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 |
找到很久以前在地摊拾的《细雪》。
原来这么脏旧,连封面都没有。现在如果碰到应该不会买。那时候买,大概觉得稀罕。
毕竟那时候很少有人看谷崎。当然,现在看的人也不会多。
于是翻开十年前的一篇旧文字。那天在秋林书店碰到一套谷崎的选集,其中有《细雪》,但没有买,想到家中有这本旧的,想看找出来就是。买了另外两本。谁知回家怎么找也找不着了。十年前的记载,就说《细雪》是很久以前在地摊买的了,因为嫌脏,当时不敢看,就随手撂到书堆中俟它自净,然后就失了向子,再也找不着。掐指去算,十年前的很久以前是多久呢,其实不过三五年。那时候感觉三五年是很长一段时光。现在回望过去的十年,反而并不久远,一切宛若昨日。现在如果再去记十年前的一本书或者一件瓷器,绝不会说很久以前。甚至,很可能,会说前不久,也说不定。
人对时间的感知,竟然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为什么会这样呢?虽然这种对时间的感知变化切切实实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却也难以说清。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可能因为日子太寡淡,十年如一日,总是如常,没有变化,是一种可以被压缩的重复,所以才会有此错觉。十年,不能小觑,变化其实非常深刻。我自己清楚,有些改变绝对不可逆,有些日子与心情再也回不来。但从表面看,静水深流,就是那么往前淌着,年复一年,过得轻易。总是错把前年当去年,错将十年当几天,惊起回头,日子原来走掉了那么多,也只一叹。
年轻时,人生是个谜,解谜的过程复杂而缓慢。如今这谜早就破了,原来如此,不过如此,所以时间嗖嗖的,跑得飞快。
这本《细雪》八三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译者写了长长的序来介绍它的作者以及小说的创作要旨,其中不乏那个时代特有的批判文字。不管怎么说,译者与出版者都非常认真,书做得不错。封面掉了可惜,不知原来是什么样子。书页上钤有江汉工人文化宫藏书方形印章。此宫小时常去,主要是看电影,黑白片,打仗的,反特的。宫址就在著名卖鸭脖子的精武路旁边,宫为俄式风格,早已消失无踪。工人和文化,听上去已然感觉陌生。书是五号小字,无法再看,眼睛吃不消。现在也不大喜欢谷崎的文字,啰嗦。
无聊乱想:现在的感觉,多久才算很久以前呢?
我想至少三十年。
也有例外。有些事,已如隔世,细考其实距今不久。那多半是某件憾事,令人唏嘘,恍然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