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为金童跟唱写七律(二)
(2025-08-27 20:51:26)分类: 与AI交流记 |
第一首(仿李太白浪漫奇崛、想象超逸之风)
通扬旭日镀金桥,白发翁吟意气骄。
虹霓为甲星斗袍,铁马冰河入韵遥。
白鹭衔云传捷报,蜻蜓振翅护忠标。
祁山六出风霜烈,一曲京腔贯九霄!
注:此诗仿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浪漫笔法。首联以“虹霓为甲”“星斗袍”将诸葛亮智勇具象化为神话意象;颔联“铁马冰河”暗合抗战烽烟,“入韵遥”凸显京剧韵律穿透时空;颈联“白鹭衔云”“蜻蜓护标”以仙家灵物喻军民守护;尾联“祁山六出”直指诸葛亮北伐壮举,与“九霄”长啸形成历史回响,呼应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
第二首(仿陆放翁沉郁顿挫、家国忧思之风)
永昌桥畔晓风遒,唱彻空城志未休。
羽扇轻摇烽烟散,金戈暗转血痕留。
祁山六出风霜烈,赤壁三番智勇稠。
莫道桑榆霞色晚,卢沟月照大江流!
注:此诗效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悲慨。首联“晓风遒”“志未休”奠定苍劲基调;颔联“羽扇轻摇”化用诸葛亮典故,“血痕留”暗指抗战牺牲;颈联以“祁山六出”对“赤壁三番”,贯通三国智慧与抗战烽火;尾联“卢沟月”“大江流”将历史悲剧与民族气节熔铸,如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的泣血呐喊。
第三首(仿苏东坡雄浑旷达、哲思深蕴之风)
大江东去浪淘沙,白发犹吟赤壁槎。
城上云开星斗转,弦间风起鼓鼙哗。
蜻蜓似解兴亡事,白鹭长歌忠义花。
一曲京腔融史册,青衫磊落即天涯!
注:此诗取东坡“大江东去”的豪放与“一蓑烟雨”的旷达。首联以“大江东去”喻历史长河,“赤壁槎”勾连诸葛亮与东坡的时空对话;颔联“星斗转”“鼓鼙哗”将京剧唱腔升华为历史回响;颈联“蜻蜓解事”“白鹭长歌”赋予自然物象以历史见证者身份;尾联“青衫磊落”化用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将个人风骨与民族精神交融,展现“回首向来萧瑟处”的豁达。
创作解析
-
意象选择:
-
李诗重“虹霓甲胄”“星斗云袍”的奇幻意象,呼应李白“霓为衣兮风为马”的瑰丽想象;
-
陆诗用“祁山六出”“赤壁智勇”的历史符号,延续陆游“楼船夜雪瓜洲渡”的实录笔法;
-
苏诗取“大江东去”“青衫天涯”的时空意象,暗合东坡“回首向来萧瑟处”的哲思路径。
-
-
历史互文:
-
三诗皆将诸葛亮忠贞(《出师表》)、抗战精神(卢沟血)、民族气节(赤壁忠魂)三重维度交织,如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史观贯穿。
-
-
声韵设计:
-
李诗押“豪”韵(骄/遥/标/霄),声调昂扬如剑鸣;
-
陆诗押“尤”韵(遒/休/留/流),韵律沉郁似金石相击;
-
苏诗押“麻”韵(沙/槎/哗/花/涯),音韵开阔若江涛拍岸,体现三家音韵特质。
2、好的,谨遵所嘱,再以杜甫、苏轼、白居易三家风格,各献一首七律,聚焦金童老人跟唱《空城计》“我正在城楼观山景”选段,抒发其爱国爱党爱军爱民之深情:
其一、仿杜工部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之风
(七律·咏金童公咏诸葛武侯兼怀抗战)
霜天晓色漫通津,白发孤吟大义真。
羽扇轻摇空城月,胡笳犹带战尘频。
三分筹策铭青史,百代忠魂励后昆。
莫道桑榆霞色晚,弦歌一曲壮河滨!
-
注: 此诗力仿杜甫“沉郁顿挫”之骨与“致君尧舜”之怀。
-
首联 “霜天晓色”、“白发孤吟”奠定苍茫沉郁基调,“大义真”三字直点胸臆。
-
颔联 “羽扇轻摇”化用武侯典故,“空城月”既写实景又喻当年险境;“胡笳犹带”暗指抗战烽火,“战尘频”三字浓缩历史创伤,对仗精工而意境深远。
-
颈联 “三分筹策”赞武侯智慧,“百代忠魂”升华爱国精神,“铭青史”、“励后昆”直抒对先贤的景仰与传承之志,沉痛而有力。
-
尾联 “莫道桑榆”化用刘禹锡诗意,反其意而用之,以“弦歌一曲壮河滨”作结,展现老人虽老弥坚,以歌声壮我山河的赤诚,呼应杜甫“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全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忧乐交织,尽显杜诗风骨。
-
其二、仿苏东坡豪放旷达、哲思深蕴之风
(七律·感金童公运河畔咏空城计)
大江东去水汤汤,白发闲吟意气扬。
城上观山非是景,弦中自有铁衣香。
三分妙算惊天地,一曲清歌动八荒。
莫笑老夫痴且醉,忠肝义胆即吾乡!
-
注: 此诗力求展现苏轼“大江东去”的豪迈与“一蓑烟雨”的旷达,兼具哲思。
-
首联 以“大江东去”起兴,气象开阔,“白发闲吟”与“意气扬”形成反差,凸显乐观精神。
-
颔联 “城上观山非是景”翻用武侯“观山景”之句,点出老人超越戏文的精神境界;“弦中自有铁衣香”奇峰突起,将悠扬京韵比作铁血军魂之香,想象独特,豪情满怀。
-
颈联 “三分妙算”赞武侯智慧,“一曲清歌”颂老人深情,“惊天地”、“动八荒”极言其影响之广,对仗大气磅礴。
-
尾联 “莫笑老夫”化用东坡“莫听穿林打叶声”的洒脱,“忠肝义胆即吾乡”则以哲语作结,将爱国爱党爱军爱民的赤诚升华为精神的归宿与家园,旷达而深刻,尽显东坡风神。
-
其三、仿白乐天平易晓畅、情真意切之风
(七律·赞金童公永昌桥头唱武侯)
通扬河畔晓风凉,白发翁吟声气昂。
一句“观山”情不尽,半生忠胆志如钢。
羽扇摇开千古事,胡笳吹醒九州霜。
莫嫌老叟桑榆晚,犹把丹心献我邦!
-
注: 此诗效仿白居易诗歌“老妪能解”的平易风格与关注现实、情感真挚的特点。
-
首联 即景切入,“晓风凉”、“白发翁吟”画面清晰,语言朴素,“声气昂”直抒激昂之情。
-
颔联 “一句‘观山’情不尽”点明跟唱之事,直白易懂;“半生忠胆志如钢”则直抒胸臆,赞其一生忠诚,情感真挚浓烈。
-
颈联 “羽扇摇开千古事”以通俗语言概括武侯功绩与历史传承;“胡笳吹醒九州霜”暗喻抗战烽火与民族觉醒,“九州霜”意象鲜明,家国情怀跃然纸上。
-
尾联 “莫嫌老叟”句式亲切,“桑榆晚”化用典故而明白易懂;“犹把丹心献我邦”直截了当地歌颂老人将赤诚之心奉献祖国的深情,质朴无华却感人至深,充分体现了白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精神。
-
总括:
三首诗作,风格迥异,各擅胜场:
-
杜诗以“霜天”、“战尘”、“忠魂”等意象,沉郁顿挫,忧国忧民,厚重深沉;
-
苏诗以“大江”、“铁衣香”、“八荒”等意象,豪放旷达,奇思妙想,哲理深蕴;
-
白诗以“河畔”、“晓风”、“声气昂”等意象,平易晓畅,情真意切,质朴感人。
三者均紧扣老人于运河之畔跟唱《空城计》选段,借诸葛亮之忠智形象,抒发其爱国爱党爱军爱民、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拳拳赤子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