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黄药师质问郭靖华筝之事,郭靖表白心迹。李亚鹏在这一段将郭靖的木纳梗直,重情重意诠释得十分妥当。特别看到郭靖一边表白心迹一边抹眼泪的时候,我确确实实感到了郭靖心中感情和理性的巨大冲突和他此时的痛苦。
第三,西域统兵之时,上雪峰见得蓉儿,那迎面连唤了好几声“蓉儿”,无限深情,难抑之狂喜,尽在其中。郭靖那几声唤得好,蓉儿应得也好。此处细节处理寓至情于平凡之中,可谓大巧不工,神来之笔。
第四.我看了射雕数遍,这恐怕是我印象最深的细节之一了。夜,郭靖夜战而归。进帐先掸去身上雪花,抬头见黄蓉伏于桌上熟睡。生怕惊动她,便轻手轻脚地取下头盔,搁于桌上。又轻轻搬一把椅子置于火炉旁,自己闭目休息。黄蓉醒来,睁眼见靖哥哥回来,顿时笑生双靥。及近时见郭靖脸上有血迹,大惊,后知乃敌人之血,心中方安。替他轻轻擦拭。欲替郭靖卸甲,郭靖恐敌人夜袭,不肯。黄蓉想到华筝之事,埋怨郭靖一心只知冲锋陷阵,不为为二人未来着想。郭靖却言道心中只有报仇及安置母亲二事放不下,待二事一了,当守约与华筝成亲。然他决不负蓉儿之情,即自杀以谢。反正自己与蓉儿天上地下,永不分离,没什么好说的。黄蓉知靖哥哥对己情深意重,深悔方才对他使性子。急忙温言相慰。偎依在靖哥哥身前哼曲子给他听。帐外风雪刺骨,帐内炉火正旺,灯光融融,一派温馨气氛。此一段原著中并没有,只不过是编剧加的一个小插曲。撷取了蓉儿伴靖哥哥西征军旅中的一个生活片段而已。其中并无山盟海誓,亦无缠绵悱恻的绵绵情话,很是平常朴实,但却感人至深。正所谓“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真正情深爱重,相濡与沫的爱侣反而不会将情爱成天挂在嘴边。相反,他们只是很平实地活着。但他们心意相通,很自然平常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从中透出的是对爱人的浓浓情意。这个片段里的靖哥哥和蓉儿正是这样。其中的自然朴实,亲切温馨,还有炉中扑簌簌跳动的火苗,均有极强的感染力。其实,这个普通的片段也正是靖蓉二人江湖生活的写照:同甘共苦,生死相依,幸福一同分享,痛苦一起承担。闯荡江湖是这样,屡遭变故是这样,率兵西征是这样,日后夫妻共守襄阳也是这样。在这一段中,我看到的是最质朴也最真挚的感情。李亚鹏和周迅这一段演得都很好,郭靖的坦荡、宽厚、朴实梗直,及对蓉儿的关爱痴情;蓉儿对靖哥哥的体贴依恋,敏感任性而又乖巧大度,善解人意,均演绎得丝丝入扣,足令我回味再三。
第五,成吉思汗大帐内,李萍自尽。此时的郭靖并没有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立即嚎啕大哭,而是轻轻抱起母亲,埋下头去,轻轻贴了贴母亲的脸颊,随后转身一步步向帐外走去,而视成吉思汗及帐内诸将如无物。此时的郭靖表情木然,但那分明是伤心已绝,欲哭无泪的木然。他抱着母亲,就这样一步步向帐外走着,但其中自有一种凛然的气势,使旁人不敢相阻。尤其是出帐前郭靖回头看了成吉思汗一眼,那分明透着一个血性男儿最刻骨的仇恨,这仇恨是如此的强烈执着,即使成吉思汗英雄盖世,恐也自觉心惊。在这一段中,郭靖在聆听母亲教诲时的温顺依恋和怀抱母亲遗体夺路而出时的刚勇决绝互成对比,相得益彰。郭靖的孝顺、忠义、磊落、刚勇都表现得十分到位,其中细节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
黄蓉是射雕的灵魂。一部射雕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黄蓉塑造得是否成功。83版所以被许多人奉为经典,很重要的原因便是翁美玲的黄蓉给大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同样,新射雕的比较成功,也在于周迅塑造了一个全新的黄蓉,一个周迅自己的黄蓉,一个更接近原著的黄蓉。
早在三年前,我初次看《大明宫词》时,就为周迅的精彩表演所深深吸引。当时就想,以她的气质神采,适合哪些角色。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黄蓉。觉得无论从容貌、身材、气质,性格各方面看,都非常地合适。后来周迅果然出演黄蓉,我是一直对她的黄蓉抱有极高的期望的。但是说实话,周迅这次的表演并没有发挥出她的最好水平,没能塑造出一个完美的经典形象,我觉得有点可惜。不过,周迅这次能完全跳出翁美玲的影子演活黄蓉,很不简单。因此,我以为周迅塑造的黄蓉是基本成功的,她全面地诠释了这个形象,演出了自己的东西。在我看来,如果周迅也像朱茵那样一味模仿翁美玲,那才是真正的失败。
周迅的黄蓉,相当符合我在阅读原著时对黄蓉的想象。不论是形象,性格还是气质都很得原著神韵。
首先从形象上看,平心而论,周迅长得并不算很漂亮,但却非常的清灵秀气。娇小的身材,白皙的皮肤,尖尖的下颌,灵动如水的双眸——十足的江南女儿样貌。较以翁美玲,周迅无疑更符合原著中蓉儿的形象。再有,叶锦添设计的黄蓉造型,我以为相当成功。相比83版中黄蓉服装的毫无个性,新版的服装绚丽多姿,愈发衬出蓉儿的娇俏灵动,卓尔不群。总之,新版里周迅的形象,一看便知是黄蓉,而83版翁美玲的形象,放在任何一部香港武侠剧中都行得通,抽出来单独看,我也无法将其和黄蓉联系起来。
从气质来看。可以毫不夸张地
说,黄蓉的气质,周迅几乎全部具备。不仅是周迅塑造的角色,就连生活中的周迅本人,也和黄蓉在个性气质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我虽然对周迅这次的表演并不是百分之百地满意,但时至今日,遍观内地影坛,我也想不出有谁比周迅更适合黄蓉这个角色。黄蓉个性中的一些因子,在周迅以往的角色身上已有了充分的体现。象小太平的天真娇俏,清纯可爱;林徽因的文静雅致;杜心雨的娇纵任性;秀禾的细腻忧郁……如此等等。而翁美玲多才多艺,秀外慧中,气质也算不错。但与周迅相比,总感觉少了那么一种自然天成的江南女子的灵秀之气。
若论演技,翁美玲其实是无法与周迅相比的。何谓演技?能够诠释各种不同的角色,演什么像什么才是演技;或者专善于饰演某一类型的角色,且刻画地异常全面深刻传神,亦可谓演技。而那种只会本色地演出,不管演多少个角色全是一个腔调的表演是谈不上什么演技的。说句不客气的话,83版里演员的表演,基本没有什么演技可言。比较好的是本色表演,大部分是模式化脸谱化表演,剩下的是滥竽充数惨不忍睹的龙套演出。总体看来,显得浅薄而又粗糙。这也是香港武侠剧的通病。香港演员里,其实是有不少真正优秀的演员的。像周润发,梁朝伟,梁家辉,张国荣,张曼玉,汪明荃,赵雅芝等等。同是80年代初的片子,周润发赵雅芝在《上海滩》里的表演就大大优于黄日华翁美玲在射雕里的演出。前者是真正的表演,后者只能算是本色演出,明显幼稚粗浅得多。话又说回来,只要角色合适,本色表演也有它的优势:自然、质朴、流畅、明了。很容易为人接受。但据此就将其上升到“演技”的高度,我实在无法苟同。
下面具体说说周迅在剧中的表演。
简单地说,周迅跳出了翁美玲的影子,演出了一个自己的黄蓉;一个全面的,立体的,更接近于原著的黄蓉。首先,蓉儿是精灵古怪,机变百出的。在这一点上,周迅和翁美玲都演得比较到位。但周迅的表演更加自然而不着痕迹。她没有使用一些模式化动作如转眼珠之类来告诉大家蓉儿很机灵,而是将灵气融入到自然的表演之中,不经意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便神韵全出了。没有任何雕琢的感觉,非常流畅自然。这也和周迅本人的气质有关。相比之下,翁美玲也按剧本的需要,很努力地表现蓉儿的机灵,但感觉是用力演出来的,而非周迅那样是内在气质的自然散发。我更喜欢周迅的诠释方法。
其次,蓉儿是娇俏可爱,天真活泼的。周迅身材娇小,容貌俏丽,很合我心目中蓉儿的形象。而周迅在眼神和表情上下了不少功夫,很多片段中,蓉儿的俏皮讨喜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蓉儿见郭靖冥顽不灵时那一声“靖哥哥”,半是撒娇,半是嗔怪,听在耳里,实在有说不出的受用。还有,当蓉儿小嘴微扁,骂靖哥哥“笨蛋”的时候,从表情到语气,都可爱极了。翁美玲的表演风格与周迅完全不同,塑造的蓉儿形象也有很大差异。但在表现蓉儿的可爱上,也很成功,这里就不赘述了。
原著中的蓉儿年方十五,还是个小姑娘,自然应有天真的一面。这一点,周迅做得非常好。和她的表演风格相适应,周迅也没有刻意地去表现蓉儿的天真,而是将自然地融入表演之中。而某个细节的灵光一闪,便将蓉儿的天真稚气,纯真可爱表现得非常妥帖自然。比如梁子翁逃走之后,靖蓉二人回到客店。见洪七公伏在桌上打盹,郭靖先喊了一声没醒,黄蓉悄悄地拿打狗棒就往洪七公怀里捣了一下,把洪七公给弄醒了。此时蓉儿那顽皮的样子实令人忍俊不禁。在荒岛上,不论是蓉儿在沙滩上拾贝壳砸着玩,还是被欧阳锋强叫去时在他背后虚掷的一拳,都把蓉儿小女孩的心性表现得很到位。再有,铁掌峰上蓉儿偷看杨穆二人私语,下来见到郭靖,蓉儿那副兴高采烈的样子所透出的纯真可爱实在让人心醉。应该说,周迅在表演时是注意了人物性格的发展的。初期的蓉儿显然娇俏活泼一些,后期则相对稳重成熟一些。但这些时不时从骨子里钻出的天真稚气无疑也是蓉儿性格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相比之下,翁美玲的黄蓉显得成熟许多。基本看不到那份天真稚气。83版的编剧拙劣地增加了大量拈酸吃醋,争风斗气的“感情戏”,还让华筝提早来到中原,好让靖、蓉、筝之间上演“经典”的三角恋情。把原著中靖蓉感情的那份清新纯洁弄了个荡然无存,剩下来的,和寻常武侠剧中的感情戏也就没多少区别了。这样的剧情,这样的改编,无疑也大大影响了翁美玲塑造的黄蓉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翁美玲的黄蓉失却了天真,离金庸原著远了一步,离俗滥做作的琼瑶式言情则近了一步。这不能不说是83版黄蓉的一个缺陷。
说到蓉儿的活泼,这恐怕是83版黄蓉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了。83版射雕中,黄蓉可谓从头活泼到尾。综观全剧,也难得有安静下来的时候。即使安静下来,恐怕也要转转眼珠,摸摸辫子,撅撅嘴巴什么的。这样活泼法,也难怪有人将翁美玲的黄蓉与小燕子联系起来。当然,这样表演,可以在第一时间给人以最深刻的印象。直接告诉观众,黄蓉是活泼的——倒也易于接受。再看周迅的表演,活泼是分时间,分场合的。和洪七公逗趣时是活泼的;和老顽童插科打诨时是活泼的;向靖哥哥撒娇耍赖时也是活泼的,但周迅的活泼只是黄蓉性格中的一个方面,周迅并没有将“活泼”像面具一样成天戴在脸上。蓉儿一样有沉稳大方的时候,这样的演绎,显得更加自然可信。
再次,蓉儿是痴情的。个人以为,这是周迅此次塑造黄蓉最不足的一点。也许是理解的差别,也许是表演风格的问题,我觉得周迅在感情表达上过于内敛,许多情节里演得太淡了,给人不到位的感觉。别的地方还好,最不足的是桃花岛求亲到海上遇险一段。周迅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入戏。特别是郭靖与欧阳锋随船沉入大海时,黄蓉表现得也太过冷静了,都没有什么感情上的波澜,实在不合理。相比之下,翁美玲在这一段的表现就要好得多。总之,周迅在感情表达上的不足是新版黄蓉的一大缺憾。再看翁美玲的表演,其感情表达要强烈得多。有的地方处理得妥当,有的地方则有点过。比如83版中黄蓉知道了郭靖金刀驸马的身份,觉得受了骗。气愤之余,抬手就给了郭靖一个耳光。这样的处理方法,也太俗套了一些。和03版中屡次出现的“二人转”有一拼。况且,黄蓉作为东邪之女,行事本异于常人,非寻常市井少女可比。她心中最看重的,是郭靖是否真心对自己好,两个人在一起是否快乐。而对于她的情敌和婚约什么的,并不十分放在心上。这里也体现了蓉儿自信大度的一面。原著中黄蓉和穆念慈嬉闹的一段及临安野店中东邪父女的一段对话都体现得非常清楚。另外,原著中蓉儿对靖哥哥是非常关爱的,即使后来在华山上重逢,蓉儿心里那么大的气,见周伯通开玩笑似的打了郭靖几个耳光,都立刻心疼不已,蓉儿自己又怎么会打靖哥哥呢?而且,这件事也怪不得郭靖啊。83版增加的这个情节实在是歪曲了黄蓉的形象。
若论演技,翁美玲其实是无法与周迅相比的。何谓演技?能够诠释各种不同的角色,演什么像什么才是演技;或者专善于饰演某一类型的角色,且刻画地异常全面深刻传神,亦可谓演技。而那种只会本色地演出,不管演多少个角色全是一个腔调的表演是谈不上什么演技的。说句不客气的话,83版里演员的表演,基本没有什么演技可言。比较好的是本色表演,大部分是模式化脸谱化表演,剩下的是滥竽充数惨不忍睹的龙套演出。总体看来,显得浅薄而又粗糙。这也是香港武侠剧的通病。香港演员里,其实是有不少真正优秀的演员的。像周润发,梁朝伟,梁家辉,张国荣,张曼玉,汪明荃,赵雅芝等等。同是80年代初的片子,周润发赵雅芝在《上海滩》里的表演就大大优于黄日华翁美玲在射雕里的演出。前者是真正的表演,后者只能算是本色演出,明显幼稚粗浅得多。话又说回来,只要角色合适,本色表演也有它的优势:自然、质朴、流畅、明了。很容易为人接受。但据此就将其上升到“演技”的高度,我实在无法苟同。
简单地说,周迅跳出了翁美玲的影子,演出了一个自己的黄蓉;一个全面的,立体的,更接近于原著的黄蓉。首先,蓉儿是精灵古怪,机变百出的。在这一点上,周迅和翁美玲都演得比较到位。但周迅的表演更加自然而不着痕迹。她没有使用一些模式化动作如转眼珠之类来告诉大家蓉儿很机灵,而是将灵气融入到自然的表演之中,不经意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便神韵全出了。没有任何雕琢的感觉,非常流畅自然。这也和周迅本人的气质有关。相比之下,翁美玲也按剧本的需要,很努力地表现蓉儿的机灵,但感觉是用力演出来的,而非周迅那样是内在气质的自然散发。我更喜欢周迅的诠释方法。
其次,蓉儿是娇俏可爱,天真活泼的。周迅身材娇小,容貌俏丽,很合我心目中蓉儿的形象。而周迅在眼神和表情上下了不少功夫,很多片段中,蓉儿的俏皮讨喜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蓉儿见郭靖冥顽不灵时那一声“靖哥哥”,半是撒娇,半是嗔怪,听在耳里,实在有说不出的受用。还有,当蓉儿小嘴微扁,骂靖哥哥“笨蛋”的时候,从表情到语气,都可爱极了。翁美玲的表演风格与周迅完全不同,塑造的蓉儿形象也有很大差异。但在表现蓉儿的可爱上,也很成功,这里就不赘述了。
原著中的蓉儿年方十五,还是个小姑娘,自然应有天真的一面。这一点,周迅做得非常好。和她的表演风格相适应,周迅也没有刻意地去表现蓉儿的天真,而是将自然地融入表演之中。而某个细节的灵光一闪,便将蓉儿的天真稚气,纯真可爱表现得非常妥帖自然。比如梁子翁逃走之后,靖蓉二人回到客店。见洪七公伏在桌上打盹,郭靖先喊了一声没醒,黄蓉悄悄地拿打狗棒就往洪七公怀里捣了一下,把洪七公给弄醒了。此时蓉儿那顽皮的样子实令人忍俊不禁。在荒岛上,不论是蓉儿在沙滩上拾贝壳砸着玩,还是被欧阳锋强叫去时在他背后虚掷的一拳,都把蓉儿小女孩的心性表现得很到位。再有,铁掌峰上蓉儿偷看杨穆二人私语,下来见到郭靖,蓉儿那副兴高采烈的样子所透出的纯真可爱实在让人心醉。应该说,周迅在表演时是注意了人物性格的发展的。初期的蓉儿显然娇俏活泼一些,后期则相对稳重成熟一些。但这些时不时从骨子里钻出的天真稚气无疑也是蓉儿性格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相比之下,翁美玲的黄蓉显得成熟许多。基本看不到那份天真稚气。83版的编剧拙劣地增加了大量拈酸吃醋,争风斗气的“感情戏”,还让华筝提早来到中原,好让靖、蓉、筝之间上演“经典”的三角恋情。把原著中靖蓉感情的那份清新纯洁弄了个荡然无存,剩下来的,和寻常武侠剧中的感情戏也就没多少区别了。这样的剧情,这样的改编,无疑也大大影响了翁美玲塑造的黄蓉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翁美玲的黄蓉失却了天真,离金庸原著远了一步,离俗滥做作的琼瑶式言情则近了一步。这不能不说是83版黄蓉的一个缺陷。
说到蓉儿的活泼,这恐怕是83版黄蓉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了。83版射雕中,黄蓉可谓从头活泼到尾。综观全剧,也难得有安静下来的时候。即使安静下来,恐怕也要转转眼珠,摸摸辫子,撅撅嘴巴什么的。这样活泼法,也难怪有人将翁美玲的黄蓉与小燕子联系起来。当然,这样表演,可以在第一时间给人以最深刻的印象。直接告诉观众,黄蓉是活泼的——倒也易于接受。再看周迅的表演,活泼是分时间,分场合的。和洪七公逗趣时是活泼的;和老顽童插科打诨时是活泼的;向靖哥哥撒娇耍赖时也是活泼的,但周迅的活泼只是黄蓉性格中的一个方面,周迅并没有将“活泼”像面具一样成天戴在脸上。蓉儿一样有沉稳大方的时候,这样的演绎,显得更加自然可信。
再次,蓉儿是痴情的。个人以为,这是周迅此次塑造黄蓉最不足的一点。也许是理解的差别,也许是表演风格的问题,我觉得周迅在感情表达上过于内敛,许多情节里演得太淡了,给人不到位的感觉。别的地方还好,最不足的是桃花岛求亲到海上遇险一段。周迅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入戏。特别是郭靖与欧阳锋随船沉入大海时,黄蓉表现得也太过冷静了,都没有什么感情上的波澜,实在不合理。相比之下,翁美玲在这一段的表现就要好得多。总之,周迅在感情表达上的不足是新版黄蓉的一大缺憾。再看翁美玲的表演,其感情表达要强烈得多。有的地方处理得妥当,有的地方则有点过。比如83版中黄蓉知道了郭靖金刀驸马的身份,觉得受了骗。气愤之余,抬手就给了郭靖一个耳光。这样的处理方法,也太俗套了一些。和03版中屡次出现的“二人转”有一拼。况且,黄蓉作为东邪之女,行事本异于常人,非寻常市井少女可比。她心中最看重的,是郭靖是否真心对自己好,两个人在一起是否快乐。而对于她的情敌和婚约什么的,并不十分放在心上。这里也体现了蓉儿自信大度的一面。原著中黄蓉和穆念慈嬉闹的一段及临安野店中东邪父女的一段对话都体现得非常清楚。另外,原著中蓉儿对靖哥哥是非常关爱的,即使后来在华山上重逢,蓉儿心里那么大的气,见周伯通开玩笑似的打了郭靖几个耳光,都立刻心疼不已,蓉儿自己又怎么会打靖哥哥呢?而且,这件事也怪不得郭靖啊。83版增加的这个情节实在是歪曲了黄蓉的形象。
前一篇:《最好的时光》
后一篇:80 正确运用长镜头、短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