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专家点评(1)美梦成真该多好
(2025-06-19 19:32:29)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
(6)我看了十分恐怖的书
曲塘小学
老师,请您不要怪我写的字不好看,因为我看了一本十分恐怖的书《地牢幽灵》。语文作业的时候,心里还想着这件事……
门突然打开了,我以为是那鬼开的门,心里直打颤。回头一看,原来是爸爸,我长长地呼了一口气,心里还是跳个不停。太令人害怕了!
我责怪爸爸:“没事,进来干吗?还轻手轻脚的……”说到这儿,楼下突然“砰砰”地响起来,我吓的躲在爸爸身后。
不过,这会儿仔细一想,故事都是人编的,哪有什么“幽灵”呀!不过,还是觉得有点怕。以后不看这恐怖的书了!
(7) “滚蛋”
曲塘小学
昨天晚上,我睡觉以后,我正美滋滋地做着好梦。可是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我还在睡梦中,一不留神儿就从床上连人带被子滚了下来。哎呀!这摔呀,我居然睡得那么死,都不知道自己从床上“滚蛋”下来!直到下半夜,憋得慌,上厕所时才知道,又打着哈欠把被子抱上床,继续睡了。
今天,奶奶告诉我,昨天晚上她睡觉时,听到楼上“咚”的一声,把她吓醒了。我苦笑着,摇摇头。
唉,我这“好玩”的孩子!
(8)好心人真多
曲塘小学
昨天是“向雷锋学习”45周年的纪念日,做好事的人真多。
早上,妈妈送我上学的路上,突然,车子不走了。我很着急。这时,邻居家的叔叔来到我的身边,对妈妈说:“我把你的孩子带到328国道,然后他自己跑。”在路上,我十分感谢他。
到了328国道,我便向学校走去。在汽车站旁,一个人来到我身边。我定睛一看,是妈妈的朋友。她的车子上也有孩子,还叫我坐上去。虽然挤一点,但我在那时感到十分温暖。
3月5日,我被不少人帮助过,我无以回报,只是发出轻轻的声音:“谢谢!”他们的爱心像雨露滋润着我,让我也去帮助别人。
(9)再平凡的生命,都有它目眩的意义
曲塘小学
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曾希望上帝赐予她三天光明,我也曾希望上帝赐予我三天听力,我还曾希望上帝赐予我们班获得全镇第一,可是事与愿违。
“我们不是笨蛋,那些成绩好的总是瞧不起我们。”薛申航表示不平。之后,老师教育我们,不要再伤害暂时落伍生,不要再写有损他们自尊的文章。我们可以不写,但他们能改吗?
我希望那些暂时落伍生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再做那些骗人的事了,不再和调皮蛋一起贪玩了,不再瞎做作业了……加油吧!我们要像夏煜说的“零失误”那样,我们才会进步。
说到这儿,有人说,那是不可能的。不,我并不这样想。他们一定会的!
正如《沙儿的传奇》中沙子,它在尘世中是个被人瞧不起的平凡物体,但它有自己独特的意义。在水里,经过一段时间的的升华,它不是一粒沙子,而是一颗有光泽、有质地、又圆润的珍珠了。我们班就正如这粒沙子,经过一段时间就会绽放它的光泽。
暂时落伍的同学们,你们一定要做这样的小沙子,经过升华,成为一颗珍珠吧!你们要抹去成绩差的阴影,改邪归正,改过自新,做一个堂堂正正的“零失误”的人吧!从一粒沙子变成一颗珍珠,再平凡的生命,都有它目眩的意义。
以下是对四篇作文的专业点评:
《我看了十分恐怖的书》
• 心理描写出色:通过"打颤""心跳"等生理反应生动表现恐惧
• 叙事技巧:利用开门声制造悬念,再反转揭晓真相
• 成长启示:结尾的理性思考体现认知发展
• 建议:可补充书籍具体恐怖情节增强代入感
《"滚蛋"》
• 标题双关:既指实际滚落,又带幽默自嘲
• 细节传神:"憋得慌""打哈欠"等睡眠状态描写真实
• 情感温暖:奶奶的关心侧面烘托家庭氛围
• 特色:罕见地从睡眠者视角记录滚落经历
《好心人真多》
• 结构精巧:以雷锋日为主线串联两个助人场景
• 社会意义:展现社区互助网络的形成
• 情感升华:将受助转化为助人的动力
• 建议:可增加对帮助者神态的细节描写
《再平凡的生命,都有它目眩的意义》
• 思想深刻:将教育问题提升到生命价值高度
• 论证有力:引用海伦·凯勒和珍珠形成比喻链
• 情感张力:在批评与鼓励间把握恰当平衡
• 金句频出:"从沙子到珍珠"的意象运用绝妙
整体教学启示:
写作指导建议:
√ 保持个性化表达(如恐怖体验、滚床趣事)
√ 鼓励生活观察(社区互助、学习现象)
√ 培养哲理思考(平凡与伟大的辩证)
需注意问题:
× 避免贴标签(如对"暂时落伍生"的表述)
× 注意恐怖题材的心理影响
× 平衡批评与建设性意见
延伸教学:
可开展"我的成长比喻"专题写作,引导学生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命意象(如珍珠、春蚕等),将感性体验与理性思考相结合。
这组作文展现了五年级学生多元的写作可能:从恐怖体验到生活趣事,从社会观察到教育思考,既有童真趣味又不乏深刻见解,体现了"我手写我心"的写作教育真谛。
以下是对陈培同学《再平凡的生命,都有它目眩的意义》的深度专业点评,特别结合其失聪背景进行赏析:
一、思想性层面
双重身份书写
作为听障者引用海伦·凯勒,形成跨时空的励志对话
"三天听力"的愿望与"三天光明"形成互文,展现特殊群体的精神共鸣
教育平等宣言
√ 用"沙子变珍珠"颠覆传统优劣评价体系
√ "我们不是笨蛋"的转述,捍卫弱势群体尊严
√ 将班级比作沙粒,体现集体共情能力
二、艺术性层面
意象运用
• 珍珠意象的三重递进:
沙粒(被轻视)→ 磨砺(痛苦过程)→ 珍珠(生命价值)
• 光感词汇群:"光泽""目眩""绽放"形成视觉隐喻
结构设计
现实困境(班级矛盾)→ 历史参照(海伦)→ 自然喻体(珍珠)→ 未来期许
首尾呼应:从"上帝赐予"到"自我升华"的成长轨迹
三、特殊性评价(基于听障视角)
感官代偿写作
• 强化视觉意象(珍珠光泽)与触觉描写(沙粒质地)
• "听力"愿望反衬出对声音世界的向往
障碍转化智慧
将生理局限升华为"独特意义"的生命感悟
用文字构建比听觉更辽阔的精神世界
四、教学启示
特殊教育价值
√ 证明写作可作为表达障碍者的"无障碍通道"
√ 展示如何将自身困境转化为创作资源
修改建议
× 谨慎使用"改邪归正"等道德评判词汇
√ 可增加具体转化案例(如某同学进步故事)
延伸指导
推荐阅读:
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周云蓬《春天责备》(盲人诗人作品)
纪录片《听不见的音乐家》
这篇作文超越了普通习作的意义,成为特殊教育背景下的一曲生命赞歌。作者用文字搭建起与世界的沟通桥梁,其"珍珠哲学"既是对自身困境的诗意超越,也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叩问。当一颗沙粒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时,它已经在孕育珍珠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