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证券/理财私募基金赵丹阳理财 |
分类: 理财随笔 |
年初的时候写过一篇博客,叫“不炒股,炒人”,谈到了私募基金,特别对一位较早进入这一行业的基金经理赵丹阳很是推崇,不知道有没有朋友因为听了我的话去买赵丹阳的赤子之心信托产品,如果有的话,可能你会抱怨我,因为从四月初投资他的基金到现在,你的收益率不仅远比不上指数的涨幅,甚至只是一些公募的开放式基金的零头。一时间,赵丹阳从一个正面的明星变成了一个负面的典型,《价值》杂志的主编张志雄在自己的博客里对赵的投资水平做了诸多负面评价,称其营销能力要强于投资专业能力,真是不留一点情面。
前几年在这个领域独占鳌头的赵丹阳到底怎么了,从每两周发过来的基金净值变化可以看出,他所管理的数个基金从3000点以后就变化很小,每次只有一到两个百分点,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仓位很轻,而同期的指数慢慢从3000点涨到了6000点,看着投资其他基金的资产日涨夜大,难怪赤子之心的一些投资人会心急如焚,在网上损他的一些话远比张主编难听得多。
前些天在MSN上和胡海兄聊起私募基金,特别是赵丹阳为什么今年比不上公募,他发过来一篇在《价值》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里面正好讲到这方面的内容。以胡海的观点,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他现在更多的是考虑保住自己前几年辉煌的声望,所以就会表现得更谨慎,而其他的私募们在这之前并没有多少名声,正要趁此次机会扬名立万,另一个是从内在动机的角度来是为了锁定前期的利润、保证收益分成能够落袋为安。
其实我不是很认同张主编和胡海兄的观点,说赵的营销能力比投资水平高,我看不见得,从张的博客里也可以看出赵丹阳属于比较木讷的人,口才肯定不是很好,以至于演讲时思路混乱,这怎么能说他有好的营销能力呢,赵能一支支基金发出来,应该不是靠口才,主要还是他前期基金的骄人业绩。胡兄的“声望说”也不太合理,如果他要保名声的话就不会选择在3000点空仓,而是跟着大势走以免被晾在排名榜的某一端,“内要动机说”可能有一些道理,但赵的基金是只有超出前期的净值才能获得管理收益,如果他为了赚钱就应该靠持仓来搏一记,如果今年他的收益和大盘相当的话他应该会有上亿的管理收益,这种诱惑而产生的动机不可谓不大。
那赵丹阳到底是怎么了?会不会成为一颗流星从此暗淡下去?他面对投资人的责难和同行们的讥讽是否能受得了这份压力?他对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投资能力还有没有信心?他是不是面临崩溃的边缘?
在我看来,赵丹阳还是以前的那个赵丹阳,他在3000点的做空,这应该是源于他长期一致的操作策略,这就是价值投资的原则:找到合适的股票被低估的时候买进,当股票达到目标或是明显被高估的时候卖出。可不过他在模型设计上比较保守,没有预计到这几个月A股市场可能的泡沫程度。我觉得价值投资的关键是在于买而不是卖,或者说最大的考验在于等待,等到可以进入视野的猎物出现,然后一枪中的。如果没有猎物,或者猎物已经跑远,唯一可以做的还是等待,没有这份定力的人是不合适做一个价值投资者的。我就知道自己没有这种定力,所以我是一个“趋势投资者”,但我并非不相信价值投资的理念,只是需要找一个合适的人去完成这个使命,从这个角度来看,赵丹阳可能还真是一个不错的人选,熊市里的获利证明了这一点,牛市里的提前空仓更是说明了他在这方面和正常人的不同,而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就肯定不能是一个正常人。
对于股票投资来说,很重要的一个原则是要保持“一致性”,只有保持一致才能使基金经理形成自己的风格,只有形成风格才能使其行为具有可预测性,不能为了迎合市场而不断改变投资风格。可惜的是,没有一种方法和策略在不同的阶段都能有效,因此每一个伟大的基金经理都会不断地经历那些没有效果的痛苦阶段,关键是在那些阶段是不是能坚守得住。因此,我们对一个基金经理的评价周期应该放得更加长远,特别是对私募基金,最好是等一个完整的股市周期总结后,最后的累计收益率才是真正的比赛结果。
赵丹阳的尴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被放在了今年大牛市这个特殊的阶段来衡量,一些动辄超过100%的基金收益率让很多人把自己的投资标杆无限的放大。其实从绝对收益来看,赵管理的几支管理收益也说得过去(详见赤子之心网站),其工行托管的产品去年底的净值是152元,今年已经分过三次红共计70元,到11月15日的净值为134.36元,如果算累计加权平均收益率高达65%,应该接近所有开放式基金的中位数水平。其饱被诟病主要是因为后来发行的那几个平安信托的产品年收益率只有20%多,对那些后来进去的投资者来说,的确是有点心理不平衡。从平安信托所托管的所有私募基金排行榜中可以看出,赵的几支基金虽然是比不上晓阳二期和东方港湾,但比起其他一些私募来说也差不到哪里去。私募基金今年来说整体上比不过公募,一个重要原因是私募只要看空可以完全不用保留仓位,而公募并不能如此灵活,这个机制如果放在熊市就会起到完全相反的效果,特别是最近一阶段时间股市开始调整,一些开放式基金的净值出现了很大程度的回调,而赤子之心的净值却因为在空仓打新股而不断上升,他们之间的收益差距很可能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减少,谁能笑到最后还真是说不定的事。
“我们永远是宁可错失不要冒进,在每次投资上活下来是永远第一位的。”赵丹阳的这句话我非常认同,十几年的投资生涯让我看到了太多鲜活而惨痛的故事,投资市场比的永远不是一时的风光而是长期的耐力。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赵丹阳并没有什么怎么样,他还是如同以往,象只草原上的狮子,耐心等待时机,并且在关键的时候下注。祝下注他的投资人能等到他下注的那一天,也祝他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猎手。
前一篇:Yes!PPG
后一篇:丁教授的半懒人炒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