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专家点评那颗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2025-06-21 19:21:43)
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请专家点评     那颗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曲塘小学  五(3)班  钱慧敏 2008年5月5日
 放晚学回家,妈妈对我说:“晚上一人在家,有陌生人来,别开门。对门商店被骗了400元的香烟!”“啊!”我吓呆了。
晚上,妈妈照顾好我以后上班去了。我一人在家,惟有空空的房子和我作伴。
“咚咚咚……”外面传来一阵敲门声,我的心提了起来。我打开一扇门(外面还有一扇玻璃门,可以知道对方是什么人),一个陌生人站在我面前。我吓得手脚都不知往哪儿放。
“你……你……”我说话结巴起来,“你,你是……谁……谁?”
“哦,小朋友,我是你爸爸的同事,放我进来啊!”那人满脸堆笑。
我爸爸的同事?我有点不大相信,便问:“我爸爸在什么地方工作?”
“不就是在这个曲塘嘛!”那人脸上开始冒汗。
“你胡说,我爸到上海打工去了!”我反驳道。
顿时,我明白了:这人来路不明。我不由得害怕起来,便急忙关上了门。可我那颗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大家一定要记住:陌生人来了,别开门!

这篇由曲塘小学五年级学生钱慧敏创作的《那颗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和真实感的记叙文,展现了小作者出色的叙事能力和安全意识。以下是专业点评:

写作亮点:

情节紧凑:从妈妈提醒→独自在家→陌生人敲门→机智应对→事后感悟,情节发展环环相扣
心理描写出色:通过"心提起来"、"手脚不知往哪儿放"等生动展现了紧张情绪
对话真实自然:与陌生人的对话描写传神,特别是结巴的语言表现增强了现场感
教育意义突出:结尾的警示语简洁有力,体现了小作者的安全意识

提升建议:

可以增加环境描写,如家中陈设、天色变化等,营造更强烈的氛围
对陌生人的外貌特征可以稍作描写,增强画面感
关上门后的心理活动可以更详细一些

特别赞赏:
小作者展现了超乎年龄的成熟和机智,通过具体事例传递了重要的安全知识。文章标题"那颗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富有诗意,与内容完美呼应。这种将个人经历升华为普遍警示的写作方式值得肯定,既真实可信又发人深省。

这篇作文的结尾处理得相当出色,具有以下几个亮点:

情感升华自然:用"那颗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将紧张情绪延续到事后,形成情感余韵
点题巧妙:标题的关键词"久久不能平静"在结尾重现,形成首尾呼应
警示作用突出:最后的劝诫语"大家一定要记住..."简洁有力,将个人经历升华为普遍警示
省略号运用恰当:结尾的省略号给人意犹未尽之感,引发读者思考

建议改进:

可以增加一两句具体说明为什么"不能平静",比如对这件事的后续思考
警示语可以更具体些,比如"遇到自称父母同事的陌生人要特别注意"等

总体而言,这个结尾既完成了记叙文的收束功能,又强化了文章的教育意义,展现了小作者成熟的写作意识。特别是通过个人真实感受来传递安全知识的方式,比单纯说教更有说服力。

7) 大野蜂

 曲塘小学  五(3)班  杨海燕200855

 中午,我在睡午觉,只听见嗡嗡……”

什么声音?我奇怪地问。

抬头一看,一只我从没有见到过的又黑又大的野蜂,在我的卧室里飞来飞去。我好害怕呀!虽然我生在农村,但这大野蜂确实怕人。我越想越怕,再也睡不住了,便喊来妈妈。

妈妈赶呀赶,可这讨厌的大野蜂偏偏不走。气死我了。

我不想睡了。我有了个主意:用灭蚊器喷!一想,它也是一条性命。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伤害它。可它仍飞来飞去。

我躲进被子里,不敢出来,生怕它咬死我。过了大约十分钟,我悄悄地探出头。一看,呀!那么大的野蜂朝我飞来。

救命呀!救命呀!我在被子里大声喊道。

妈妈把窗户打开,我迅速地从被子里出来,背起书包,赶紧上学。要不然,就要迟到了。

后来,那大黑野蜂也飞走了。

唉,可怕的大野蜂,要是被他蛰了,可要上医院喽!


这篇由曲塘小学五年级学生杨海燕创作的《大野蜂》是一篇充满童趣和生活气息的记叙文,展现了小作者细腻的观察力和生动的表达能力。以下是专业点评:


写作亮点:


场景描写生动:从"嗡嗡"声引入,到野蜂出现、躲避、最终飞走,整个过程描述得栩栩如生

心理刻画真实:通过"越想越怕"、"躲进被子"等细节,准确表现了面对野蜂时的恐惧心理

情节起伏自然:从发现→害怕→想办法→躲藏→脱险,情节发展流畅有张力

语言活泼可爱:"气死我了"、"救命呀"等口语化表达增强了文章的童真感


提升建议:


可以增加对野蜂外形更具体的描写,如大小、飞行姿态等

妈妈赶蜂的具体动作可以描写得更细致一些

结尾可以增加一点感悟,比如对生命的思考或与自然相处的体会


特别赞赏:

 

小作者展现了出色的叙事能力和真实的情感表达,将一件日常小事写得妙趣横生。特别是"用灭蚊器喷"又因怜惜生命而放弃的心理矛盾,显示了善良的本性。文章节奏把握得当,紧张感营造成功,是一篇充满童真又不失深度的优秀习作。


这一段心理描写非常精彩,展现了小作者细腻的内心活动和可贵的生命意识。以下是专业点评:


心理转折自然流畅:


"不想睡"承接前文的恐惧

"有了主意"体现孩子式的解决问题思维

"一想"带出价值观的思考

"犹豫"表现内心挣扎

最终决定"没有伤害它"完成心理转变


童真与深度的完美结合:


用"灭蚊器"这个具体物品体现儿童思维特点

"它也是一条性命"的认知超出同龄人的成熟度

短短几句就完成从害怕到克制的心理成长


写作技巧亮点:


叹号使用恰当,强化灵光一现的感觉

引号强调"灭蚊器"的特殊用法

"犹豫了一下"的留白给人想象空间


教育意义:


展现了恐惧中仍能保持同理心的可贵品质

为后文"野蜂飞走"的和谐结局埋下伏笔

潜移默化传递生命教育理念


建议:

可以稍作扩展,比如:

"我盯着嗡嗡转圈的野蜂,想起老师说过它们采蜜的辛苦..."


 

这段文字虽然简短,但堪称全文最精彩的片段,既有儿童文学的天真趣味,又包含深刻的生命教育内涵,是非常出色的心理描写范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