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辛波斯卡(WislawaSzymborska)诗选

(2020-07-23 08:58:50)
标签:

转载

分类: 诗意栖居
[转载]辛波斯卡(WislawaSzymborska)诗选


       维斯瓦娃·辛波丝卡(Wislawa Szymborska,1923-2012),波兰女作家,同时也是位杰出的翻译家,将许多优秀的法国诗歌翻译成波兰语,并于199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诗作被称为"具有不同寻常和坚韧不拔的纯洁性和力量"。有《一见钟情》,《呼唤雪人》等著作。她是第三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诗人(前两位是一九四五年智利的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和一九六六年德国的奈莉·萨克斯),第四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波兰作家。

       辛波丝卡一生创作了二十本诗集,公开发表的诗歌约400首,创作生涯从1950年代延续至2012年,是波兰最受欢迎的诗人。《巨大的数目》在1976年出版时,1万册在1周内就售罄。

        2012年2月因肺癌去世。

填好申请书

再附上一份履历表。

尽管人生漫长

但履历表最好简短。

简洁、精要是必需的。

风景由地址取代,

摇摆的记忆屈服于无可动摇的日期。

所有的爱情只有婚姻可提,

所有的子女只有出生的可填。

认识你的人比你认识的人重要。

旅行要出了国才算。

会员资格,原因免填。

光荣记录,不问手段。

填填写写,彷佛从未和自己交谈过,

永远和自己只有一臂之隔。

悄悄略去你的狗,猫,鸟,

灰尘满布的纪念品,朋友,和梦。

价格,无关乎价值,

头衔,非内涵。

他的鞋子尺码,非他所往之地,

用以欺世盗名的身份。

此外,再附张露出单耳的照片。

重要的是外在形貌,不是听力。

反正,还有什么好听的?

碎纸机嘈杂的声音。

陈黎 张芬龄 译

桥上的人们

一个奇怪的星球,上面住著奇怪的人。

他们受制于时间,却不愿意承认。

他们自有表达抗议的独特方式。

他们制作小图画,譬如像这张:

初看,无特别之处。

你看到河水。

以及河的一岸。

还有一条奋力逆航而上的小船。

还有河上的桥,以及桥上的人们。

这些人似乎正逐渐加快脚步

因为雨水开始从一朵乌云

倾注而下。

此外,什么事也没发生。

云不曾改变颜色或形状。

雨未见增强或停歇。

小船静止不动地前行。

桥上的人们此刻依旧奔跑

于刚才奔跑的地方。

在这关头很难不发表一些想法:

这张画绝非一派天真。

时间在此被拦截下来。

其法则不再有参考价值。

时间对事件发展的影响力被解除了。

时间受到忽视,受到侮辱。

因为一名叛徒,

一个广重歌川

(一个人,顺便一提,

已故多年,且死得其时),

时间失足倒下。

你尽可说这只不过是个不足道的恶作剧,

只具有两三个星系规模的玩笑。

但是为求周全,我们

还是补上最后的短评:

数个世代以来,推崇赞誉此画,

为其陶醉感动,

一直被视为合情合理之举。

但有些人并不以此为满足。

他们更进一步听到了雨水的溅洒声,

感觉冷冷的雨滴落在他们的颈上和背上,

他们注视著桥以及桥上的人们,

彷佛看到自己也在那儿

参与同样无终点的赛跑

穿越同样无止尽,跑不完的距离,

并且有勇气相信

这的确如此。

------------------------------------------------------------------------------------------------------------------

隐居

你以为隐士过的是隐居生活,

但他住在漂亮的小桦树林中

一间有花园的小木屋里。

距离高速公路十分钟,

在一条路标明显的小路上。

你无需从远处使用望远镜,

你可以相当近地看到他,听到他,

正耐心地向维里斯卡来的一团游客解释,

为什么他选择粗陋孤寂的生活。

他有一件暗褐色的僧服,

灰色的长须,

玫瑰色的两颊,

以及蓝色的眼睛。

他愉快地在玫瑰树丛前摆姿势

照一张彩色照。

眼前正为他拍照的是芝加哥来的史坦利科瓦力克。

他答应照片洗出后寄一张过来。

同一时刻,一位从毕哥士来的沈默的老妇人--

除了收帐员外没有人会找她--

在访客簿上写著:

赞美上主

让我

今生得见一位真正的隐士。

一些年轻人在树上用刀子刻著:

灵歌75在底下会师。

但老费多怎么了,老费多跑到那里去了?

费多正躺在板凳下假装自己是一只狼。

陈黎 张芬龄 译

----------------------------------------------------------------------------------------------------------------

回家

他回家。一语不发。

显然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

他和衣躺下。

把头蒙在毯子底下。

双膝蜷缩。

他四十上下,但此刻不是。

他活著--却彷佛回到深达七层的

母亲腹中,回到护卫他的黑暗。

明天他有场演讲,谈总星系

太空航行学中的体内平衡。

而现在他蜷著身子,睡著了。

陈黎.张芬龄 译

-------------------------------------------------------------------------------------------------------------

金婚纪念日

他们一定有过不同点,

水和火,一定有过天大的差异,

一定曾互相偷取幷且赠与

情欲,攻击彼此的差异。

紧紧搂着,他们窃用、征收对方

如此之久

终至怀里拥着的只剩空气--

在闪电离去后,透明清澄。

某一天,问题尚未提出便已有了回答。

某一夜,他们透过沉默的本质,

在黑暗中,猜测彼此的眼神。

性别模糊,神秘感渐失,

差异交会成雷同,

一如所有的颜色都褪成了白色。

这两人谁被复制了,谁消失了?

谁用两种笑容微笑?

谁的声音替两个声音发言?

谁为两个头点头同意?

谁的手势把茶匙举向唇边?

谁是剥皮者,谁被剥了皮?

谁依然活着,谁已然逝去

纠结于谁的掌纹中?

渐渐的,凝望有了挛生兄弟。

熟稔是最好的母亲--

不偏袒任何一个孩子,

几乎分不清谁是谁。

在金婚纪念日,这个庄严的日子,

他们两人看到一只鸽子飞到窗口歇脚。

陈黎 张芬龄 译

------------------------------------------------------------------------------------------------------------

剧场印象

我以为悲剧最重要的一幕是第六幕:

自舞台的战场死者复活,

调整假发、长袍,

刺入的刀子自胸口拔出,

绳套自颈间解下,

列队于生者之间

面对观众。

个别的和全体的鞠躬:

白色的手放在心的伤口,

自杀的女士屈膝行礼,

被砍落的头点头致意。

成双成队的鞠躬:

愤怒将手臂伸向顺从,

受害者幸福愉悦地注视绞刑吏的眼睛,

反叛者不带怨恨地走过暴君身旁。

用金色拖鞋的鞋尖践踏永恒。

用帽子的帽缘扫除道德寓意。

积习难改地随时打算明天重新开始。

更早死去的那些人成一列纵队进场,

在第三幕和第四幕,或者两幕之间。

消失无踪的那些人奇迹似地归来。

想到他们在后台耐心等候,

戏服未脱,

妆未卸,

比长篇大论的悲剧台词更教我心动。

但真正令人振奋的是布幕徐徐落下,

你仍能自底下瞥见的一切:

这边有只手匆忙伸出取花,

那边另一只手突然拾起掉落的剑。

就在此时第三只手,隐形的手,

克尽其责:

一把抓向我的喉咙。

陈黎 张芬龄 译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