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平安长期估值低于其它保险公司不少,主要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对于再融资的忧虑。第二,对于大小非减持的担心。
去年所有的保险公司平安业绩最好,但跌幅最大,就在于熊市里,人们对于流动性的压力超过了成长性。资金面上的压力大过了估值面。
目前,随着平安再融资方案的尘埃落定,同时股市债市下跌的空间已小(由于保险的偿付能力随着股债的波动极大,因此当市场剧烈下跌的时候,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压力极大),因此,可转债后,正常来说,平安未来几年都不会有融资需求。
昨天,备受市场关注的平安A股员工股减持一事,将以长期战略投资者接手的方式得到妥善解决。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20515/015412063368.shtml。这样,平安的大小非减持压力也就消除了。
可以预期的是,平安的价值回归就要开始。
附:招商证券的研报:
从 2010 年起,上述三家公司将分别在5 年以内减持3.90 亿股、3.31 亿股和0.88 亿股,每年减持不超过所持额的30%,因此构成了长期以来对平安股价的持续压力。这一问题在昨晚平安的公告中得以解决:
以之前 20 日中国平安A
股收盘价的平均值作为价格,新豪时的60%的股权转让给北京丰瑞和天津信德融盛,景傲实业60%的股权转让给外贸信托,江南实业38%的股权转让给林芝正大环球(江南实业共持有平安1.39
亿股,其中0.88 亿股是待减持股,0.88/1.39*60%=38%,因此转让的38%的股权恰好是全部解禁股权的60%)。
因此三家拥有限售解禁股权公司的股权均按照之前承诺的每年不超
30%的比例实现了转让,并且公告中提到,剩余部分股权(新豪时、景傲实业各40%,以及江南实业的25.336%)的转让意向也已经与上述公司达成。由于本次转让的是平安持股公司的股权而非平安的股权,因此无论之前三家公司已经减持了多少套现了多少,我们理解为仍然留存于持股公司,因此持股公司60%股权的转让就相当于将之前解禁的和未解禁的平安股权一起打包由工会等转给战略投资者。
我们认为,一方面平安的限售股实现了对二级市场无影响的减持,并且后续减持依然通过同一协议和进入同一受让方账下,因此后续交易也不会对平安股价造成压力。另一方面,平安股权从员工集合持股转入统一的战略投资者手中,今后也不会再出现个体为套现目的而在二级市场减持行为。所以长期以来压抑平安股价的员工减持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资本金和限售股解禁两大关键压力解除后,平安A 股股价将向H 股回归(目前A/H
溢价率:平安-16%,国寿+12%,太保+11%,新华+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