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舌尖上的四季 |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上至天子,下为黎民,一日三餐,高低贵贱,谁都无法回避,不可缺失。吃什么?怎么吃?因地域、随时令成了一门最大的学问,也是一道最令人头疼的难题。好在有各种媒介,特别是博友们接地气的家常菜、私房菜,可以尽情参考甚至完全照搬,不仅解决了许多难题,还学会了做许多佳肴。当然,作为一位资深女主,我也会将日常餐食方面所知所能详尽地记录在博客这块儿自留地上,与博友们分享,也是留给女儿的一份特殊礼物。待百年之后,女儿迷惑之时,可以翻看博文,即便没有我在身边指导,也能做出可口的菜肴,重温妈妈的味道。哪怕是看到那熟悉的餐具,也能想起曾经温馨的家。这也是我开博的初衷。
因为写博,不管是吃到还是做了什么好吃的,随手拍下来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晚餐做了大菜,拿出手机拍照时,手机上竟然出现了“相册已满,无法拍照”的提示。新月以来,由于患病,更主要的还是不自律,没能坚持更博,导致照片积压,落下了不少功课。闲话少叙,即日起补课吧。
封海了,买到新鲜鱼已是难上加难。馋猫儿吃不上鱼怎么行?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早市转转。
晴朗的天气果然带来了好运气,竟然买到了新鲜的鲅鱼。只见商贩筐里的鲅鱼身体直挺,鱼皮油亮,泛着霓虹般的幽蓝。热情的老板更是掰开了鱼头软骨,透出粉红色的鱼鳃……几项指标一一展现,直接可判断出鲅鱼的新鲜度为特别新鲜。15元一斤的价格不高,当即买下两条。
到家后立即动手收拾。去内脏、去腮,清洗干净头部及鱼骨上的血污;坡刀切薄块儿。(切面大便于入味儿)
食材准备妥当就要开始烹饪了。在这里套用《舌尖上的中国》中的解说词:上好的食材往往只需要简单的烹饪方式。有了新鲜的鲅鱼,我的操作十分简单,只需要一个“鱼碗”,这是我的独家秘诀,是我当初学做鱼时,我的妈妈为丢三落四经常放不全调料的我独创的办法。
将葱花姜片蒜片花椒大料盐糖料酒生抽各适量装入碗中,这就是传说中神秘的“鱼碗”。
起油锅,先倒入半碗料汁;
所有鱼块儿放入锅中;
将剩余半碗料汁均匀浇到鱼块儿上;
沿锅边加清水没过鱼块儿;
大火开炖。汤汁收稠,撒香葱点缀,家焖鲅鱼出锅上桌。
打开锅盖,锅沿仿佛被鲜美的鱼汤渗透。刹那间,那扑鼻的鲜气和诱人的卖相,有种想连锅一起吃掉的冲动。再看那鱼块儿,火候刚刚好,饱含了鲜美的汤汁,鱼肉鲜嫩、滋味儿醇厚。传说中的“梭鱼头,鲅鱼尾”,鲅鱼尾上的肉肉果然更加鲜美,家人也都习惯让我这个馋猫儿吃。
新鲜鱼直接家焖。这是老大连人最朴实、最贴地气的吃法。这吃法将鱼最本质的鲜美完美地转移到人们的味蕾,使人们不仅仅味蕾,就连身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敲黑板:1,怎样判断鱼的新鲜度;
2,怎样收拾鱼,包括清洗和切块儿;
3,鱼碗的准备;
4,火候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