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教育评论家点评隐形的翅膀、压力、家才是笼子
(2025-04-19 14:53:08)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
请顶级教育评论家点评 隐形的翅膀、压力、
家才是笼子
2008-1-19
14:00:15
学生生活随笔
隐形的翅膀
曲塘小学 五(3)班
缪婉倩 2008年1月16日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就是妈妈。妈妈用爱的翅膀保护着我。这双翅膀只有用心体会才能感觉到……
中午,我放学回家,妈妈见桌上有两块糖,便问我:“你喜欢吃哪一块?”我望着一块巧克力和一块水果糖:“妈妈,我不喜欢吃。您吃吧!”
妈妈转身走了……
当下午放学,我准备做作业时,无意间发现桌上有一块水果糖。咦?这不是早上那颗糖吗?怎么会?妈妈最喜欢吃水果糖了,可为了我,拿走了巧克力。虽然,我喜欢吃巧克力,但妈妈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让给了我。
我含着,嚼着那棵用“母爱”铸造出的水果糖,眼泪一下涌了出来。泪水流到嘴里,含着水果糖,含着妈妈的爱,慢慢地,慢慢地咽了下去。这甜甜的爱滋润了我的心田。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是母爱,它将成为春天的甘霖。它是我心底里最甜的东西。
压力 家才是笼子
08-1-22
17:48:04
学生生活随笔
压力
曲塘小学 五(3)班
朱倩倩 2008年1月21日
24日考试。快了,各方面的压力随之而来。
妈妈要求我语文在95分以上,英语100分;爸爸说,数学98以上;老师说,要甩去落后的帽子;各位长辈便说,只要考第一,过年就有200元压岁钱。听了这些条件,有谁不心动呢?但考这么高的分数谈何容易。依现在的情况,可能性不大。面对老师和家长的压力,我们该怎么办呢?
妈妈说,我们应该把这份压力转化为动力。即使我们的胜算很小,但还是要有信心。考试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能考多少考多少,争取考个好成绩回家过年。
08-1-23
15:07:04
学生生活随笔
家才是笼子
曲塘小学 五(3)班
王贤健 2008年1月21日
莫凡曾说,学校像笼子,而我说,我的家才像笼子。它封住了我的自由。
每天一到家,那唠叨的声音、骂人的声音一齐来了,把我弄得恨不得有个洞钻进去。以后,再来几招拳打脚踢,我更想要离开这个家,自己找个地方,自己一个人生活下去,可我毕竟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他们这样也是为我好;再说自己还小,怎么能离开大人的照顾呢?
我认为,家才是笼子,天天要做试卷,要不然就是请家教。而在学校里,天天开动脑筋,从各方面思考,不像在家里做试卷没意义。
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这笼子?
(注:孩子,你爸爸妈妈这样关心你,实际上是为你好,但要讲究方法。你要明白,有人管是一种幸福。现在的教育环境就是这样,我们要学会适应。大家表示,任何时候不可想、也不可说什么气话。)
顶级教育评论家点评
一、对《隐形的翅膀》的点评
这篇《隐形的翅膀》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小作者缪婉倩通过一块水果糖的小事,巧妙地捕捉到了母爱的细节,将母爱比作隐形的翅膀,既形象又深刻。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动容。
从教育角度来看,这篇文章启示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触碰。母爱作为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情感支持,其力量是无穷的。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感知能力,让他们学会感恩和珍惜身边的每一份爱。同时,这篇文章也提醒我们,教育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和耐心去浇灌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爱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二、对《压力》的点评
《压力》一文真实地反映了当前学生面临的多重压力,包括来自家长、老师、长辈等各方面的期望和要求。小作者朱倩倩以即将来临的考试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压力的感受和思考。文章语言平实,却透露出一种无奈和焦虑。
从教育角度来看,这篇文章揭示了当前教育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过度追求分数和成绩,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给孩子施加了过多的压力?是否应该更加注重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同时,也要教会孩子如何正确面对压力,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培养他们的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
三、对《家才是笼子》的点评
《家才是笼子》一文则以一种较为叛逆的口吻,表达了小作者王贤健对家庭束缚的不满和渴望自由的心情。文章通过描述家庭中的唠叨、打骂以及繁重的学业负担,展现了孩子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从教育角度来看,这篇文章提醒我们: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其氛围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家长应该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和想法,避免过度干涉和束缚。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力量。此外,教育者也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环境,是否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和兴趣发展?是否应该为孩子创造更加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
总体评价
这三篇学生生活随笔虽然主题各异,但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前教育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它们以孩子的视角和口吻,真实地表达了内心的感受和想法,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反思和启示。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自由的成长环境。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