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弗洛伊德榻上的挣扎与超拔

(2011-06-06 16:14:12)
标签:

转载

 

弗洛伊德榻上的挣扎与超拔

——读毕淑敏《女心理师》

 

                                    

 

因为失眠,我经常想的一个问题是:古人也失眠吗?一定不会的,这是古人的一种幸福。

古人没法有的那种幸福生活我们有,我们幸运地赶上了一个物质充足、精神繁复的时代,享受到很多的方便,看到和感受到了世界的百种花样;但我们也是不幸的,遭遇了太快的变化,生活越来越紧张复杂,内心却越来越难以满足,纷乱的事物让很多人迷失了方向,丧失了幸福感,人口流动、职业竞争、感情变故,让很多人抑郁、焦虑、恐慌、失眠。怎么办?在这些人性的幽暗之处,是否有一个美丽的出口?

回答是有的,那就是像关注自己的肉体健康一样,关注和探索自己的内心,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努力与别人建立更和谐的关系,让个人幸福,让世界更美好。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动机,女作家毕淑敏推出了她的新书《女心理师》——一个青年女子如何苦扒苦熬,终于成为心理师的故事。

毕淑敏自认为这是一本有趣的好玩的有一定意义的小说。我看了并不觉得有趣好玩,因为人物的内心都是灰暗的、痛苦的,每个人的故事都是沉重的,问题都是严肃的,哪里有趣好玩?她是指书中设置的一些小悬念和个别人物对话的幽默吧?她写得也很粗糙,学了多年的心理学、开过心理诊所的她,不知为什么在书中不怎么写人物细腻的心理活动,人物都是浮着的,缺乏重量和深度。但她写得很有耐心,像一下一下剥着两根老葱,一根是心理诊所形形色色的来访者倾诉的奇异的故事,一根是女心理师贺顿与丈夫、情人和学术前辈的情感现状和过往经历。循序渐进地剥,最后抵达故事的核心,你便发现,所有奇异的事情,都有心理学上内在的逻辑和出人意料的解释。就拿主角贺顿来说,她为什么要当心理师,因为要解决自己的问题,她童年时受到继父的性侵犯,成年后,对男人、对性,不冷也不热,找不到应有的感觉。

不过,《女心理师》有一定的意义倒是真的。毕淑敏让你明白心理咨询是怎么回事,让你明白,那个地方是为你的故事保密的,你什么都可以说;那个地方是可以哭的,可以震天撼地的哭,然后痛痛快地出门,一头扎进新生活。最让你开眼的是,那个地方不是如何安慰你、开导你的,像春雨一样滋润你,而是要剖析问题,剖析心理的,把你剖析得体无完肤,鲜血淋漓,最后找到深藏的症结。我看到,也相信,这是一个极为痛苦的过程。我有个朋友也在学心理咨询,见面和我讨论问题,特别是我的问题时,就用她学到的技术,不断地刨根问底,步步紧逼,让我心里很不愉快,就是这点体验,我能想象,心理治疗的过程该有多痛苦。

从《女心理师》中知道,来访者坐在那个沙发或者催眠用的床,叫弗洛伊德榻,它可以是任何形状的,但必须使人舒服放松。其实,它是吞噬心灵的猎物,每一个来访的求助者,都受到心理师无情的剖析,都在上面经历了艰苦的内心挣扎,才虚脱地走出困顿,慢慢还阳,重新找到生活的路径。而心理师呢,也是人,也要面临生活的混乱,也要有焦虑、抑郁这些负面的情绪,也要求助更高级的心理专家,在别处的弗洛伊德榻上,饱受回忆的折磨,经受同样的痛苦。心理师是什么?毕淑敏说:“心理师就是为了那些对变化着的心灵,有着无穷关切和好奇心的人准备的行业,他或她还必须充满了探索欲和苦行僧般的奉献精神。你要比你的来访者更胜出一筹,更聪明更稳定,更深刻更诚实,也更有耐心。”所以,贺顿在那张床上理清了自己,结束了与情人的瓜葛,改善了与丈夫的关系,关闭了生意正红火的诊所,又去上学深造了。

这给了我们一些信心,在国外,一个心理学博士要经过几年的实习才可以正式从业,中国的心理从业人员门坎真是低,但是,如果心理师们果真都能像贺顿那样敬业,那样去为难自己、超越自己,那我们的疑虑就会小多了。其实贺顿这个女人并不让人觉得可爱,她与情人过夜冒充处女,与丈夫结婚是为了要房子开诊所,为了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又与学术前辈违规发生性关系,但她不甘沉沦,为了自己的目标马不停蹄,探索,挣扎,努力,在心灵的困境中寻求突围。这正是生活中遇到心理问题的人们所应采取的态度。

恐惧、有限性和孤独感,是现代人类普遍的心理感受,日后,我们的烦恼将有增无减,徘徊与失落在所难免。《女心理师》会为许多人开启另一扇可行的门,会有许多人在心理阴暗的日子,不只求助于信仰和宗教,也会找一个心理诊所走进去,坐到弗洛伊德榻上。但我们得明白,心理师也一再强调,人要解救自己的精神,最终还得靠自己的力量。

                                    

  2007-4-9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