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深处(8)·五夫千年名镇

(2013年11月10日被《中国文化摄影网》评为“推荐”作品、2013年11月19日被《中国旅游摄影网》评为“美图” 作品,2019年4月30日被北京金广角摄影论坛评为“精华”作品)
武夷山市五夫镇,自古有“邹鲁渊源”之称,位距武夷山国家度假区、国家风景名胜区45公里,市区61公里。五夫镇始于晋代中期,原隶属建阳。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由建阳析为崇安县辖,迄今已历时1700余年。
五夫镇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名人辈出。早在晋代即有蒋姓朝官五大夫。南唐时,有上大夫池繁禧、大将军查文微居此。后唐,金吾上将军刘翔看中五夫地方之胜,携家迁居五夫历世不移。宋代鼎盛时期,名人学者云集,群贤荟萃,仕农工商极为昌盛繁荣。理学先儒胡安国一家五贤,刘氏宗族三忠一文,抗金名将刘子羽、吴玠、吴璘,一代词圣柳永等,可谓“群英荟萃”。他们生于斯,长于斯,都为五夫留下深远的历史影响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10年12月,五夫镇被国家住建部及文物局列入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历史文化名镇除了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外,大多还有着丰富的古建筑。五夫镇有一条兴贤古街,全长1000余米, 由籍溪坊、中和坊、儒林坊、朱至坊、紫阳坊、双溪坊等六个街坊组成。这条古街,早在中晚唐自刘氏家族迁居五夫里时,即具雏形。到了宋代开始兴旺,特别在南宋后期,胡家、刘家诸贤以及朱熹相继成名之后,更趋于鼎盛。当时已是店铺商肆密布,名人学者云集。这条古街,虽经1000余年的世故沧桑,至今尚保留着许多古代特别是宋代时期的建筑,并遗下极古朴淳厚的民风习俗。
武夷山市五夫镇,是理学宗师朱熹的故乡,是朱子理学的形成地。兴贤古街里的兴贤书院,是朱熹讲授理学的正规场所,为镇里著名古迹。朱熹在五夫从学、著述、办学授徒、生活达 50余年。朱子理学在这里萌芽、成熟、传播。兴贤书院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书院,直接在五夫授业于朱熹的学者达200多人,许多成为著名理学家,并一代传一代,相继在五夫办学授徒,传播理学成为有影响的学派,仅宋元以来在五夫创立书院的著名学者就有40多位。
兴贤古街还耸立着“刘氏家祠”、“五夫社仓”、“连氏节孝坊”、“朱子巷”、“五贤井”、“五龙桥”等古建筑及古迹。






其中“连氏节孝坊”建于光绪十六年,门楼方额嵌有“圣旨“旌表史员观赐妻监生刘经文母连氏节孝坊”字样,面壁砖浮雕有人物故事、祥禽瑞兽等,形制优美,工艺精湛。内部屋宇梁柱结实,窗长梁托雕刻精巧。整座屋宇门坊保存完好,为典型清代建筑,又带有明代风格。在游览中我们发现,这里的门当有别与他处,左右两个门当分别是由两只龙张大巨口含护着。朋友趣称它为:世界上最牛的门当。



兴贤古街的“朱子巷”,始建于五代十国南唐时代,距今1000多年。朱熹14岁时家时突发不幸,父亲朱松病逝,去世前将儿子托给原武夷山籍的挚友刘子恽、刘勉之、胡宪教养。于是,朱熹随母移居到武夷山五夫里,从此朱熹定居五夫里近50年。在这些年中,他无论是幼时上学,还是成年后,探友寻幽问道,每次外出都要经过这条小巷。巷子路面全用鹅卵石铺成,巷多曲折,两侧皆是古屋高墙,步入其中,耳边仿佛回荡起朱熹求学的足音。
“朱子社仓”坐落在兴贤古街的凤凰巷内,是朱熹为赈济灾民于乾道七年(1171年)创建。朱子社仓建成后,在春夏青黄不接时赈放粮种,冬秋偿清存放,大利于民。自此该社仓开了南宋救荒的先河,南宋朝廷为此将朱熹所呈请施行的《社仓法》颁诏行于诸府各村。朱子社仓被誉于“先儒经济盛迹”。如今朱子社仓楼上仍然保留有粮仓。楼下为居民所住。门口保留有一口方形古井,是当时防止社仓火灾所掘。井水很清,现今为居民食用。


街面蜿蜒曲折,古意盎然,但也不时遇见倒塌的土墙、霉烂的木板。街内偶尔出现有土筑高墙窄弄。一堵白墙上嵌塑着两条灰雕“龙鱼”,据说是出自“鲤鱼跳龙门”,这里的人们用此寓意儒士文人科考,考中状元跳龙门,成为“登龙”。




行走于兴贤古街,街中牌坊林立,石坊门上分别镌刻着“崇东首善”、“五夫荟萃”、“天地钟秀”、“籍溪胜境”、“紫阳流风”、“邹鲁渊源”等历史名人手书的横额。





难得的是,古街里的许多宅子里还住着人。如果没有了人的生活,那些老宅不过是文化的遗迹,是死去的历史。这里的古村落,既保住老房子,也留下原住民,这样才是整体的、活态的古村落。我们走进一家居民,屋内还保留着上拱下方的原始古门洞,内屋横梁还保留着始建时留下的“紫薇銮驾”、“福星高照”的浮雕烫金字。走进另一家居民几进民屋,门口里一棵千年铁树依然郁郁葱葱。




历史的印迹如此多地聚积在五夫,聚积在这条历经风霜雪雨的古街上,这便是它无法抖落的文化身份。2010年在颁发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牌匾的时候,凤凰卫视执行副总裁兼中文台台长王纪言感慨地说:“五夫早就应该拥有这个荣誉了。2011年,历史学者阎崇年在游览兴贤书院时感叹:“没想到五夫还有这种建筑文化,可以想象,当时的五夫人是多么的有信心和底气。”
(行摄于2013年8月,书写于10月7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