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2018-04-28 07:08:18)
标签:

三明

桃源洞

旅游

杂谈

分类: 旅游足迹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20171013日被《北京金广角摄影论坛》评为精华,2018年4月28日新浪博客《旅游走天下》、《摄影荟萃》、《白雪视界》、《旅游》、《晓荷游记》、《旅游世界》、《行万里路》、《旅行中华》、《行行摄摄》官方主题收录刊载

 

中国大地上的桃源洞很多,在陶渊明写过“桃花源记”后,千百年来中国文人只要是想遁世,就找一块山清水秀、鸟语林静的地方,给它冠以“桃花源”的名字。“世外桃源”已经成为人们追寻向往之地

在三明永安市,亦有一处名为“桃源洞”的旅游景区,位于永安城北8公里处,总面积29.28平方公里,共有名胜古迹73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我们告别了鳞隐石林后,即驱车来到桃源洞。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永安桃源洞旅游区古称栟榈山风景区。由桃源洞、百丈岩、葛里、修竹湾、栟榈潭五个片区组成,桃源洞风景区属丹霞地貌,具有奇、雄、秀、险、幽的特点。景区内有山有水,碧水丹崖融为一体,素有小武夷之称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我们首先来到桃源洞口。说是洞口,然而却似洞非洞,而是洞天。系拔地而起的山岩,中裂一隙,仅留天光一线。右边一片高达120米的悬崖绝壁上刻有万历年间两郡司马陈源湛所书桃源洞口四个大字。字高36米,每个字有2米见方。下面还刻着一首七律诗:“介破岩一涧流,探奇乘涨弄扁舟。悬崖高削千寻玉,幽壑寒生六月秋。点岫烟云闲去住,忘机鸥鸟自沉浮。武陵人远桃空在,临眺踌躇意未休。”这首诗概括了桃源洞的景观特色,描述了这里气候宜人,景色优美,花香鸟语,表达了游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路边流动的这条小溪,是桃源洞的精华景点之一,因两岸长满桃花而得名。她就像是桃花仙子不慎遗落在人间的美丽的纱巾,当桃花盛开的时候,春风拂面,将花瓣吹落水中,飘香流红,美不胜收。可惜我们是盛夏游览,只能夏花一朵,收入镜中。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据有关记载,在唐朝时,这里就有寺庙存在。南宋时期,著名的当朝宰相李纲与左正言邓肃曾在此地隐居读书。明朝万历年间,两郡司马陈源湛因为官场失意,萌发了隐居的念头,捐钱在这里修建了18处的楼台亭阁,取世外桃源、别有洞天之意而取名桃源洞。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听说在福建有一处世外桃源的胜景,很有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中的意境,于是不远千里来到此地游览,被桃源洞的景色深深吸引,在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记》中认真地作了记载,从此桃源洞名闻遐迩。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沿着桃花涧拾阶而上,我们来到了一处风水宝地。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导游告诉我们,桃源洞的灵气就在这座观音大士殿。选择在此修建寺庙,是因为前方两座山峰形成了一个香炉形状,不远处的几株松树就像是香柱。每当清晨烟雾缭绕的时候,仿佛香火正在燃烧,对着观音大士千年不绝。近处左右的两座山峰正是风水学上所说的左青龙右白虎镇守宝地。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过观音大士殿后,绕过一个山崖,再过通天亭,前方的路陡峭起来。攀登一段台阶后,半山间有一块巨大的断裂岩缝隙,是桃源洞的精华景点“一线天”,被列入上海吉尼斯大世界纪录。370年前,明朝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来到这里,就被这一道奇观所征服。他在惊喜之余,写下了这么一句话:余所见一线天数处,武夷、黄山、浮盖,未曾见如此大而逼,远而整者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一线天堪称全国之冠。全长127米,高90米,共有206个阶梯,上窄下宽,攀行时,两边巨石紧压左右,唯见头上一线天光,前80米平均宽度约0.5米,最窄处仅0.4米,仅容一人侧身而过,后47米一人可正身而过,全程透出一种的吸引力,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造化。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走出一线天,前头豁然开朗,云梯回望,天空放亮。由下往右上望,头顶处一座拱桥,跨天而筑,形如天虹,名曰“跨虹桥”。透过桥洞,蓝天上的白云犹如从桥下飘过。再抬头,左前方丹崖嵿处,一座古色古香、飞檐翘角的六角凉亭依崖而立仿佛矗立在蓝天的云霄之中,格外耀眼,煞是奇绝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继续绕着山石向上走,路边出现了一口古井,井口用铁栏杆围住。往下探望,水面飘浮几朵翠绿的小野花,井底深不可测。路旁的“说明牌”上表明这是明朝中叶一股农民起义军在此扎寨时使用的古井。如此高崖处,竟然有水井,着实令人称奇。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再往上行走,来到桃源洞景区中最开阔的地方,称为“望象台”。台顶上光滑的丹岩,浑圆如馒,四周雕石栏杆围护。这里风景确如徐霞客游记中所描写的那样,一步一景。脚下丹岩,形如天阶,高耸入云,似乎可以由此登天。放眼四野,远山如黛,近岭滴翠,风光无限。前方沙溪河宛如一条闪亮的缎带,缠绕在群山碧岭之间。一条装有动力的小舢板,行驶在那一湾宁静的沙溪水上,划破了河面中的山水倒影。遥望对面的百丈岩景区,一线索桥飞架南北。前方脚下一小山孤峰突起,一座六角观景台亭,端坐峰尖,依山傍水,清幽雅致。观景亭后,丹崖险峻,峭壁陡立,溶岩高耸。往右边望,前方山崖上,一条溶岩带从山后飞流直下,犹如一条巨大的象鼻。真个是江山如画,人生如梦,桃源风光,尽收眼底。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站在“望象台”上,一阵阵清风袭来,好不惬意。抬头望天上的太阳,时而被飘云遮挡,收敛起刺眼的光芒,阳光透过云层泻出,注进起伏的山峦,涂上一层淡红色,显得格外瑰丽。随着时间的飞逝,夕阳西下,落日开始越变越小,变成一个金灿灿的光盘,亲着山峦的头,向大地和天空喷出了红彤彤余晖,橘红色的晚霞与橘红色的夕阳融为了一体,好一幅不是画卷胜似画卷的晚霞天然美景,让人如痴如醉!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落日在我们的视线中彻底消失了,我们匆匆从后山古寨门线路下山。途经农民起义中遗留下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三道寨门,已经在黄昏中显得模糊,随途抓拍收镜。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永安桃源洞,虽说不是洞,但却见洞天福地,彰显自然杰作。只有走进其中,怡情逸性,方能感受好体会其个中的魅力和神奇。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行走三明记忆(16)·丹崖仙境的永安桃源洞


 (摄影于20138月,书于20176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