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篇被撤掉的《伊索寓言》译序

(2022-10-27 19:50:54)
分类: 游目骋怀

按:公元20225月,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教材工作责任追究的指导意见》,之后“有关部门”对出版物尤其是教材教辅类出版物的审查力度加大,该译序遂在付印前被撤掉。

 

 

中学语文“名著导读”阅读丛书·课程化精批精注本《伊索寓言》

 

  

 

 

目前国内通行的“部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里面,有这样一则选自《伊索寓言》的故事:

 

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这则寓言的寓意可能并不像故事最后所提示的那样单一。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视角对它进行开放式理解,比如把它的寓意归结为以我之长克敌之短、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一物降一物等等。

实际上,我们对《伊索寓言》中的每一篇故事都可以作出精彩的多元化解读,这正是人们总是觉得这部文学名著魅力无穷的奥秘所在。

两千多年来,伊索寓言从古希腊一直传播到文明世界的各个角落,成了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些寓言故事主要以动物为主角,生动迷人,意蕴丰厚,读来妙趣横生,启迪着一代代人的心智。伊索寓言之所以有如此之高的文学价值,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以其质朴的叙事、精巧的构思为人们搭建起一个自由、开放的理解平台,为读者的想象力开拓出充分发挥的空间。

然而问题似乎并不这么简单。

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撰写了一部小说体教育著作《爱弥儿》,在第二卷里讨论了寓言对孩子们的教育作用。他在分析了拉•封丹改写的几篇伊索寓言后指出,孩子们可能更容易接受寓言的负面影响,因为出于“自爱”的天性,他们的选择差不多同寓言作者的意图是完全相反的。对于你想纠正或防止的缺点,他们不仅满不在乎,而且还偏偏喜欢为非作歹,以便从别人的缺点中得到好处。比如,卢梭说,“乌鸦和狐狸”“蚂蚁和蝉”“合伙捕猎”“蚊子和狮子”“瘦狼和肥狗”这几则寓言,在孩子们看来,第一个是教人卑鄙奉承,第二个是教人残忍无情,第三个是教人做事不公正,第四个是教人嘲笑讽刺,第五个是教人不服管束。

而钱钟书在《读伊索寓言》中又这样说:“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象在禽兽中间一样的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

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钱钟书先生的“我认为寓言要不得”是正话反说,他真正的意思是借此揭露、讥刺社会现实中的丑陋、混乱。他所担心的并不是幻想领域的寓言对孩子们的影响,而是现实中大人们的行为以及由大人们操控的社会对孩子心灵的戕害。钱先生在文章中还对九篇寓言进行了别有意味的阐发,也足以说明伊索寓言“大可看得”。

的确,大人们不应该推卸自己的责任,不应该把社会问题归因于“坏孩子”,更不应该把孩子的“坏”归因于那些有趣的寓言。

由此看来,卢梭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伊索寓言》通过几百个精彩的故事,为我们呈现了人类可能面临的种种生活情境,同时折射出社会的复杂和价值选择的多元。仅就个别故事或某些故事的单一角度来说,也许真的会让置身于这片故事丛林中的孩子误入迷途。但再多读一些故事之后,伊索总会让你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总会让你从哪里跌倒又从哪里爬起来。从总体上说,伊索寓言是对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的讽刺批判,是对平等、公正、自由这些人类核心价值的守护。

在现代社会,少年儿童的心智呈跨越式发展,他们要一天天长大,而不是越来越被驯化为听大人话的“小人儿”。孩子们希望大人们说话时要跟他们“平起平坐”,要充分尊重他们的判断、选择、意愿、权利。在社会丛林中,孩子们寄望大人们负起应有的责任,“肩住了黑暗的闸门”(鲁迅语),把长有尖牙利爪的猛兽关进笼子里,让狮子、灰狼不再可怖,让羊羔、兔子不再担惊受怕,让狐狸的狡诈变成有创造性的智慧,让狮子的凶悍变成有公信力的威望。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有勇气接替大人的肩膀,去努力建造一座更加繁茂、美好、有序的社会园林,再踏出一条条林中路,制定出好玩的游戏规则,然后放心地放下一辈孩子们到文学世界中去,到现实世界中去,让他们在经典之林尽情徜徉、在宪政之世自由发展。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正是培育心性结构独立、丰盈、自由的公民稚芽吗?

在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伊索寓言》被列入中小学生文学名著阅读推荐书目。但目前图书市场上作为青少年读物的《伊索寓言》多为选编本或编译本,这些版本大多在所选的每篇寓言后面都要加上一条指导性的“寓意”。而我们奉献给读者的,是一个忠实原文、完整翻译的本子。我们愿意把伊索的全貌呈现给青少年朋友,唯恐弄巧成拙的选编或改编会造成对作品僵化、片面的理解。这个译本依据的是由乔治•费勒•汤森(George Fyler Townsend)编辑的英文版《伊索寓言》,未敢作任何增删,人称、标点符号也依从原文,只对一些神祇的名称改按希腊称呼译出并作简单的注释。汤森氏的本子出色地还原了伊索寓言的历史语境,被公认为经典,里面剔除了个别极荒诞不经和明显非希腊时代的篇目,对每篇寓言末尾那些由后人附会上去的所谓“寓意”也只作有限的保留,比较接近《伊索寓言》的原貌。在译本基础上,时代文艺出版社又推出全新的中学语文“名著导读”本《伊索寓言》,但愿我们的工作,能为推助青少年朋友的心智发展而尽绵薄之力。

 

                                                                                              石向骞

                       20211128日谨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