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文化旅游历史 |
分类: 游走千山万水 |
离开迪士尼小镇,女儿隔空推荐了一座十分值得一游的古镇。搭上出租车,不到十分钟,目的地就到了。站在路边,稍一抬头,黛瓦之下,粉墙之上,四个大字赫然醒目——新场古镇。
新场,因下沙盐场南迁形成新的盐场而得名。新场建镇于1128年,即南宋时期,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彼时的新场地区还只是一片海塘,是盐民用海水晒盐的场所。建镇之时正值盐场的鼎盛时期。盐量增多、盐业发展、商人盐贩聚集,因此人口骤增,与之相应的民宅店铺、茶肆酒楼纷纷拔地而起,新场一跃成为一座因盐而兴的江南名镇,有“新场古镇赛苏州”之美誉。
后由于海滩长出,古镇盐场的身份渐渐淡出,这里也随之成为盐民居住和交换商品的地方。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虽然几经兴衰沉浮,特别是不失历史原貌,100多幢古民宅、成片古建筑以及大量历史建筑的完好保存,今天的新场古镇早已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走进古镇街巷,粉墙黛瓦、高高的马头墙下,古朴而又饱含沧桑的商铺鳞次栉比,特别是脚踩着厚重的青石板,如果忽略行人的着装,你一定会诧异自己身处的年代。前面的二层小楼,木门木窗木栏杆,内外全木结构,即便是今天仍不失华美大气,当年不知是谁的宅邸或商铺,不知惹来多少艳羡。
小街深处,无论商铺还是商品都明显地“高大上”起来,这是古镇最繁华的地带,也是镇中心。一条河道穿镇而过,将街巷分隔为南北二街,河道之上,一座小桥又将南北二街连接起来,人们可以自由穿行。站在桥上,小镇的名店、名楼一览无余。最著名的就是坐落于桥头的第一茶楼。这座建于100多年前的木质古建筑被很好地保留下来,闲暇之时,呼朋邀友、品茗听书,不知该是怎样的惬意。茶楼外“千年盐都”的标牌,证明着古镇的身份和过往。
小桥之上不仅视野开阔,还是绝佳的拍摄之地。前后左右、上上下下,小桥流水、木质古建、亭台廊榭,随手一拍就是大片。
恋恋不舍地走下桥,街巷两侧,美食、小景、雕塑令人目不暇接。由一家典当行布展而成的历史文化陈列馆,讲述着千百年来古镇沧海桑田的变迁。那座高耸挺拔的石头牌坊更是引得人们纷纷驻足,这就是著名的三世二品牌坊。明朝万历年间,身为二品的太常寺卿朱国盛,因祖父和父亲均被封二品布政使,在家乡新场特建造此牌坊以光宗耀祖。眼前的牌坊虽为近代仿建,但也不难看出当年初建成时是何等的恢宏气派。
河道两岸,民宅商铺密集绵延。一道道长廊既可遮风挡雨,使你在烟雨江南,即便不带雨具也可以安心地行走其间,又可以掩去市井街巷的嘈杂喧嚣,享受着水乡特有的静谧惬意。沿河而建的一排排美人靠,疲劳之时小坐一下,人景相融,美人美景美不胜收。虽然是第一次容身水乡,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眼前的一家小店,名字好有新意,“201314”,谐音,“爱你一生一世”,巧合的是,这一串意义深远的数字恰好是古镇的邮政编码。
兴致满满地徜徉在大小街巷,一阵阵饭菜之香不时地从一家家饭店酒楼飘出,不觉已是夜幕降临。此时的古镇,商铺内外灯火通明,虽然不及大都市的霓虹那般现代、变幻、璀璨,但无论发自彩灯、灯带或干脆就是一只普通灯泡的光束却是那样的柔和、质朴、温馨,倒映在水面之上灯影婆娑、恬静祥和。夜幕下的水乡古镇迷人醉心,更令人迷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