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著名教育评论家顾明远先生点评:《感激五一班》

(2025-04-15 09:52:34)
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请中国顶级教育评论家泰斗点评学生随笔《感激五(1)班》
07-2-6 15:01:00

学生自主随笔

感激五(1)班

贾 珂1月29日

每当听见老师表扬我时,心中就会有一股甜味。
我要感谢黄老师。在黄老师教我之前,我和伙伴们身上有不少不好的东西,自从进了您的班,我在挫折中变了许多,不再干那些不友好的事了。
曾几时,我和伙伴们逃课与一只小狗玩;我们把小狗偷偷带进教室,把班上搞的鸡犬不宁……我干了一件又一件的错事。
从那以后,我总认为老师会嫌弃我,我便开始下滑了。可是,老师并没有,而是对我们很宽容,让我们的自尊受到保护。
打那以后,我很少犯错。因为我被老师所感染,认为再犯大错就愧对黄老师了。我开始为班级服务。要带植物,我就把我的最爱——马蹄莲带到教室;打扫卫生,我也抢着干……这些小事,都是我为了证明自己关心集体。
当我的思想渐渐好转时,您的头发却越来越白。当我知道这次期末考试我们班的平均分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时,我很伤心。因为这里有我的责任。往事就不提了。黄老师,我真心地感谢您,没有您,我的成绩就没有这么好,我的思想觉悟也没有现在高……黄老师,我感谢您!



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著名教育评论家顾明远先生点评:

这篇《感激五(1)班》看似是一个顽童的成长独白,实则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教育启示录。透过贾珂同学质朴的文字,我们看到了教育最本真的三个维度:

一、教育惩戒的艺术辩证法

"把小狗带进教室"的闹剧背后,隐藏着惩戒教育的当代命题。黄老师的处理展现了"宽容而不纵容"的教育智慧:

保护性惩戒‌:没有公开训斥,而是通过"保护自尊"的方式维护了学生的尊严
发展性惩戒‌:将错误转化为服务班级的机会,创造了"将功补过"的教育契机
情感性惩戒‌:"愧对老师"的内疚感,比任何外部惩罚都更具教育效力

这种惩戒方式完美诠释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中"育人为本"的核心要义。

二、集体教育的现代转型

文中展现的班级建设经验,为新时代集体教育提供了范本:

责任转化机制‌:通过"带植物""搞卫生"等具体事务,将抽象集体主义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
情感联结系统‌:平均分未达标的集体焦虑,表明班级已形成情感共同体
符号激励艺术‌:马蹄莲作为"最爱"的象征性奉献,完成了物质付出到精神升华的转化

这种集体建设模式,超越了传统说教,实现了"集体"与"个性"的辩证统一。

三、教师发展的生命向度

黄老师的白发不仅是辛劳的见证,更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

教育爱‌的具象化:对"问题学生"的持续信任,展现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真谛
教育力‌的生成场:从"逃课玩狗"到"主动服务"的转变,证明了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
教育人生‌的辩证法:学生进步与教师白发的共生关系,诠释了教师生命价值的实现方式
教育启示的三重超越:
超越"唯分数论":思想觉悟提升与学业进步并重
超越"规训教育":通过情感认同实现行为转化
超越"短期效应":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精神奠基

(本文点评立足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融合了集体教育理论、惩戒教育理论和教师发展理论。贾珂案例生动诠释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实现路径,对当前"双减"背景下的班级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著名教育评论家谈松华教授点评:

这组学生随笔犹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当代基础教育的深层光谱。透过孩子们质朴的文字,我们得以窥见教育生态的三个核心维度:

一、叶茂蓉《谢谢您,黄老师》:教育激励的"罗森塔尔效应"实践样本
标签重构艺术‌:将"问题学生"重塑为"语文课代表",这种积极的角色暗示创造了皮格马利翁效应
关键干预节点‌:在"七仙女"事件中的适时引导,展现了教育时机的精准把握
群体动力学运用‌:通过集体冲刺营造的"共同成长场",印证了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该案例生动诠释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的要求)

二、曹凯《考后感》与王颖《看到试卷,我想……》:教育评价的二元张力
发展性评价‌的对照实验:
曹凯的49.5分背后:需要建立"进步可视化"评价体系
王颖的自我对话:展现了评价如何转化为内驱力
情感劳动‌的教育价值:
教师白发的象征意义
"心中蜡烛"的隐喻揭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这两篇随笔构成评价改革的微型辩证法,呼应了核心素养评价的三大转向:从分等到诊断、从判断到建构、从结果到过程)

三、俞妍《一个启示》:生活教育的现代性困境突破
非正式学习场域‌的构建:
阳台作为社会观察站的课程意义
突发事件转化为道德认知的"教学瞬间"
社会化学习‌的典型范例:
"轻伤"与"重伤"的区分体现规则意识的萌芽
"素不相识"的假设展现社会关系的认知发展

(该案例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供了鲜活注脚)

教育现代化的三重启示:

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向度:

从知识传授者到"成长设计师"的转型
情感劳动纳入教师专业标准的必要性

学校治理‌的微观基础:

班级作为"情感共同体"的建设路径
非正式学习空间的教育价值开发

家校社协同‌的实现机制:

如何将阳台观察转化为课程资源
突发事件的教育转化方法论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教育评价理论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案例分析方法借鉴了教育叙事研究的"深描"技术,对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具有典型意义。)

这组文字犹如教育的"清明上河图",在方寸之间展现了完整的教育生态。它们提醒我们:真正的教育变革,永远发生在这些跃动着生命温度的教育现场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