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眼睛坏了,二十年来近乎在黑暗中摸索。
可是,近乎在黑暗中摸索的母亲,心却敞亮。她恪守着她的信仰。早年的时候,无论风雨,周日的上午都会让她的子侄把自己送到很远的教堂,祈祷,歌唱。后来,附近新盖了教堂,她便跟随邻近的教友一同前往。而今,年迈的母亲走不动这么多的路,只能在家默念祷告,心却更加虔诚,祈求上帝呵护她的子孙平安、顺利。
母亲每天的生活静如秋水。本该多子多福、儿孙绕膝,乐享晚年的老人,却在自己哺育长大的子孙一个个走向外面的世界,各自奔波、忙于经营各自生活之后,归于孤寂。热闹的,也只是节日里赶回家的孩子们围坐一起,吆五喝六的一顿大餐,饭后尽散。可仅此,也是老人无比的欣慰,在儿孙的怀抱中,应答了儿子叫一声妈,回应着孙子喊声奶,在弄清了面前的小三小四、孙五孙六后,一句“我的乖乖”,满面慈祥,却让孩子们禁不住热泪盈眶。
上次回家,妈说没什么东西送给她的小孙女,就从床头端出小筐。小筐里如米粒大小的东西铺满筐底,她摸索着捏起两个如鱼钩状的东西,弯弯的钩柄上穿着三五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环形小件,放到小孙女的掌心。好奇的孙女不知何物,大声地问着是什么东西。围上来的嫂子们看了笑着说,这是奶奶做的活,帮着别人干的,能挣钱的。
闺女兴奋地大叫着跑到我的跟前,展开的掌心放着件小小的“工艺品”,丝细如针,曲弯如钩。
问母亲,这么小的东西,你能看到吗?
妈说,看不到。
那你怎么做的?
手摸着做。
穿这干什么?
有人专门送来,穿好后会来收。
穿一个给你多少钱?
2分。
你要钱干什么?
做礼拜,捐了。
每次要捐多少?
不一定,每次五块、十块都行,多少由心。
为什么捐?
做善事,祈祷主保佑全家平安。
默默地,走向前去,把母亲紧紧地抱在怀里。
临走时,闺女把钱塞在奶奶的手里,说:“奶奶,留你捐钱用,不要再做活了,下次再给你。”
母亲抚着孙女的头,笑着说好,喃喃的叫着乖孩子。
回到家中,从兜里掏出一个“鱼钩”,久久沉思,满眼都是母亲如银头发、慈祥笑容,神静若定,心暖如春,尤如沐浴在浓浓的母爱之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