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8 课本争议”背后的教材改革权利

(2007-10-24 16:11:16)
标签:

学习公社

金庸

鲁迅

课本换血

趣味差异

权力色彩

制度

分类: 阅读
                                        文本来源:凤凰网 燕赵都市报
    北京9区县的高中语文课本大换血―――金庸武侠小说《雪山飞狐》替掉《阿Q正传》,海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替掉《孔雀东南飞》……新的当代作品大量涌现,而不少传统经典篇目则淡出视野。为此,该套全新教材的编者表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定的教材;教材的变化,往往折射着时代的变化。”(《青年周末》8月16日)

     无疑,这又是一起必将引发争论的教育事件,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金庸是否可以和鲁迅相提并论”“以大量当代作品取代古典作品是否合适”等话题,已成为网络上的热闹话题。事实上,类似这种由“课本换血”引发的争议,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此前,上海市新语文教材删除《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以及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选入金庸的《天龙八部》章节,就曾招来同样的舆论激辩。

有人喜欢鲁迅,有人则钟爱金庸;有人欣赏海子的现代诗歌精品,有人则偏好《孔雀东南飞》这类古典诗文杰作。在一个讲究多样性、尊重个人权利的时代,面对这种基于文学人文趣味差异128 <wbr>课本争议”背后的教材改革权利的教育需求分殊,我们显然很难、也完全没有必要去简单地臧否孰优孰劣,甚至是两者的是非对错,所谓“参差多态乃是世间幸福的本源”。

     因此,在笔者看来,上述课本争议关键并不在:诸如“金庸与鲁迅”“当代与古典文学作品”的优劣高低、谁更有资格入选教材这类问题,而在于:我们拿什么来保证教材本身的多样化,并以此来满足“参差多态”的教材需求。因为很明显,既然“参差多态”原本就是一种正常的世间生态,是权利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一种必然反映,那么作为权利载体的教育教材,应当做的显然是,尽可能地去尊重和适应这种权利需求―――如以丰富多样化的教材,供给教育机构和受教育者自由选用。

      但问题是,当前我国的教育教材尤其是中小学教材制度,更多体现的是教育行政部门直接掌控支配乃至一手包办,而这样一来的后果必然是:一方面,民间社团学术组织很难自主编写个性化、多样化的教材,从而实现教材之间优胜劣汰的竞争,而另一方面,教材的使用者―――学校、教师、学生,也很难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选用教材,实现和维护其在教材上的选择权。

     反观国外教育发达国家,其中小学教材,不仅大多均由民间组织来具体策划编写(前提当然是依据相应的国家课程大纲总体要求),保证了教材种类版本的丰富多样,而且在教材的选用上,学校教师乃至学生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言权,特别是教师,最终往往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样一种充分张扬权利、尊重差异选择的教材制度,无疑不仅促进了教材内容本身的生动丰富性,而且有利于充分调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确保教育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所以,对于此次北京的“高中语文课本大换血”,笔者以为,比琐碎、徒劳地争辩“金庸是否可以和鲁迅相提并论”更有意义的应该是,反思当前我们权力色彩过浓而缺乏应有权利内涵的教材制度,并进而着手去推动这一制度的改革、完善,最终让无论是鲁迅还是金庸、当代还是古典作品的爱好者,都能从教材中得到充分教育的满足、实现其自由自主的教育权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