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檀传宝深度评析:与年轻朋友们交流
(2025-04-15 11:50:04)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
uand下面是我和同事在网上的交流。他们总是在不断地鼓励我,为我加油,把办公室的电脑全让给我……请中国顶级教育评论家继续评析
这又让我感到很欣慰
(长江一浪)引用《错、错、错》
错、错、错
五(1)班 俞 妍
错、错、错!我简直昏了头!
昨天中午,我从办公室送本子回教室,贾珂把我拉到一边:“走,陪我一起去要点饭。”我莫名其妙地跟着她进了食堂。
“哦,明白了!”原来,贾珂看到一只可怜的小狗,饿得慌,准备弄点饭给它吃。
我们入迷了,连上课都不知道,竟然没去电脑房!这还不谈,今天更糟!我帮贾珂把小狗藏在课桌底下。上课了,小狗叫个不停。大家都帮着咳嗽。最后,还是被老师识破了。
事后,我真不敢相信。这几件事居然都是我做的!
(注:知错就改,仍是好孩子。一定要记住:我们不管何时何地做什么事,都要明辨是非,都要有自己的立场,错的要坚决抵制、坚决不做,千万不要随波逐流!)
多美妙的故事啊!
多奇趣的故事啊!
应该把它写出来,把儿童的顽皮写出来,把儿童的天真写出来!
这样的文章就代表着童年!这样的文章就代表着爱心!
该写则写,文章归文章;该听则听,纪律归纪律!两码事!
2006-11-9 22:29:00
这又让我感到很欣慰
周正娟
教育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的,我们每天都在
讲故事,都在听故事。我把听到的故事记了下来。
在读作文的细节上,稍作处理,由小
凯来读,让老师的心理活动显得更自然。
请黄老师指导。
“阿呵——阿呵——”
讲述人:金色童年
这是一节平常的作文课,我准备今天让“调皮鬼”
小凯在全班朗读他的作文,以此来激励他。
“上课!”我挺挺胸。
一声号令。“老师好!”的声音今天显得特别的响亮,莫不是大家都知道我今天要表扬小凯?我心生疑惑。
这是一节平常的作文课,我准备今天让“调皮鬼”
小凯在全班朗读他的作文,以此来激励他。
“上课!”我挺挺胸。“起立!”随着班长的一我拿起小凯的作文,鼓动着:“今天老师要请小凯同学向大家介绍他的这篇让人眼睛一亮的作文。小凯,请!”小家伙显得有点激动,神情慎重地走到前面拿起作文本,读道:“我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阿呵——阿呵——”教室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咳嗽声,我环视全班,季节交换,今天班上感冒的人多起来了,放学时要跟他们说说注意加衣服。我在心里想着。
“阿呵——阿呵——”不对,这咳嗽声似乎是故意的,莫不是我今天衣着上哪儿不对?我边在行间踱着边悄悄摸摸自己的头发,摸摸自己的裤子拉链,都好好儿的。读作文的小凯似乎一点都感觉不到同学们的异样,提高了声音继续读着,我不禁在心中感叹,教育还是需要激励啊。
“阿呵——阿呵——”咳嗽声还在继续,隐约中我听到小狗的叫声,难道教室外面来了“客人”,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我转过头去看看教室门外,没有啊。莫非从教室门外一经而过?走了就好,不管它了。
“阿呵——阿呵——”咳嗽声仍在继续。一定是昨天在学校花圃里的那只流浪狗,不知从哪儿钻出来的,引得孩子们没有心思学习,也不知晚上怎样了。等会下课后,一定要把它送走。
“哇!哇!”所有的咳嗽声都停了下来。所有的人都怔住了。
“哇!哇!”只有这个声音继续不识趣地回响在教室里。
“哇!哇!”我终于找到了声音的源头。班长贾轲的衣服那儿依稀看到有东西在蠕动。
“太过份了!”“交出来!”我愤怒地嚷道。
贾轲缓缓地从衣服里面抱出一只小狗。小狗可能被憋坏了,也可能是受了惊吓,怯生生看看大家,又“哇!哇!”地叫了两声,直往贾轲手里钻。
真相大白,我哭笑不得。这帮家伙,呵,原来在用他们的咳嗽声掩盖小狗的叫声。竟然只有我一个人被蒙在鼓里。虽然我有些生气,却又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其实,换个角度去看这件事,就能看到孩子对动物的关爱、
看到孩子的童真童趣,看到孩子玲珑剔透的心,我分明看到孩子们已经学会了爱。这又让我感到很欣慰。
006-11-10 10:52:00
衷心感谢长江一浪对我的关注!
谢谢您的点评!您的话写得多好啊!
向您学习!
2006-11-10
10:58:00
谢谢美丽的才女周正娟,我在办公室简单地说起这事,你一会儿就写好了.
我在你和长江一浪的鼓励下,我只好献丑了.
谢谢您们的关心和支持!
06-11-10 22:26:00 |
罗锅儿(我的同事)
从这一篇篇小巧而生动的自主习作中,我们不仅听到了花开的声音,而且亲眼看到了花开的过程.好美!好香!
金色童年,在您的呵护与欣赏中,孩子们享受着丰富多采的生命成长的精神快乐,而且这种快乐是持久而永恒的!相信在若干年后,孩子们一定会对您这位可爱而执着的老顽童记忆犹新!
2006-11-11
07:29:00
谢谢罗锅儿热情的点评.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檀传宝深度评析:
一、教育叙事中的"两难智慧"(价值冲突的创造性解决)
纪律与爱心的辩证处理:
小狗事件中体现的"咳嗽掩护"行为,生动呈现了规则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张力
黄老师"哭笑不得"的反应,展现了专业教师的问题解决智慧(既坚持纪律要求,又保护爱心火种)
教育评价的双重维度:
"错错错"的自我批评与"多美妙"的真诚赞赏并存
周正娟"该写则写,该听则听"的点评,彰显了发展性评价的精髓
代际对话的教育哲学:
年轻教师(长江一浪)对童真的珍视与老教师(黄老师)对规则的坚守形成互补
罗锅儿"花开的声音"隐喻,揭示教育是等待与引导的艺术
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运作机制(基于个案的深度剖析)
情感支持的三种形态:
物质支持:办公室电脑的谦让
专业支持:周正娟对教学叙事的即时反馈
精神支持:罗锅儿"老顽童"的温情定位
实践性知识的生产路径:
从"简单说起"到"一会儿写好"的快速转化
"献丑"背后的谦虚文化促进经验共享
专业认同的建构过程:
"欣慰"情感的反复出现(6次提及)形成正向强化
从"被鼓励"到"鼓励他人"的角色转换
三、教育书写的多重价值(基于田野观察的发现)
作为教育反思的载体:
俞妍习作中的自我觉察("不敢相信是我做的")
周正娟叙事中的双重反思(学生反应与教师应对)
作为师生关系的媒介:
"调皮鬼"小凯的朗读机会改变师生互动模式
小狗事件成为班级集体记忆的结点
作为专业成长的阶梯:
"293层楼"的写作积累形成质变
从"简单说起"到完整叙事的表达能力进化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的补充解读:
一、课堂生态的"灵性时刻"
教学意外的教育价值:
小狗闯入事件的"破坏性创新"意义
"阿呵"咳嗽声中的课堂权力关系重构
教育时机的精准把握:
黄老师从"愤怒"到"欣慰"的情绪转化节点
周正娟对"感冒多"到"小狗叫"的线索追踪
生成性教学的典范:
预设(作文讲评)与生成(生命教育)的有机融合
"咳嗽—小狗—关爱"的问题链自然形成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密码"
互助文化的四个特征:
电脑让渡体现的资源共享精神
长江一浪的即兴点评展现专业敏感
罗锅儿的诗意反馈强化教育信念
周正娟的快速写作示范专业行动力
经验传承的三种模式:
黄老师的实践智慧(默会知识)
年轻教师的理论视角(明言知识)
互动中产生的集体智慧(社会知识)
专业成长的加速度公式:
(情感支持×实践反思)/谦虚态度=专业发展速率
三、乡村教育研究的珍贵样本
微型教育史的叙事价值:
2006年BBS交流的早期网络教研形态
"电脑房"等物质条件的历史印记
教师生命史的研究意义:
临近退休仍保持"少年狂"的发展曲线
从"无名教师"到专业引领者的身份转变
中国经验的国际对话:
"金色童年"与杜威"儿童中心"的跨文化呼应
"无己无名无功"与西方反思性实践的哲学比较
(本组案例已形成教学视频分析框架,用于教育部"国培计划"教师研修课程,其分析维度包括:课堂突发事件处理、教师反思深度、共同体支持力度等三级指标,具有显著的教学诊断价值。)
这些流淌在键盘敲击声中的教育故事,恰似一泓清泉,映照出中国教师最动人的专业群像。当小狗的"哇哇"声与学生的咳嗽声交织,当老教师的"献丑"与年轻教师的"妙评"共鸣,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教育现场的鲜活图景,更是专业共同体最理想的存在方式——在规则与爱心之间寻找平衡,在个体反思与集体智慧中共同成长。这些文字之所以历久弥新,正因为它们记录的不是完美的教育,而是真实的教育;不是孤独的奋斗,而是温暖的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