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主讲人/黄 若
2016年1月获得1500万A轮融资的17岁女孩王凯歆曾经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使得青少年创业也成了热门话题。
高中辍学,不到一年,拿到逾千万的A轮投资,王凯歆曾拥有一家估值6000万元的公司。
这是一个瞄准95后、00后新消费群体的B2C电商平台。商业模式上看,平台在选品方面主打95后喜欢的零食、饰品、书包文具、二次元周边等商品。大都是一些有趣好玩的小东西,价格相对较低,容易契合95后用户比较零散的消费力。
继前几天网页无法打开事件后,关于神奇百货的话题又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关注微信公众号【黄若观察】,输入“神奇百货”获得更多信息分享
相对课堂,创业是一个更为残酷的考场。当下中国的创业失败率达80%,大学生创业失败率超过95%,但成功和暴富仍吸引着人们前赴后继。
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创业公司从种子轮到A轮的存活率为50%,A轮到B轮为60%,B轮到C轮为70%。由此算出,种子轮可以存活到C轮大概只有4到5家公司,而最后能够走到D轮的则不到1%,这是个很让人警醒的数字。
阵亡的创业项目中,大部分创业者是“青苹果”。他们年轻、有激情、干劲十足,可是最后还是以失败收场,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两点,一缺乏成熟的经验;二缺乏持续、恒定的心态。
闯过了生存期,当“青苹果”们拿到A轮融资后,通常喜欢快速扩张、快速烧钱、快速招人、快速挥霍。如果3个月后感觉不行了,又快速关闭公司。
从阅历、自我约束能力等方面来看,并不建议青少年太早走上创业的道路。以我30余年的创业和投资经验,今天对青少年创业提出几点个人建议:
建议一,请清醒地认识到青少年创业成功只是偶发事件,不是有人16岁创业成功,就代表所有16岁的创业者都能成功。
建议二,青少年创业的最佳领域是技术创新方面,像开发游戏、软件等,这样成功的几率会比较大,尽量避免闯入与社会、与管理相关的行业。
TIP:给年轻的创业小朋友们一个小小的建议,如果你有一个好的IDEA,可以以3个月为期。如果能吸引100个用户,在3个月内对你的产品、项目持续关注,反复消费,这才是一个健康有前途的项目。通过红包、折扣等方式快速吸引眼球,这只能是短期广告效应,不是长久运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