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话”上海话

(2007-06-02 16:45:10)
标签:

上海话

回忆

分类: 往事回忆
八九年盛夏的一天,我背着大包小包从老家来到上海读大学,从十六铺一出来就被完全听不懂的上海话给淹没了,上了公共汽车,不懂规矩,只听身旁的人不断地问,“侬勿气筏?”根本听不懂,只好一个劲点头,脚下却不动,原来人家是问我是不是马上要下车,如果不下的话要和我换一下位置,不然人家挤不到车门口。
 
“侬勿气筏?”---“你下去吗?”
 
受尽了白眼,决定学会听懂上海话!可惜的是当时在闵行校区,校园里根本没有什么上海话环境,上海同学之间的上海话又讲得太快,还好当时广播里有一个上海话的天气预报,于是从这里开始学起。我奇怪的是每次都会报一个叫“赏缸上空”的天气,听了一个月也没有听懂,只好问上海籍同学,才知道原来说的“长江上空”四个字。
 
毕业的时候我上海话的听力基本上达到了“英语四级”同等水平,但真正碰到老上海人,讲得快一点还是听不懂。刚毕业时跟着交大的一帮老师搞一个证券咨询公司,他们在办公室里整天只讲上海话,那段时间的听力水平才正是突飞猛进,毕业不到两年听力差不多达到“专业八级”了吧。
 
但听得懂还算容易,要讲起来可就太难了。我老家的话算是北方语系,和江南的吴语可是相差太远,有一些词,比如“外婆”的“外”字,就是把我的舌头用筷子卷起来也说不清楚。每次一开口,不出五句,对方就会笑死,一时间产生了心理障碍,发誓再也不学说上海话了。
 
真正口语能力的提高还要归功于九四年左右在静安万国大户室做机构操盘手的那一年多,当时行情淡得要命,大户室报单的几个女孩子拿我学上海话逗乐,在规定时间内我必须要说上海话,开一句国语就罚款,在这种强大的压力下我不得不用最蹩脚的口音来和几个小姑娘报单,“帮帮忙!”“码进塞期股!(买进三千股)”就在这嘻嘻哈哈中,我终于可以成句的讲上海话了!
 
后来有一阵上海的水平达到了最高峰,每次打车就用上海话和司机聊天,完了告诉他我刚学上海话,把一些司机一愣,说不可能,没见过上海话说的这么好的外地人,虽然我知道是恭维话,但还是开心的不得了。
 
结婚后和老婆之间有时候说上海话,有时候开国语,等有了儿子,父母又从老家过来后,家里的话就更杂了。好玩的是儿子从小生在上海,但就是不会说上海话(或者说只会一“撵撵”),于是我不得不成了一个语言转换器,有时候在饭桌上,三句话里,一句和老婆说上海话,一句和儿子说普通话,还有一句和老爸讲湖北话,而且转换过程极为流畅,一个格愣也不打。
 
春节在张家界玩,有一篇“湘西行记之三”的博客是用手机在宾馆里写的,用的是上海方言,请不懂上海话的网友猜一猜是什么意思。如果是上海人,也帮我看看这样讲到底对不对,好筏。

  
 今朝运道勿灵,早朗落佬度厄雨,根本勿好白厢,再加郎吾自嘎昨咧睚道责凉,今朝肚皮勿适宜,兀本洌只好登了宾馆里厢困告,佬霉厄!(用上海埃乌来嗨宾馆里厢手机博一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