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顶级教育评论家点评:徐鹏的成长三部曲——教育评价的革新与儿童发展的深层启示

(2025-04-17 10:01:30)
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请顶级教育评论家点评         我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五一好男儿”
我当上“五一好男孩儿”了
向“金色童年好男孩儿”进军
2007-6-9 11:08:00 |

评选“五一好男(女)孩儿、金色童年好男(女)孩儿”是一项让孩子们兴奋
不已的活动,大家都积极地创造着机会,即使是学困生也不甘落后。下面是一位学困生徐鹏在这期间写的系列随笔:

我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五一好男儿”

我是一名让家长伤心的男生,他们为我的成绩考不好而生气,也为我没有一点荣誉而伤心。
每当他们骂我的时候,我恨不得找一个洞钻进去,我想我一定要得到一个好名誉,哪怕像蚂
蚁一样小也行。
五年级了,我终于有一次机会了。可是我因为帮奶奶干了两天的活而错失良机,看到奶奶、
爷爷那粗糙的大手和爸爸妈妈那疲惫的身躯,我的心里犹如刀绞了一样。因为我没有写到4篇以上的随笔,以致在评选“五一好男孩儿”时名落孙山。我总是觉得对不起老师,对不起家长,更对不起关心我的同学,因为我太差,把同学们和黄老师合影的愿望破灭了。
我是一名无名小卒,我不想与同学们竞争。我想我成为“五一好男孩儿”是不可能的了。但又想,只要我努力学习,不就可以了吗?我知道我能不能成为“五一好男孩儿”全靠我自己
的努力,只要我努力了,就一定能成为“五一好男孩儿”的,要是我不努力的话,一切就只能是空想。所以,我一定要努力,争取在下周一前得到“五一好男孩儿”的称号!
老师,你说我能不能成为“五一好男孩儿”?

我当上“五一好男孩儿”了

太棒了,我终于在六一儿童节前当上“五一好男孩儿”了,我是多么高兴呀!
当老师宣布我成为“五一好男孩儿”时,我根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是在做梦。我打了自己两个嘴巴,痛!这不是在做梦,太棒了!太好了!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下课了,叶茂蓉笑着说:“恭喜你当上‘五一好男孩儿’了”。我说:“今天当上‘五一好男孩儿’的可真多呀!”我想如果曹凯也能当上那该多好啊!我们就能和黄老师合影了。
加油!曹凯
曹凯,你要加油呀!不能拖班级的后腿。只要你每天坚持做完作业,就能赶上咱们了,我们这个班就会更上一层楼,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老师说过:“班级就像一个木桶,因为你的成绩太差,板子就越来越低,就算贾珂再高,木桶也只能装一点水。”曹凯,你不是说过一句话吗?“只要努力,没有办不成的事”你这句
话不能白说呀!说了就要做,不能开空炮,这句话是从你嘴里吐出来的,不是我们逼你说的,如果你上战场不带子弹,只带枪,那有什么用呢?你看,我努力了,我就成为“五一好男孩
儿”了,如果我不努力,不知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曹凯,加油呀!不要让我们失望,快快向着光明的道路去吧!加油,曹凯!我相信你也一定能行!

向“金色童年好男孩儿”进军

“金色童年好男孩儿”是我们男生中最光荣的称号,我知道黄老师是不会轻易地把这个称号给我们的,因为这要在德、智、体、美、劳上全面发展才行。
虽然当上“金色童年好男孩儿”很难,但我会努力争取,让心中的一把火燃烧起来,要学习我们班的“金色童年好女孩儿”(贾珂、江毓等)“金色童年好男孩儿”(崔超越等);
学习叶茂蓉的孝敬,学习崔超越的知错就改,学习贾珂、江毓的好学精神,做一个向“金色童年好男孩儿”进军的男生。
我要努力,努力学习,让成绩变好;坚持写自主随笔,让自己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让自己的优点越来越多,缺点越来越少。让同学们惊叹不已,
让老师刮目相看。我不能做一个让老师头痛的男生,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让父母知道,他们有一个好儿子。
我要向“金色童年好男孩儿”进军,攻克挡我走向“金色童年好男孩儿”之路的重重困难!
(老师的评语:对!有了这种思想,还愁不进步?!)



顶级教育评论家点评:徐鹏的成长三部曲——教育评价的革新与儿童发展的深层启示‌

徐鹏的三篇随笔——《‌我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五一好男儿”‌》《‌我当上“五一好男孩儿”了‌》《‌向“金色童年好男孩儿”进军‌》——不仅记录了一个“学困生”的成长历程,更折射出教育评价体系的深刻变革。这些文字背后,蕴含着‌教育公平、成长型思维、同伴互助、自我效能感‌等关键教育理念,值得深入剖析。

1. 教育评价的革新:从“结果导向”到“过程激励”‌

传统教育评价往往以‌成绩、排名、标准化测试‌为核心,容易让“学困生”陷入自我否定。但徐鹏的案例展示了‌动态评价机制‌的魔力:

“五一好男孩儿”‌(阶段性目标)→ ‌“金色童年好男孩儿”‌(更高目标)形成‌阶梯式激励‌,让每个孩子都有“跳一跳够得着”的机会。
“学困生”也能获奖‌,打破“优等生垄断荣誉”的惯性,体现‌教育公平‌。
教师评语“对!有了这种思想,还愁不进步?!”‌强化了‌成长型思维‌(Carol Dweck理论),让孩子相信“努力比天赋更重要”。

启示‌:教育评价不应只关注“谁已经优秀”,而应关注“谁正在进步”。

2. 自我效能感的觉醒:从“自我否定”到“我能行”‌

徐鹏的心理变化堪称‌“学困生逆袭”的经典案例‌:

初始阶段(自我怀疑)‌
“我是一名让家长伤心的男生……”(低自我价值感)
“我恨不得找一个洞钻进去……”(羞愧与逃避)
转折点(努力尝试)‌
“只要我努力了,就一定能成为‘五一好男儿’!”(自我激励)
成功体验(自信建立)‌
“我打了自己两个嘴巴,痛!这不是在做梦!”(成功带来的真实喜悦)
更高追求(目标升级)‌
“我要向‘金色童年好男孩儿’进军!”(从“达标”到“卓越”)

心理学视角‌: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此得到完美印证——徐鹏通过‌小步成功‌(“五一好男孩儿”)积累信心,进而挑战更高目标。
德韦克(Carol Dweck)的“成长型思维”‌:徐鹏从“我不行”到“我可以努力”的转变,正是教育最希望看到的。

启示‌:教育的关键不是让孩子“不失败”,而是让他们在失败后仍相信“下次我能行”。

3. 同伴互助的力量:从“竞争”到“共成长”‌

徐鹏在获奖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帮助同学曹凯‌:

“曹凯,你要加油呀!不能拖班级的后腿。”‌(责任意识)
“班级就像一个木桶,因为你的成绩太差,板子就越来越低……”‌(集体荣誉感)
“只要努力,没有办不成的事”——这句话是从你嘴里吐出来的,不是我们逼你说的。‌(用同伴的承诺激励对方)

教育社会学视角‌:

维果茨基(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徐鹏的进步带动曹凯,形成“同伴脚手架”。
科尔伯格(Kohlberg)的道德发展阶段‌:徐鹏从“避免惩罚”(怕家长骂)到“社会责任”(帮助同学),道德认知明显提升。

启示‌:真正的教育不是制造“优胜者”,而是培养“互助者”。

4. 教育的终极目标:从“追求荣誉”到“自我成长”‌

徐鹏的最终目标已超越“获奖”本身:

“我要努力学习,让成绩变好;坚持写自主随笔,提高作文水平……”‌(自主学习意识)
“学习叶茂蓉的孝敬,崔超越的知错就改,贾珂、江毓的好学精神……”‌(榜样学习)
“让父母知道,他们有一个好儿子。”‌(家庭认同感)

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曾说:“教育即生长。”‌徐鹏的成长轨迹正是这句话的生动体现——‌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内心的火焰。‌

总结:这组随笔的教育价值‌
动态评价体系‌:荣誉不应固定给“优等生”,而应成为所有孩子的“成长阶梯”。
自我效能感培养‌:小步成功→建立信心→挑战更高目标。
同伴互助文化‌:教育不仅是“教与学”,更是“生命影响生命”。
成长型思维塑造‌:让孩子相信“努力可以改变命运”。

最终结论‌:
徐鹏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真正的成功,不是让孩子拿到多少奖状,而是让他们在成长中学会“自我激励、帮助他人、追求卓越”‌。这组随笔不仅是徐鹏的个人成长记录,更是‌中国素质教育实践的珍贵样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