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下了骆驼,双脚还未站稳,只是不经意地一瞥,就看到了那张明信片,那个心中向往已久的梦幻之境,也是令世人称奇的美景——月牙泉。
月牙泉,长218米,宽54米,水深5米,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小的泉了。
正如其名,一池泉水恰似一轮玄月,弯弯地、静静地安卧在沙丘之中。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这样一眼小小的泉水为什么没被茫茫荒沙掩埋,千百年来,依然清泉汩汩,碧波涟涟呢?
首先,月牙泉处于古冲洪积扇之间的洼地中,松散冲积物中的地下水不断流入到月牙泉;其次,由于地势关系,无论风力有多大,鸣沙山上的沙砾都会被由下吹到上,而不是通常所认为的由上刮到下。就这样,由于独特的地质构造和气候特征,鸣沙山与月牙泉“沙水共生,山泉相依”,形成了一道世所罕见的独特美景,成就了月牙泉,“沙漠第一泉”的美誉。
早在汉代,月牙泉就是敦煌八景之一。多民族流传的多种传说,蕴含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也为月牙泉平添了许多传奇色彩。
漫步泉边,脚下的细沙软软的、温温的,似被人轻柔、抚摸,舒服极了。一阵清风徐来,泉边的芦苇随风摇曳,尽显婀娜妩媚。远处,高高的沙山上,滑沙的人们不知又奏出了一首怎样动听的人沙共鸣曲?
在茫茫的戈壁荒漠上,鸣沙山、月牙泉这对孪生姐妹,构成了一道怎样奇特的景观,直叫人梦之、想之、念之、爱之、恋之……
鸣沙山沙砾勇于向上登攀的劲头令人折服,月牙泉泉水不畏沙山淹没的精神令人动容。
“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这不正是人们对其神奇魅力的所思所感吗?
再见了,会唱歌的沙山,再见了,不干涸的袖珍泉。
期待着重逢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