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10  概念性掩盖了人物本身的复杂性与多元性

(2008-04-12 02:13:17)
标签:

虽然近黄昏

夕阳无限好

杂谈

    电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评选最佳电影不能只是停留在导演或者编剧或者演员等独立面,而更应该是综合的评选。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经过讨论而将《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评为年度最佳电影,理由是“《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跌宕生姿,堪称许鞍华重登高峰的活泼窝心杰作。从过去作品的阴霾中推陈出新,借上海遥遥210 <wbr> <wbr>概念性掩盖了人物本身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反映香港现况与人生无奈,发展出一套层次丰富、感人至深的作品。影片在幽默中流露哀愁,含蓄中渗出余韵,从虚妄走向质朴,化浮躁为含蓄,以细腻的笔触将人文精神发挥到极点”,这种评论不乏溢美之词,尤其是针对《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而言,影片浮光掠影的累积现象,却少了《女人四十》等片的女性的关怀210 <wbr> <wbr>概念性掩盖了人物本身的复杂性与多元性《门徒》也带有类似的问题,如果只是看影片的某个场景也许很震撼,但是整体来说有所断裂的,因为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冲突的(如影片想要表达毒品与寂寞的危害性,但同时又借刘德华的昆哥这个角色表达出缅怀一个时代的复杂性),更何况,影片的结尾处古天乐扮演的吸毒男一段有所画蛇添足。  

  《投名状》与《神探》在导演与编剧之间的优劣在前文已经提过,这里侧重于比较其它方面。演员的驾驭上,多次合作的刘青云杜琪峰韦家辉之间的“铁三角”搭配,默契度明显优胜于《投名状》,更何况,林家栋、林雪邵美琪等人也与杜琪峰之间有过多次的合作;《投名状》里,李连杰所扮演的庞青云非常的成功,但刘德华的角色演的过火了——如果单独看赵二虎这个角色也是很成功的,但是放在影片《投名状》的整体来看则是削弱了剧情的说服力,因为210 <wbr> <wbr>概念性掩盖了人物本身的复杂性与多元性他与庞青云之间的张力显得有些摇摆不定;技术性方面,摄影与剪辑,《神探》也略胜于《投名状》,但在服装设计、美术指导、原创音乐等项目则要劣于后者.

    演员在摄影机前以自身为创作手段来体现影片内容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这是电影艺术创作(尤其是故事片,因为有的记录片是风景式的记录片,至于动画片,配音实际上也是一种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演员则根据电影剧本所提供的原初的人物的形象(甚至是没有剧本)在导演的指导下进行二度创作,将角色的艺术形象鲜明的体现于电影作品中。而作为优秀的演员,其不应该只是满足于只是按照导演的、剧本的要求再现出人物,更应该是在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演绎角色,即使可能只是一个小细节,但也许也会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的丰满等。 其次,是一种内视的目光,理论上是演员以严格、纪律性的意念调控,去观照演员身体与角色连结的可能性,从而让影机收录最具放射性的一刻。开始时通常要花一点心思的设计 

  在《霍元甲》的例子是霍元甲见母的一场,家庭传统力量的氛围下,李连杰坐着时身体暗自不安地摇晃,显现出一种存有偏颇的野心;一旦走出大门,其战斗格的身型便没有约束地发展;力量提升至胸腹处,是猛虎的意象。至此,所谓‘身演’,变得有环境及处境意义,看李连杰有点失衡,但又逞强地在缘木樁上走动的镜头,不单是有趣的动作设计,还准确演出了一个性格状况;之后,发展到擂台洋洋得意,与农劲逊不咬弦,及至沽月楼事件,祸及家人的骤变,尽是现场活生生、尽是叫人激荡的光芒演出”。李连杰在《投名状》中也表现的非常突出,即使是其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心态,如“苏州杀降”的一场,现实的惨烈抹去了不杀的可能,而庞青云心中的挣扎在他转身的瞬间犹豫与泪水里跃然而出,又如杀赵二虎的那场,他的独白在明暗恍惚的书房里显得那么的黯然……如果说,之前李连杰在《黄飞鸿》等片中的表演还是比较生硬,那么,从《霍元甲》到这部《投名状》,都与其九十年代的作品有了质的飞跃。 

  刘青云以出色的演技表现出这位“我可以见到鬼”的警察形象,无论是他在看到“魔警”身上的“七种鬼”的神情,还是面对假想中的前妻的喃喃自语,甚至是临死前的惊讶与自问等,都被刘青云表现的如同身临其境,成功的展现出人物的心态——  

  去年李连杰还参演了一部好莱坞动作片《游侠》,他扮演一位亦正亦邪的警察/杀手,特殊的双重身份使得这个角色应该是一个不会喜形于色的人物,而李连杰也以毫无表情的方式恰如其分的展现出人物的心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刘德华在《投名状》中的演出,他以夸张的方式表现出赵二虎的蛮勇,有时又显得很明事理,这使得该人物的形象与整体剧情有时产生矛盾冲突,削弱了影片的张力

   

    表现出这个处于矛盾心态中的大哥的形象(既有他贩卖毒品与良知之间的张力,也有他与他女儿之间形成的张力等),也表现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无奈与沧桑感,远胜于他在《投名状》中的尽皆过火、尽皆癫狂式的演绎,也比他在《兄弟之生死同盟》中的戏更有层次感。 

    演员的演技与影片本身的默契程度与复杂性而言则是刘青云更好

   《老港正传》(blog) 中,无论是毛舜筠还是莫文蔚 (听歌) 都沦为男人“观看”的对象,毛舜筠被塑造为一个一心一意为着丈夫服务甚至没有丝毫的为自己或者自己娘家人着想过的“伟大”女性,概念性掩盖了人物本身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尽管毛舜筠恰如其分的表达出这个“伟大”的形象;

    张静初也是被概念化的塑造为一个吸毒的女子,她演出了那种感觉,但却没有人物心态的复杂性。

    袁咏仪在《门徒》中也该有比较丰富的人物形象的(如她从前面的隐忍到后面的与丈夫生离死别前的表现,有很大的戏剧张力.

    赵薇,无论是她初到上海时的张扬,还是回到辽宁后的无助与无奈,甚至是她在门口抽烟的那场,她成功的表现出一个满怀理想但又不得不屈服于现实生活的女子的矛盾心态——这也以斯琴高娃所塑造的独自返回上海寻找理想但最后无奈的回到辽宁的母亲的形象相互的呼应。

  至于斯琴高娃在《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的表现,就如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所说的,“无论姨妈的生活起落反差多大,斯琴高娃都以游刃有余的表情变化、妙到丝毫的节奏掌握,输出强大的说服力;一场葬猫戏,她一个人捧着猫尸,从(户)内到(户)外,又由外(形体)到内(内心),每个动作的细节都准确无伦,更证明她的演技已臻出神入化之境”。其实,不仅仅是这场葬猫戏,还有她面对潘知常的几次心态的变化,从上海回到辽宁的心态变化等,也都被她表现的富有层次感与生动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