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化学习(一、二)
(2013-04-02 22:06:50)
标签:
教育 |
(一)
上次写了两篇文章,分别谈到了企业培训的三种出路(食品、药品和毒品)和四个趋势(移动化、碎片化、游戏化和社区化),简称"三品四化"。接下来从这几个角度谈谈我的想法,先说说移动化。
谈学习的移动化趋势,首先要判断一下手机等移动终端是否会大幅替代PC终端,其次是分析一下移动终端是否适合用来学习。
不知从何时起,不管是在公交车、地铁上、在餐桌上、
大多数人都在移动终端上花费了越来越多的时间,我总结了下来几点原因,大家一起讨论。
第一是高可得性。请在心里数一下自己家里有多少台可以上网的移动设备吧,手机、Pad、电子书...,对于中等收入以上家庭,人均拥有量一般都超过两台。随着不到千元的智能手机和两千多元iPad
其二是强归属性。电脑往往可以多人用一台,而移动终端一般有明确的拥有人,手机因为有特定号码就不用说了,pad也由于每个人下载程序的偏好不同而很难通用,比如我的两台ipad,由于上面都是满足自己需求的应用和资料,儿子连碰也不碰。这种人与设备的强对应关系,使移动终端变成了我们身体的延伸,成了须臾不可离身之物。
第三是易使用性。和电脑相比,手机的使用方式更符合人性的本能,比如触摸式的手写输入就远比电脑上的键盘输入容易学习得多,而语音互交的方式又进一步提升了效率。同时手机一般不关机,程序启动很方便,可别小看这一点,我们常常因为稍微的一点点麻烦而搁置想法,比如本想把今天的消费记录一下,若是需要走到书房,打开电脑,往往就拖延几下然后不了了之,如果手机上有客户端,才有可能坚持。
还有一点是携带便利性。在很多场合,移动终端成了唯一的选择,也让很多以前想不到的行为习惯变成了可能。因为有了iPhone,我们终于可以窝在书房的沙发上看看视频短篇;因为有了Kindle,地铁里也可以变身为阅览室;比如现在我正置身在万米高空狭小的飞机上,因为有了iPad,才可以不受约束地写出这篇文章。
移动改变生活,这点已毋庸置疑。移动互联网也在改变着教育和学习,趋势已很明显,结果还待验证。
我觉得对于成年人来说,大多数的学习行为发生在课堂之外,移动化学习比固定式学习更符合需求。昨天我出差到外地,一位分公司同事从机场接了我去酒店,路上很兴奋地说要谢谢我们培训中心,原来她去大客户那谈业务,在等待的时候用手机里银联网络学院里看了一段相关业务的专业课程,结果马上就用上了。这种应需而学、走动式学习、场景式应用都可以倚重移动学习技术。
就算在课堂里,移动终端也大有可为。上次和我儿子他们中学的校长交谈,说起上海的苹果实验班(不带书包了,所有的材料都装进iPad),以及他们正在着手做的一些未来应用设想,我听了很兴奋,比如老师在学生提交的电子作业上手写批改,课堂上多个学员组成小组合作完成电子模型,以及用ipad来进行知识抢答和个性化测试,等等。
在我的手机里,已经有一大堆各种各样的移动学习类APP,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把培训变成类毒品是一件很难的事,而智能手机和高速带宽的普及,让我看到一线希望。APP的浪潮已经到来,在我看来,移动学习类APP有可能是一场可以给教育产业带来深刻变化的革命,精良的教学设计,加上强大的技术应用,在学习内容和形式上达到一个完美的体验,真正触发随时随地的学习,让学习无所不在。
可惜的是这还只是一个梦想,目前的现实离预期还有很远的距离。下几篇文章我想继续移动化的话题,说说目前的移动学习产品缺了些什么?我所构想的移动学习体系包括哪些平台,App和微信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银联在这方面有什么探索和思考。欢迎大家说说你们对于移动化学习的一些观点吧!
(二)
另:UP思达PPT达人赛决赛的战火已经点燃。这个比赛是以职场能力提升为基础,结合银联自身人才培养需求,推出的“基于任务导向的混合式学习互动”。经过前期的海选、复赛,最终10名选手站上总决赛的终极PK舞台。现场观摩席位现对外开放,报名请去银联培训中心官方微信:银联培训中心
=====@付伟的轻描淡写=====
付伟,银联培训中心主任,爱学习、爱分享、爱生活,希望成为一个“数字时代的学习推动者”,业余时间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