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游走千山万水 |
乌镇素有博物馆古镇之称,仅东栅景区就有大小不一、种类各异的展馆、故居、纪念馆、博物馆十余座。其中规模最大,藏品、文物最丰富的要数江南民俗馆。
江南民俗馆,原址为金氏宅第。金氏可谓乌镇富甲一方的大户。多进的院落、宽敞的厅堂、气派的门楼、残败的雕饰等等无不显示出昔日的堂皇富贵。经过巧妙构思和精心打造,这里成为了记载江南水乡人们生活的地方。
民俗馆共分三大展厅,以实物、蜡像、图片等多种方式展示出了大约100多年前,即晚清至民国时期乌镇民间有关婚育习俗、寿庆礼仪以及岁时节令等民俗。
民俗,何为民俗?简而言之就是指特定地域、特定时空下,人们在劳动、生活中的风俗习惯。劳动有劳动中的习俗,日常生活有日常生活中的习俗,传统节日有传统节日的习俗,生命各个阶段有各个阶段的习俗,甚至不同节令中,吃饭穿衣等也有着不同的习俗。
除却长相身高,穿衣戴帽大概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身份、气度甚至身家。民俗馆内的衣俗厅就将参观者带进了百余年前的江南,看看那时人们的穿着。
那时的人们穿戴上那叫一个讲究,从幼童的肚兜围嘴到长袍马褂、嫁娶喜服,无论男女老幼,由内而外,一年四季,所有的服饰都是私人订制,纯手工制作。量体裁衣、缝纫刺绣无一例外。
节俗厅,通过一组组微缩人物蜡像,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一年不同的节日时令中,乌镇人不同的生活习俗,配有的中英文说明,更是加深了这些不同节俗的记忆。春节拜年、元宵走桥、清明香市、立夏称人、端午吃粽、水龙大会、中元河灯、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冬至祭祖等等,这些习俗一百多年后有了哪些变化?和你们那里一样吗?
婚俗厅内,一顶大红花轿已经落地,一对新人正在拜堂。喜气洋洋的大堂上,新娘蒙着盖头颔首娇羞,新郎披红戴花神采飞扬。一旁的媒婆终于大功告成,得意扬扬地等着犒赏,父母双亲心花怒放地等待新人跪拜。精美的人物蜡像造型逼真、惟妙惟肖,新人鲜艳的喜服以及整座大厅由内而外所散发出的喜庆气氛,令人情不自禁地替他们高兴,向他们祝福。
寿俗厅内,红色的帐幔、大大的寿字、考究的字画、吉祥的对联等等,都显示出了人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祝天下老人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