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八仙过海”、“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等等,只要提起这些词语,关于八仙以及他们的“能耐”,大部分人都耳熟能详,描述个八九不离十。然而,要问到过海,有谁能说清八仙们究竟是从哪里“起航”?过的又是什么海吗?从三仙山景区出来不远处,就是八仙过海景区。景区位于蓬莱市北端的黄海之滨。八仙正是由此过海得道成仙的。因此,八仙无论起航还是途经的海都是黄海。
八仙过海景区如一座岛屿,完全漂浮在海面之上。也许是为纪念手持葫芦漂洋过海的铁拐李;也许是取葫芦之谐音“福、禄”的美好寓意;也许就是地形巧合,空中俯瞰整个景区就像一只宝葫芦,静静地横卧在大海之上。只见宝葫芦长蒂细腰、胸腹浑圆,惟妙惟肖,趣味横生。
国家AAAAA级景区八仙过海,顾名思义,以八仙过海的传说故事为主题,附远古神话为背景,并将相关人物与故事巧妙结合于古典建筑及园林之中,集谒仙祈福、探奇揽胜、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景观园林。未及景区,远远地便可望见红顶红瓦红墙红廊的各式楼阁高低错落,一字排开,坐落于中轴线上。在蓝天白云之下,烟波浩渺的大海之上,分外醒目。
进入景区,由石拱桥连接着两座高大的牌坊。其中第一座上额正面书有“八仙过海口”字样,背面书有“人间仙境”字样,均为宋代文豪苏轼的墨宝。与牌坊正对着的就是中轴线主建筑,包括仙源楼、八仙壁、望瀛楼、八仙祠、会仙阁、颐心亭和拜仙坛。钟鼓楼及八仙亭则分列东西环线上并建以观景长廊巧妙相连。
所有的建筑、景观无不与仙山、仙境仙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会仙阁、八仙祠、八仙壁,八仙的形象比比皆是。其中仙源楼的仙源二字为唐太宗李世民亲笔。当年率兵东征高丽路经此地时,正遇海市奇景,云雾缭绕虚幻缥缈的景象令其惊诧不已,视此地为仙境,亲笔题写了“仙源”二字以示纪念。
宝葫芦北部,以迎仙桥与观景长廊相连接的就是核心景观拜仙坛,据说是当年秦皇汉武寻求灵丹妙药、祈求长生不老而建。一组八仙过海的大型雕塑位于正中央,雕塑前设有巨大的炉台,香火缥缈缭绕。两侧塑有八仙的八大法器,惟妙惟肖。前方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石碑,上书“八仙过海处”五个大字,为著名红学家冯其庸亲笔题写。
站在拜仙坛,隔海相望的是丹崖山、蓬莱阁和长山列岛。海上仙山、海中有景、景在海中。海面上银帆点点,夕阳西下,艳红的晚霞映照的海面上渔歌唱晚、七彩流光。仙境不过如此,何况人间?难怪就连八仙都心情难抑,抄起法器、各显其能、漂洋过海。
神话也好,传说也罢,千百年来,慕名而至拜谒仙人,祈福纳祥,祈求长生不老的人们一直络绎不绝。历史上多次海市蜃楼奇景的真实出现更为本就称为仙境的美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直引得游人如织、纷至沓来。
此景只应天上有,落入人间不愿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