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体制改革的依据

标签:
艺术振兴 |
分类: 文化 |
中国戏曲文化源远流长,从诞生起,就始终映射着中华文明的璀璨光芒。京剧形成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作为剧种的主要标志之一,是独占北京舞台的徽班与随后晋京的湖北汉班的合流,从而奠定了以皮簧为骨干的声腔体系,其后又有北京语音的逐渐融入,经过快速发展,成为当时的主流剧种,甚至被称为国剧。
上个世纪中晚期以来,中国京剧传统就开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社会文化格局的重新配置,新的文化消费方式的兴起以及新的文化传播方式和传播机制的确立,使京剧逐渐走到小众、边缘化的境地。民族复兴首先是文化复兴。京剧作为中华文化特有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符号和瑰宝。弘扬发展京剧,是新世纪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http://s2/bmiddle/43a4e629t9394093dd079&690一、艺术创新的思维。每门艺术都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规律。但艺术的共性是,只有创新才能保持生机和活力。“用深厚的历史沉淀而来,用经典的精髓传承而来”。发展精髓是创新,传承精髓也是创新。这是艺术创新思维的两个角度。京剧的魅力在于唱腔美、身段美、舞台空间美、复杂而艳丽的戏装美、独特的脸谱彩绘美等等。我们应该认识到,“美”不会是绝对的,对于这些方面“美”的认知标准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恰恰相反,对这些“美”的认识,一定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和变化,这就是为什么京剧需要艺术创新的根本原因和理由。
艺术创新的思维决定了我们一定要在理解京剧艺术精髓、把握京剧艺术精髓的基础上,与当代文明和艺术发展的成果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剧目方面、舞美方面、在音乐合成方面都可以在尊重和遵循艺术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大胆的突破和尝试。
二、市场运营的思维。发展京剧艺术,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才能不断开掘和丰富京剧的社会功能,才能形成自身的创价产业链。市场运营的思维客观上要求我们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并对市场进行前瞻性判断和引导,组织符合市场需求和发展的文化产品。
尊重文化市场就是尊重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研究文化市场需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市场运营的思维下,我们就会围绕京剧艺术的受众对象不同和社会功能的差异去组织经典剧目等直接文化产品和影音像产品、新型网络服务等相关文化衍生产品。文化市场行为的参与者,包括投资人、管理者、艺术家都要对此形成共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繁荣京剧文化市场,也才有可能繁荣京剧艺术。http://s12/bmiddle/43a4e629t939410117fb8&690
三、整合资源的思维。资源是发展和创造价值的基础。只有动员、整合社会强势资源参与京剧艺术的发展,才能使京剧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有了坚实的基础和依靠。对于京剧艺术来说,形成产业、走向市场、实施艺术创新需要依托的资源很多,首先是要组织协调戏剧艺术家、影视导演、表演艺术家、音乐人、制片人、文化团体、专业文化艺术制作公司和机构关心、关注京剧艺术,更需要政府、银行、剧场院线的支持和参与。整合资源不仅仅是动员京剧行内的资源,更重要的是动员和聚合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参与京剧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四、产业发展的思维。现在,通常人们已经把整体产业划分成传统产业(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而文化创意产业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和高附加值、高社会效益的新兴产业,人们开始认识其特有的创造价值的方式和规律。十七届五中全会更是提出要把文化产业建成支柱性产业,这也给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http://s14/bmiddle/43a4e629t939416b0dbb7&690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2008年,美国、英国、日本的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占GDP的25%、17%、16%,而我国同期仅占2.52%。应该说,我们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才刚刚起步,发展前景广阔,市场巨大。
文化创意产业是卖心理享受、卖增值服务的产业,它跟传统产业有着非常多的不同。文化创意产业客观上要求现代科技与文化、艺术一体化结合,借助新兴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信息技术推动文化和艺术进行内容创新和产品创新。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兴的高端产业,改造了传统文化的生产流通方式和创造价值的方式,甚至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http://s10/bmiddle/43a4e629t93941cc4fad8&690
同时,我们也看到文化创意产业是风险性非常大的产业,它的社会需求不确定性与产业自身的风险总是相辅相成的。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无疑是一种风险投资。风险投资被认为是当代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它以知识创新与高新技术为支持体系,具有可能的高收益、高回报和高增长潜力的特性,但这种高收益也可能遭遇风险。成功与风险并存,这也许就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