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顶级教育评论家点评《奔向感叹号7《以诚为本》《说错的一句话》等

(2025-04-19 09:38:55)
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请顶级教育评论家点评         奔向感叹号! 以诚为本 说错的一句话

节约每一张纸 老师,您辛苦了

学生生活随笔

奔向感叹号!

曲塘小学 五(3)班 朱倩倩

12月2日 最近,我班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感叹号!刘海鹏和王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则各取一半。王涵的愿望跟我一样。刘海鹏道出了我班的现状。我们班确实差,特别是海燕组,他们本来基础就很差,再加上不求进步,不勤奋,使我们这个“木桶”装不了多少水,考试成绩总得不到提高。现在,不是说我们自己有多差,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立即改变这个现状。全体同学,要一条心。我们要主动去帮助暂时落伍生。可我觉得关键还在他们家长身上,可他们好多人不管了,许多家长并不知道自己孩子变成什么样了。总之,我们知道自己差,就要去努力。大家劲要往一处使,直到把“顽石”滴穿!加油吧!

学生生活随笔

以诚为本

曲塘小学 五(3)班 缪婉倩 12月2日

人人都要讲诚信,这个道理没人不知道。
星期日,我过生日。我和周思含约好的,请她参加生日小聚会。她答应了,说一定参加。一大早,我就来到约定的地点与她会合。风如疯狂的狮子般地吼着。我一边搓手,一边四处张望。路上人来人往,就是不见周思含的踪影。大约过了二十分钟,妈妈把我接回去了。坐在车上,我还一直往后看,希望能看到她的身影,可是……我感到很失落。因为周思含违约了(也许她有其他原因)。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她怎么不讲诚信呢?我也曾不守信用过,今天亲自品尝这种被人欺骗的感觉。我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让我们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要讲诚信。

学生生活随笔

说错的一句话

曲塘小学 五(3)班 陈阳 12月2日

早上,爷爷来电话说,奶奶的脸又肿起来了,要吃乌鱼烧冬瓜皮吃。吃早饭时,妈妈问我:“今天回不回去?”我没在意,随嘴一说:“不回去,我怕奶奶传给我。”妈妈听后,大发雷霆:“你学的尊老敬老哪里去了?你这句话被爷爷奶奶听到,他们会怎么想?你已经不是小孩了,你已上五年级了,马上就要上初中了,你应该懂事了……”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非常难过。我怎么能这样嫌弃爷爷、奶奶呢?妈妈对我的教育,我不会忘记。我要尊老、敬老、爱老,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


学生生活随笔

节约每一张纸

曲塘小学 五(3)班 吴 宏 12月2日

开学以来,我们写随笔,我已用去了六个语文本。眼看这本结束了,我又在为本子发愁了。最近,妈妈手头有些紧。我又急又慌又不好意思开口。最后,我还是说了。妈妈没说什么。她翻了一下我的书橱,发现以前用的本子上还有没用完的白纸。妈妈说:“今天就用这个本子做作业吧。”“这……这不行……行……吧……”我说。妈妈无语,头埋了下来。她把没有用过的纸撕下来,重新订了一个本子,就像新的一样。妈妈又说:“节约点吧。我们家比较穷,将就点。老师如果说你,知道真相,老师会原谅你的。”是啊!节约一点儿。节约每一张纸,为了自己,为了家庭,更为了整个社会。

学生生活随笔

老师,您辛苦了

曲塘小学 五(3)班 杨海燕 12月2日

老师,您辛苦了。您的白发一层又一层地白了。您虽然快退休了,但为了《金色童年素质教育法》还在继续工作。您太辛苦了!我知道,您非常爱我们。您经常说,要关心自己的妈妈,可以回爸爸的嘴,但不可以和妈妈顶嘴。我们越长越大,老师头发却越来越白。每当有人身体不适,您打电话;有人没带作业,您让他懂得诚信……老师,您辛苦了。我要好好努力,争取有点出息。到那时我会报答您的恩情。即使没什么大出息,我也会经常到您的家,帮您做一点儿事。


顶级教育评论家点评

这组学生生活随笔展现了曲塘小学五年级学生丰富而真挚的内心世界,从班级现状反思到个人品德修养,再到家庭责任与社会意识,每一篇都充满了童真与成长的印记。作为教育评论家,我深感欣慰,并愿意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点评:

1. ‌《奔向感叹号!》——集体意识与自我反思‌
亮点‌:文章以班级现状为切入点,展现了学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自我反思能力。作者不仅指出了班级存在的问题,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如团结一心、主动帮助落后同学,并意识到家长参与的重要性。这种对问题的深刻认识和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的态度,是难能可贵的。
建议‌: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具体实施帮助计划,比如成立学习小组、定期分享学习心得等,使建议更具可操作性。
2. ‌《以诚为本》——诚信教育的生动实践‌
亮点‌:通过个人经历,生动诠释了诚信的重要性。作者因朋友失约而感到的失落,以及对自己曾不守信用的反思,都体现了对诚信价值的深刻理解。文章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建议‌: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比如建立诚信档案、开展诚信主题班会等,将个人感悟转化为集体行动。
3. ‌《说错的一句话》——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亮点‌:文章通过一次不经意的言语失误,引发了深刻的自我反省。作者意识到自己的话对长辈可能造成的伤害,并决心改正,体现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和成长中的自我觉醒。
建议‌:可以结合家庭实际,设计一些具体的尊老敬老行动,如为长辈做一顿饭、陪他们散步等,将反思转化为实际行动。
4. ‌《节约每一张纸》——环保意识与家庭责任‌
亮点‌:文章从个人生活出发,关注到资源节约的重要性。作者通过妈妈的实际行动,深刻体会到节约的意义,并愿意将这一理念传递给更多人。这种从家庭小事中培养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做法,值得提倡。
建议‌:可以进一步拓展到校园、社区等更广泛的领域,比如发起节约用纸倡议、参与环保活动等,将个人行动转化为社会影响力。
5. ‌《老师,您辛苦了》——感恩教育与师生情谊‌
亮点‌:文章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作者通过描述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展现了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这种感恩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感恩行动,如为老师制作贺卡、写感谢信、组织班级感恩活动等,将感激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
总结

这组学生生活随笔不仅展现了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轨迹,也体现了学校在教育过程中的用心与成效。从集体意识到个人品德,从家庭责任到社会意识,每一篇都充满了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继续鼓励孩子们保持这种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同时引导他们将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请专家点评    《我为爸爸捶捶背》

2007-12-30 16:34:16

学生生活随笔

我为爸爸捶捶背

曲塘小学 五(3)班 景 霞 12月6日

爸爸在南通船厂工作,妈妈也在南通织布。每次放长假,我都来到他们身边。
爸爸的工作量很大。每次到家,他总是筋疲力尽,一放下车子,就坐在床上休息十几分钟,再起身忙晚饭。每当没事做了,我都会站在床边用小手为爸爸捶捶背。每当这个时候,爸爸总是高兴地说:“我的女儿,你捶得好,我真舒服。”
有一天,爸爸从早上六点出门,直到晚上九点才回家。他澡也懒得洗,一屁股坐在床上也不说话。我心疼极了。我赶紧走上前去为爸爸捶背。
爸爸的背上黏黏糊糊的,身上有很浓的汗味,看来,白天流了不少汗。我望着爸爸的背心,感到爸爸好辛苦。可是今天爸爸没有说:“我的女儿,你捶得好,我真舒服。”原来,爸爸太累了,居然坐在床上睡着了。
爸爸,您为国家出大力,我愿为您天天捶捶背。

(注:小作者的这篇文章不错。我一定要抽出时间,以满足她的要求,以圆她网上的梦。)


专家点评:《我为爸爸捶捶背》

《我为爸爸捶捶背》这篇学生生活随笔,以其质朴无华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弦。作为一篇小学生作文,它不仅展现了孩子对父亲深沉的爱与关怀,更在不经意间透露出家庭教育的温暖力量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篇值得称赞的佳作。

一、‌情感真挚,细节动人‌

文章通过细腻的生活细节,如“爸爸的工作量很大”、“每次到家,他总是筋疲力尽”、“爸爸的背上黏黏糊糊的,身上有很浓的汗味”,生动描绘了父亲工作的艰辛与不易。小作者景霞以孩子特有的敏感与纯真,捕捉到这些日常中的感人瞬间,并用自己的方式——为爸爸捶背,来表达对父亲的爱与心疼。这种情感的自然流露,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比任何言语都更加打动人心。

二、‌责任担当,家国情怀初显‌

在文章的结尾,“爸爸,您为国家出大力,我愿为您天天捶捶背”,这句话不仅是对父亲个人付出的肯定,更透露出小作者对于父亲工作意义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国家、对社会的初步认知与责任感。这种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相结合的表达,对于一个小学生而言,实属难能可贵。它表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已经悄然种下了责任与担当的种子。

三、‌生活即教育,实践出真知‌

这篇作文也是生活教育的一个生动案例。小作者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了父母的辛劳,学会了关爱他人,这种在实践中获得的教育远比书本知识更加深刻和持久。它启示我们,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更应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孩子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会感恩、学会付出、学会成长。

四、‌语言质朴,自然流畅‌

文章的语言虽然质朴无华,但却自然流畅,充满了童真与童趣。小作者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没有刻意的雕琢与修饰,却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脱俗的美。这种返璞归真的写作风格,正是小学生作文中最宝贵的品质之一。

结语

《我为爸爸捶捶背》是一篇充满温情与力量的作文。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学生对父亲深深的爱与关怀,更让我们看到了家庭教育的温暖力量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成果。希望这样的作品能够激励更多的孩子学会感恩、学会付出,让爱与责任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同时,也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关注到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