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历史旅游文化 |
分类: 游走千山万水 |
蓬莱,作为三座仙山即蓬莱、瀛洲、方丈之一,传说山中有仙人居住,素有仙境之称。2000多年前,秦始皇曾到此拜谒仙人,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后汉武帝也曾慕名而来,因访仙无门、寻药不得,站在蓬莱山上,看见山下小城,遂赐名,小城从此得名蓬莱城。由于山体深入大海,海中雾气的聚散极易形成海市蜃楼之奇观,仙境之说更加神乎其神。著名的神话故事“八仙过海”一经流传,如重锤定音,直接坐实了蓬莱是仙境的传说,蓬莱是地地道道、名副其实的仙境。
立时,蓬莱成为了人们心驰神往的圣地,能够到蓬莱拜访仙人,祈求美好生活成为了人们毕生的夙愿。百姓如此,历朝历代帝王将相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公元1061年,一座座道观、殿宇开始修建,至1070年,包括蓬莱阁在内的一组古典建筑群傲然屹立在海边陡峭的丹崖山上,悬崖因裸露的岩石纹理呈褐红色而被叫做丹崖。
蓬莱阁是国家AAAAA级景区,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四大名楼,虽经过扩建、重修,却是唯一一座没遭毁掉的楼阁,由龙王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天后宫及蓬莱阁等殿宇楼阁组成。建筑群落沿山势逐级而建直至山巅,错落有致,布局巧妙合理。那盘旋而上尖尖的阁顶无论从哪个方向都不曾离开视野。即便是在远处的三仙山和八仙过海景区都清晰可见。
连续游览了三仙山和八仙过海景区,到达蓬莱阁时已是午后。进入壮观气派的振扬门,一道小海将景区分为东、西两部分。海水两侧芳草依依,古树参天。沿东侧前行,眼前出现一大片灰色院落,这里就是备倭都司府,即明成祖朱棣为加强海防、抗击倭寇设置的军事指挥机构。名将戚继光曾驻守这里,亲临指挥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抗倭大战。
走过都司府便到了蓬莱水城,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海上军事基地。水城依山势、地形修建了城墙、敌台、炮台、闸门、灯塔等完备的军事设施。闸内小海可停泊船只、操练水兵,因一直通向南门,所以亦可水路两栖运兵;闸外战时是战场,平时为商港,可供商贾运输往来物资。水城因民族英雄在此亲练水军而名声大噪。而今,闸内海湾停泊的时髦的游艇早已取代了战时的舰艇,镇耳的厮杀之声早就淹没在了欢快的喧闹声之中;高大的炮台上,一门门威武霸气的大炮如猛虎半卧,发出一枚枚复仇炮弹的炮筒虽早已冷却,仍不失威严地怒视前方,震慑来犯之敌。
顺山坡缓行,一座典雅的牌楼出现眼前。蓝底的匾额上“人间蓬莱”四个金色大字遒劲俊郎,格外炫目。这是宋代文豪苏轼的亲笔手书。牌楼的四根廊柱上两幅对联寄情应景,“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峻丹崖山”由艺术大师刘海粟题写,“碧海仙槎心神飞越,丹崖琼阁,步履逍遥”由书法家费新我亲题。古往今来,除帝王将相、达官显贵,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进出此门。他们触景生情,纵酒放歌,在殿宇楼阁、亭台榭楹留下的佳句名联、碑石墨宝,抬头即见,无处不在。因此,千百年来,蓬莱阁俨然一座艺术宝库。“碧海丹心”、“海不扬波”、“卧碑亭”等等更是宝库中重要的华章。
主楼“蓬莱阁”三字古朴苍劲,由清代书法家铁保所书,与整座建筑浑然一体,相得益彰。走进大厅,主墙上是著名的神话故事八仙过海的彩绘。不知多少年前,也许就是这样的午后,八位仙人来了场饕餮盛宴,趁酒酣耳热、心潮澎湃之际,各持法器遨游大海,一举成仙得道,留下佳话,盛传至今。登阁而上,供奉各路神仙的观宇殿堂中传来诵经之声不绝于耳,古老戏楼中仙乐绕梁;站在环廊,丹崖绝壁之下惊涛拍岸;眺望远处的三仙山及八仙过海景区,三景区如三兄弟,各自独立又相互照应。海面云起雾聚、虚幻缥缈,海市发生时,楼阁玉宇中你我的身影,不正是观者眼中的仙人吗?
“身到蓬莱即是仙”,李启垣的名句豪迈大气、字字真切。是的,无论你来自哪里,只要来到蓬莱,你就是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