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甘肃伏羲庙旅游 |
分类: 旅游足迹 |
甘藏西行漫记·(2)伏羲庙追迹龙的传人
(2021年6月23日被《中国旅游摄影网》评为“优秀”作品,被新浪博客《新浪好博文》、《旅游走天下》、《旅游》、《环游世界》官方主题收录刊载)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直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并引以自豪。龙,俨然已成为我们民族的徽标和崇高象征。说起龙的来历,不得不提到三皇五帝。三皇是伏羲、神农和皇帝,伏羲是三皇之首。
我们在游览麦积山石窟后,来到天水伏羲庙。伏羲的传说在中国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尚书》和《易经》等书,都对伏羲事迹、功德进行高度概括,从而奠定了伏羲在在中国古史中的首席地位。天水伏羲庙,又称“太昊宫”,当地百姓俗称“人祖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庙内碑刻记载,伏羲庙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明清曾九次重修扩建,终于形成了这样一座整肃宏伟、布局严谨的古代建筑群。
伏羲庙大门前有三座牌坊,呈品字形鼎立,给人一种庄严崇高的感觉。牌坊上的匾依次写的是“继天立极”、“开物成务”、“开天明道”。
走进伏羲庙,但见庭院疏阔,古树森森,相传院内原有64株古柏,是按照伏羲先天64卦方位排列种成,遗憾的是现在只剩37 棵,这些古柏苍劲挺拔,冠盖参天,被园林专家称赞为国内罕见的古木珍品。

伏羲庙建筑群包括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亭、鼓楼等,整个建筑群采用均衡对称的格局,总体布局沿南北中轴线纵向延伸,有主有次,前呼后应,层层推进,庄严雄伟,具有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走过仪门,左侧有一棵1100年的古槐树,胸围7米余,直径2米,上部断毁,铜黄色的古树保护牌上标有“国槐”两个醒目大字。中干已空,树枝却郁郁葱葱,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前行来到伏羲庙的中院,中院是一个典型的四合院,主体建筑就是庄严雄伟的先天殿。伏羲庙按照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形式布局建造,它坐北朝南,占地1.8万多平方米。大殿雄踞在宽阔的露台之上,庄严雄伟,重檐歇山大顶,龙吻屋脊。上有雕花天公宝刹,显得高贵典雅,气度非凡。两侧的碑廊里,立满了古碑古柱。

先天殿前古柏参天,殿里正中央神龛内的彩绘塑像就是伏羲的像。伏羲浓眉长胡,树叶为衣,手托八卦,赤膊跃足,俨然原始部族首领的形象,可是他的神情聪慧凝重,目光如炬,灵气逼人,又名副其实是“开天明道”“人文始祖”的化身。这个塑像是全国最大也是最精彩的。他仰观天象,俯查地理,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总结,创画了八卦,来教导人们趋吉避凶,表现万物的变化法则,对人类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殿内右边有个浑身有鳞,长着翅膀的龙马,是古代传说中的吉祥物。它本是龙,但有个马达形状,从黄河中走来,鳞片下藏着图,就是藻井上画着的河图,也就是八卦。左边还有一对叠在一起的磨盘,上面刻画着河图洛书。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伏羲时代,天降洪水,人类大部分都被淹死了。只剩下伏羲和他的妹妹女娲幸免遇难。为了使人类得以繁衍,他们决定结为夫妇。但这样做不和伦常,两人很为难。最后两个人各自上了昆仑山的南北两山,背着各自所带的磨盘,一起从山顶往下滚。他们发誓:如果两石结合,就表示上天同意他们结为连理。结果天随人愿,磨盘滚到山脚居然合二为一。于是二人成婚,繁衍了我们的民族。那个磨盘啊,人们都说,已成婚的人摸了,夫妻会永远和睦。

殿两边的墙壁上绘画的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们由野蛮向文明时期过渡的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伏羲创造了书契,取代了结绳记事的方法,后来促成中国文字的产生。伏羲制定了男婚女嫁的婚姻礼制,确立了文明社会一夫一妻制的基础。伏羲发明了渔猎生产工具网和罟,极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我国原始渔猎经济得到飞速发展。除此之外,伏羲还用八卦易经的原理治理社会,作历度,定节气,总结了24节气,钻木取火,教民熟食改善先民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尝百药,制九针,创立医学。制琴瑟,作乐曲,开创了中国最古老的音乐艺术等。他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做出了多方面贡献,不愧为伟的中华文化英雄。



先天大殿顶棚以井口天花和藻井配合装饰,井口天花是伏羲六十四卦卦象图,正中的藻井,绘画着河图和伏羲先天八卦图,即是装饰,又颂扬了伏羲的业绩。
伏羲,炎黄儿女共同敬卯的仙祖,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先明。正是由于他开天鸣道,诏起文明,才有了我们这个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天水伏羲庙,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宏大,气势最雄伟,保存最完整地伏羲氏礼祭祀庙宇,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地重要地点。


(摄于2021年5月,书于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