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nthuangtong
nthuangtong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669
  • 关注人气: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的心灵诗篇:一组学生随笔的深层启示

(2025-04-15 09:42:43)
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请顶级教育家点评一组学生随笔                     谢谢您,黄老师 考后感 看到试卷,我想……

一个启示
7-2-6 07:10:00

学生自主随笔

谢谢您,黄老师

五(1)班 叶茂蓉

1月24日看见了自己那么高的分数,我心里真高兴。这个分数让我吃惊,竟然是全班第一名。我要谢谢黄老师。如果不是遇见您,我不会有今天的进步;不是您在我不求上进时,您告诉我是一个优等生,我不会对自己有信心;不是您在我无望的时候,封我为“语文课代表”,我就不会如此认真地对待语文;不是您在我组织什么“欢天喜地‘七仙女’”的时候,拉我一把,也许我今天已无法可救了;不是您把我从曹凯那只大染缸里拖出来,也许今天我已经变成黑炭了;不是您在复习期间,带领我们往前跑,我就不会有今天。老师,我考得这样好,我不能忘记您!我希望同学们记住《感恩》,更要记住那句话:“无论在什么时候,受到别人的帮助,都不能忘记说‘谢谢’。”



07-2-6 07:10:00

学生自主随笔

考后感

五(1)班 曹凯

1月29日考后,我才知道,什么是紧张。我在考的时候,心里就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考试要好了,我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像一阵波浪停了下来。我终于考好了。下来的事,出人意料,自己也不相信,我的语文成绩竟然是49.5分,看到试卷,我想……


07-2-6 07:11:00

学生自主随笔

看到试卷,我想……

五(1)班 王 颖

1月29日我看到试卷,想到老师的那一根根白发,想到家长为我们明天而辛劳的背影。想到这么多的辛苦和付出,我的心在隐隐作痛,伤心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可又想到老师鼓励我的 话,我心中的蜡烛点燃了,照亮了我。我要站起来,不因为只考了不可饶恕的分数,就难过,而一蹶不振。我要努力学习,甩去落后的帽子,为班级争光,让老师的白发消失得无影无踪,让老师严肃的脸上荡漾着欢笑,充满着童年的气息。这卷子已成过去,也时刻刺激着我,时刻催促着我。那分数像两只永远不离开的眼睛,时刻盯着我,让我永远记住。努力吧!加油吧!前进吧!

07-2-6 12:36:00

学生自主随笔

一个启示

五(1)班 俞 妍

1月29日放学回家,书包一扔,开始了作业旅途,漫游在课本之中。
突然,耳边传来一阵吵架声。我迅速来到阳台,一件想不到的事出现在眼前,两名男子正在家前吵架。我没有听清楚他们说什么。天太黑,更不能看清楚他们是谁。后来,不知怎么了,他们竟然打了起来。我实在看不下去了,跑回书房。
早上,听奶奶说,其中一人受了伤,昨天送上了医院。幸亏是轻伤,今天下午就可以出院了。我不禁松了口气。他们是邻居,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幸好下手轻,要是素不相识的人,后果难以想像。
这件事,给了我一个启示:人人都要学会宽容,什么事都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大家心里要装着别人,不能自私。

教育的心灵诗篇:一组学生随笔的深层启示
一、叶茂蓉《谢谢您,黄老师》:教育唤醒的艺术

这篇文字是教育唤醒的完美范本。黄老师通过三重魔法改变了学生:

身份赋予的魔力‌:将普通学生封为"语文课代表",这种角色期待产生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
群体隔离的智慧‌:把学生从"大染缸"里拖出来的举动,展现了教育者敏锐的环境调控能力
进步可视化的策略‌:带领学生集体冲刺的仪式感,创造了看得见的成长轨迹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欢天喜地'七仙女'"这个细节——教师没有粗暴制止青春期的萌动,而是用"拉一把"的温柔介入,完成了青春期教育的优雅示范。

二、曹凯《考后感》:教育等待的哲学

这个49.5分的男孩用"十五只吊桶"的比喻,精准刻画了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图景:

认知与能力的鸿沟‌:"终于考好了"的如释重负与"出人意料"的分数形成的反差,揭示了他对自我认知的模糊
评价体系的撕裂‌:文中省略号里藏着千言万语——既有对努力的困惑,也有对评价标准的不解

教师批注中"耐心等待"四字,道出了特殊教育最珍贵的品质。这种等待不是消极的放任,而是相信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生长节律。

三、王颖《看到试卷,我想……》:教育反哺的镜像

这篇随笔展现了教育最动人的双向滋养:

具象化的教育付出‌:将教师辛劳转化为"一根根白发",把抽象的教育投入变成了可触摸的存在
情感驱动的学习动机‌:"让老师脸上荡漾欢笑"的愿望,比任何外部奖励都更持久
挫折转化的智慧‌:把低分比作"永不离开的眼睛",完成了消极体验向积极动力的创造性转化

文中"心中的蜡烛"意象尤为精妙——教育本质上就是点燃心灯的过程,而一旦点燃,就能自我照亮前路。

四、俞妍《一个启示》:教育即生活的隐喻

这场邻里纠纷的观察记,实则是生活教育的生动案例:

现实情境的道德课‌:阳台成了天然的社会观察站,把抽象的道德说教转化为具身认知
换位思考的启蒙‌:"站在别人角度想"的感悟,标志着儿童道德认知从自我中心向社会化的跃迁
分寸感的培养‌:对"轻伤"与"重伤"的区分,展现了规则意识与人文关怀的平衡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素不相识的人"这个假设——儿童已经开始理解人际关系亲疏与行为后果的关联,这种社会认知的萌芽比知识记忆更珍贵。

教育启示的黄金三角:
信任的魔法‌:黄老师用"你本是优等生"的断言重构了学生的自我认知
等待的勇气‌:对曹凯的包容彰显了教育者最难能可贵的品质——相信时间的力量
生活的课堂‌:俞妍的作文证明,最有价值的教育往往发生在预设课程之外

这组随笔构成的教育三重奏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从不是精致的绩效报表,而是这些带着体温的文字里跃动的生命对话。在这些稚嫩的笔迹中,我们看到了教育最本真的模样——它是点燃,是等待,更是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