶忙就向父母禀告要嫁这个“郭雀儿”。按常理推断,柴氏父母肯定不答应。结果自然没有辜负大家的智慧,柴氏的父母还就是不愿意,把女儿也数落了一番。说是好歹也是跟过皇帝一场,往后要嫁,也得嫁个节度使什么的,怎么能选这个夯货?
这个柴氏大概是学过什么“五行之术”,开口便对其父母说这郭威往后肯定是个“贵人”,这回让他跑了,以后就没地儿寻了等等一系列的说辞,反正就是过了这村就没那店的意思。不由分说,便将身边所带的细软平分成两份,一份交给父母,另一份留给自己好与郭威做嫁妆。
柴氏的父母一看没辙了,就只好让女儿和郭威在旅店就地成婚。于是,这个新丧的寡妇,便成了郭威的第一个媳妇。
柴氏不仅将自己和财货都交给了郭威,还让郭威将自己的侄子认作养子。郭威这下倒好,不仅有了“妻子”,又有了“蹦子”,还捎带饶上一个“儿子”。可能郭威自己都没想到,这到旅店晃悠这一会儿,本来啥都没有的,结果一下通通都有了。
捎带手提一下,郭威收养的这个柴姓小儿,不是别人,就是后来的后周世宗柴荣是也。
这柴氏也算命蹇,还没等到郭威真正富贵了就咽了气。尔后郭威登基后,怀念柴氏的恩情,便追封柴氏为皇后。
和柴氏自愿嫁给郭威不同,郭威的第二任夫人杨氏可以算是“威逼”而来的。
杨氏原是镇州节度使赵王王镕的姬妾,而后王镕的部将张文礼叛变,将王镕杀害,杨氏便逃离王府,一溜烟地跑回家里去了。自此,杨氏便一直藏在家中,直到后唐明宗李嗣源即位,杨家受到李嗣源的权臣安重诲的庇护,她的父母才又把杨氏嫁给同乡的石光辅。
可没成想,这石光辅竟也是个短命鬼,杨氏嫁过去没几年,石光辅便呜呼哀哉了。
得力于安重诲的帮助与推荐,杨氏的弟弟杨廷璋得以在后唐的首都洛阳为官,于是举家自镇州迁往洛阳。这没了丈夫的杨氏,无依无靠,只好前往洛阳投奔娘家。
此时,刚失去夫人柴氏的郭威,官位尚不显,不知道打哪儿知道孀居的杨氏,于是遣人前去杨家作伐,想要娶杨氏为妻。杨氏根本没听说过郭威这号人物,自然是“敬谢不敏”,给郭威一个闭门羹吃。郭威大概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便再让冰人前去使劲地“劝说”。
杨氏哪见过这种阵仗,只好求助于自己的弟弟杨廷璋。杨廷璋听老姐这般诉苦,于是决定自己去见一见这个郭威,见完之后再做打算。这杨廷璋不知道是否也是个能掐会算的主,见完郭威回到家中就和老姐说这郭威实在“长”的不一般,千万别回了他,还是“将就”了吧。
于是,郭威又讨了第二个寡妇。
杨氏“随”了郭威后,倒也持家有方,将郭家上上下下打点的非常得宜。可天有不测风云,郭威的好日子又泡汤了。后晋天福末年,杨氏也抵不过旦夕祸福,终归是“香消玉殒”了。
张氏年幼的经历和杨氏很像,其父也在赵王王镕底下做事。张文礼叛变的时候,镇州大乱,众人惶惶不可终日。其时,张氏年纪尚小,可已能见到将来肯定是个美人胚子。这时,刚巧有一个名叫武从谏的偏将借住在张家,见张氏楚楚可怜,于是便将张氏领回太原家中,与其子婚配。
定有人问这算哪门子好心?不就是趁火打劫嘛!可转念想想,与其不知何时身陨兵燹,这个结果应当还是可以接受的。
后晋时,镇守太原的武将便是后来的后汉高祖刘知远,而此时郭威就在刘知远帐下为将,并领兵戍守并门。后晋天福末年,杨氏逝去后,郭威便一直在寻找续弦。无巧不成书,张氏的老公,也就是武从谏的儿子也非常是时候的嗝屁着凉了,于是郭威的机会又来了。
郭威神通广大,调查缜密,侦骑四出,老早便知道张氏贤惠。人家前脚才死了老公,郭威后脚便把张氏娶过门。这郭威又娶了一个寡妇,这是第三个。
此后,后晋出帝石重贵被辽太宗耶律德光掳去,中原一片大乱,刘知远趁势而起,称帝建极,是为后汉高祖。后汉建立过程中,郭威出力甚多,刘知远封赏功臣,自然少不了郭威的一份,连带张氏也被封为吴国夫人。
叵耐好景不长,到了后汉隐帝刘承祐之时,由于刘承祐狐疑甚重,心黑手狠,不断将手握重兵、功高震主的功臣、大将逐一屠戮,而此时重兵在握,驻守邺城的郭威,自然也成了怀疑的对象。隐帝刘承祐不知权谋,发了失心疯,竟下令诛杀羁留在东京(今河南开封)的郭威家属。可怜的张氏,和郭威的儿子、侄儿全部命归黄泉。
郭威又没了媳妇儿,可这一次更令人伤心,连亲生儿子、侄儿也都身赴西市。
德妃董氏应该算是赶上趟儿了。
董氏是镇州人,年幼时和杨氏、张氏一样,都赶上了张文礼作乱。兵荒马乱中,时年七岁的董氏和家人失去了联系。一位潞州牙将在乱民之中见着了董氏,非常喜欢这个聪明的小女孩,于是便把董氏藏在兵卒之间,秘密带回家中。这位牙将的夫人,女儿不幸早逝,见着董氏非常喜爱,于是便将她留下,当作亲生女儿般教养。
董家走失了女儿,自然非常焦急,她的兄长董瑀四处寻访,找了六、七年也没有妹妹的下落。后来,这位潞州牙将入朝为官,而朝中恰巧也有董氏的乡亲。知道董氏下落的乡亲,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董瑀,而接到消息的董瑀,自然欣喜若狂,赶忙奔赴洛阳接回妹妹,此时董氏已经十三岁了。
董氏回家待了一年,便嫁给了同为乡亲的刘进超为妻。至后晋之时,刘进超入朝为官,可称是宦途平顺,可霉运来时,即便贵为公卿,恁谁挡也挡不住。辽太宗耶律德光攻破东京时,刘进超不幸身陷敌手,接引西方去也。成了寡妇的董氏,便迁到洛阳居住。
淑妃杨氏和董氏是乡亲,杨氏在世时,就时常和郭威说起董氏如何如何好等等,自然郭威听多了,也上了心。后晋出帝被掳,郭威跟随刘知远前往东京,途中路过洛阳时,想起了已逝杨氏的话,便四下打探董氏的下落。
郭威在找媳妇儿这件事上实在是太有经验了,不多时便寻到董氏。二话不说,立马下聘,便将董氏“抬”了回来。其后,郭威登上皇位,而此时原来的正室张氏已经遇难,郭威便将董氏扶正,册为德妃,于是董氏便成为郭威的第四任正妻。是的,又是个寡妇。
郭威为什么对寡妇情有独钟,这个谜底怕是难以揭晓,除非郭威自己愿意说个明白。只是郭威早就带着答案去了极乐世界,而那个地方,我们现在还不想去,所以没办法知道。
对于这个总是娶寡妇的皇帝,有何感想?余鲁钝,没什么太多想法,就是觉得他太神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