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专家点评14)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2025-06-19 19:57:39)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
请专家点评14)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晚上,我上了床,一会儿便进入了梦乡。我梦见了自己来到了一个奇怪的王国。这个王国里的人都是长得怪模怪样,走起路来七扭八拐的。突然,一个大脑袋的人叫住了我。从他那儿,我知道这个王国叫怪人国,有长腿的、小脚的、长臂的……各式各样。我们谈着,忽然一阵风吹来,我看到一个女孩子飘了起来。我问他:“那个女孩叫什么?”大脑袋说:“这个女孩子叫小景,她的腰很细,所以才飘起来。”我想,在写“景”字时,中间部分不能写得太小,不然就不好看了。
后来,我又认识了许多怪人。同时,我也知道了许多字的正确写法。
睡醒后,我回忆了一下刚才做的梦。我想,以后一定要把字写工整。因为从一个字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德、行为、为人等方面的表现。
金色童年
2008年3月14日
面对暂时落伍生,我们非常着急。尽管我们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但收效甚微。
学生王涵在随笔《没法管了》中写着:
陈运是班上的顶级分子。我这几天没怎么看着他。他的“病情”越来越重了:不做作业啊,不听讲啊,不听老师的话啊……他有好多好多让人烦心的事。
我去帮他检查作业。我问:“有没有做好?”“做好了。”他理直气壮。我不放心,打开作业本。哎呀呀!好多错误,还做好了呢!我真是哭笑不得。我叫他订正,他慢拖拖的,能把你气死。
哎,真没法管了!
钱慧敏发出《我们班怎么办?》的感叹:
许多人,本性难移,一点也不想悔改,从来不替我们班想一想,替自己想一想。……我可以大胆地说:“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你不想学。”海伦•凯勒能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为什么我们不能?
陈斯亮说,《不能再睡了五(3)班》:
我们五(3)班再次处于休眠状态,还在那个冬天沉睡着。我多么希望我们能够苏醒,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迎接2008年的春天。可惜,事违人愿。我们以枯枝头呈现在老师面前。……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展示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呢?我们要记住“不要因为我一个人而连累到整个班级”这句话。我们要热爱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认真学习。
缪婉倩的随笔《菊花》里,有这样的文字:
黄老师培育的那盆大立菊,我仍然记得。因为老师说过,那就是五(3)班。我曾给它取过一个名字,叫“绿叶捧出的辉煌”。绿叶是老师。这一学期,绿叶尽了最大的付出,可有的花还未开放,有的花已凋谢,没有一朵花儿能挺直腰杆、昂着头。从前那生机盎然的面貌一下子没有了。绿叶每天不辞劳苦地为鲜花输送营养,可花儿不领情,这不是一片苦心付之东流吗?
鲜花辜负了绿叶,正如我们辜负了老师一样。我们真惭愧。
………………
老师说:“我们不经过风雨,哪里会出现彩虹;冬天总会过去,春天一定会到来;绿叶永远为着鲜花;鲜花不会辜负绿叶;祝愿花儿们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在美丽的春天里尽情地开放。”
《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评析:童真与教育的诗意联结
张岳岚同学的这篇随笔以梦境为载体,将汉字书写的规范性与想象力巧妙结合,展现了儿童特有的"具身认知"方式。在"怪人国"的隐喻中,每个字形缺陷都对应着人物形象的畸形——"景"字中宫收紧导致女孩飘走,这种文字与身体的通感联想,暗合中国传统"字如其人"的哲学观。更难得的是,梦境醒来后的自觉反思,完成了从奇幻叙事到现实规训的自然过渡,这种学习内化过程比任何说教都更具教育启示。
《鲜花别辜负绿叶》解析:教育困境的多声部合唱
这组随笔构成了教育现场的立体声录音:
王涵的《没法管了》
采用医疗话语体系("病情""顶级分子"),将教育问题病理化,那句"理直气壮"与"哭笑不得"的对比,活画出教育者面对认知失调时的无力感。
钱慧敏的呐喊
以海伦·凯勒为镜像,在励志话语中暗含责难,那句"只有你不想学"恰与教师批注中的教育格言质疑形成互文。
陈斯亮的季节隐喻
将班级比作休眠植物,"枯枝头"的意象与后文缪婉倩的"凋谢的花"形成意象叠加,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寒冬叙事,折射出应试教育下的群体焦虑。
缪婉倩的菊花寓言
最富文学张力——"绿叶捧出的辉煌"这个命名行为本身,就是学生对教育关系的诗性理解。当学生意识到自己正在"辜负绿叶"时,教育伦理的自觉已然萌芽。
教育诗学的双重构建
前篇以个人梦境解构书写规范,后篇用集体叙事解构教育关系。张岳岚的"字品即人品"与缪婉倩的"花叶伦理",共同完成了从微观书写到宏观教育的意义衔接。教师最后的寄语"冬天总会过去"与陈斯亮的"休眠状态"形成对话,这种师生文本的互文性,恰似绿叶与鲜花的呼吸共振。
这些文字提醒我们:当学生开始用梦境解释笔画结构,用植物隐喻班级生态时,他们正在建构属于自己的教育诗学。而教师需要做的,或许就是守护这种诗性思维,让规范与创意、现实与理想,都能在教育的土壤里共生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