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剑桥教育 |
从英国回来已经两个月了,一直没有倒出空把这次剑桥之旅的照片好好做个整理,把二十多天学习生活的所见所闻做一个纪录,我知道时间一久就如同柳絮一般消失无踪影。适逢元旦有几天假期,抽空回忆一下。
从到英国的第一天开始,几乎每天都忙着上课、做作业、商务拜访等,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两个星期,还没有认真体会一下剑桥。10月29日,是整个行程中唯一的一天自由活动,我放弃了难得的血拼机会,准备来个#剑桥一日游#,静下心来独自一人好好探访剑桥一下这所独特大学镇。
出发前还做一下规划,把大致的行程在地图上画出来,把准备去的地方在手机的“提醒事项”里列了个清单,准备来个一网打尽。
推开窗,看不见太阳,远处厚厚的积云滚滚而来, 上网查了一下天气,心里一凉,今天的预报是有阵雨。相机还是带着吧,但出几张好片的愿望是被老天爷废掉了,犹豫是否要带伞,算了,出发吧!
从我所住的邱吉尔学院出来,沿着通往镇上的路向西走几步,就来到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学院(Westminister College),进去转了转,居然一个人都没有。这在个刻着名字的长椅上坐了一会儿,心里想,这几个被纪念的人到底有过什么样的传奇。
顺着手机上的GPS地图,来到第一个目的地: 壶院美术馆(kettle's yard)。这天恰巧是英国夏令时结束后的第一天,时间要往后推了一个小时。我来的时间太早了,画廊还没有开门。只见院子里满是金黄的落叶,真的很美!
拾着台阶前往院子后面的一个教堂,遇到一个正在画着素描的老人,聊起来才知道原来他是一个澳大利亚人,出生在剑桥,最大的爱好就是画世界各地的教堂。
对于这座故乡的教堂,他可是独有情钟,经常会回来看看。他真是一个很可爱的老头,看我有点兴趣,就从包里翻出一打画册,拉着我不停地聊了十几分钟,恨不得把他这辈子画过的所有教堂都跟我讲一遍。
天气预报真准,果然开始漂起雨来, 我赶紧把相机塞进冲锋衣里保护起来。 近在咫尺的另一个目的地“城堡土墩”因为是露天的,顾不上了,赶快往前冲进不远处的一个学院里。进去后一看,正是目标清单里的麦格达伦学院(Magdalene College),我看过资料,说里面有一个很有名气的佩皮斯图书馆(http://www.magd.cam.ac.uk/pepys/)。穿过前廊,来到存放珍贵书籍的图书馆大楼,准备进去坐坐,感觉一下古老的书香氛围,结果被告知今天是周日,不开放,只好悻悻离去。
绕到图书馆的后门,有一个院子,里面倒是别有洞天,巨大的草坪,参天的大树,金黄的落叶满地,一条曲折的小径通向深处,旁边就是波光粼粼的康河,天空中白鸽展翅,水面上天鹅优雅的摆着POSE。偶尔划过来一条木舟,学生模样的船夫撑着竹竿,小雨中漂过来的是游客的欢笑声。这不正是我来之前想像中的剑桥STYLE吗。
从学院出来,到Portugal大街往左边一拐,前方就是剑桥最大的一片公共绿地-耶稣绿地(Jesus
Green)。 一群野鸭子正穿过耶稣绿地当中的小径,摇摆着身子来到操场边蹲了下来,静静地看着草坪上的大学生们打板球。
剑桥的大学生们都可称得上天之骄子,因为实在太难考进去了,人在压力之下也要放松,于是运动成为了他们释放压力的最好方式。有时候他们甚至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来放纵一下,比如这个耶稣绿地,就是定期举办狂欢派队之地,每年都有人酩酊大醉后上演出格之举,屡屡需要警察介入。
和绿地浑然一体的是耶稣学院(Jesus College),这是整个剑桥大学最庄严、最神圣的一个学院。庭院深深, 非请莫入。
耶稣学院的大门不让进,但是我居然从一个小教堂的后门绕了进去,果然别有一番滋味。
从学院出来,在耶稣巷的街角发现一个小楼, 上面写着friends meeting house ,难道是朋友们聚会的地方?
这还真不是普通朋友聚会,而是教友们每个礼拜天过来聊天交流的地方,从墙上的文字来看,已经持续了三百多年了。我从钥匙缝里偷偷地看进去,里面正有老头正讲话,估计在分享教义心得。
正想离开一个老太太发现了我,拉着我聊了半天,还让我去喝咖啡和茶。我不敢多停留,估计再下来老太太就得动员我入教了,呵呵。
一路步行,到现在已经三个小时过去了,眼看已近中午,正好走到小镇中央,得找个地方吃点东西了。后面又有什么特别的体验吗,请看稍后的“行走剑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