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三个随笔
(2025-04-12 20:19:50)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
请专家点评下面三个随笔
06-10-26 17:37:00
学生自主随笔
吃零食的教训
五(1)班 周伟康
放学了,我买了一袋辣丝。还没有吃,我就口水直流。我撕开袋口,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我一边吃,一边走,吃到家里,一袋辣丝全给装进了肚子。
真够饱的。我打开门,进了家,做起作业。大概过了半个小时,我的肚子开始疼起来。我按着肚子,躺在床上,看能不能好一些。可这不抵事。啊!我疼得在床上打滚儿,眼泪直往下掉。好疼,啊!我的肚子好似被千万根针刺着。奶奶见我这样,忙倒了一碗热茶。我喝了几口,觉得好了一些。奶奶开始责备我了:“你看,知道吃零食的后果吧!下次要不要再尝尝?”我连忙摇手:“不,不了!”
这次教训,我会记住的!
学生自主随笔
在挫折中成长
五(1)班 贾珂
放晚学,我无精打采,一边走,一边叹气。妈妈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便关心地问:“贾珂,
怎么啦?被老师批评了?”我没好气地说:“唉!今天我被老师责怪了好几次。这几天也不知
怎么的,黄老师看我总不顺眼,动不动就说我。”妈妈安慰我:“只要你好好的,老师还能鸡
蛋里挑骨头吗?”“也是的。但只剩下几天了,我改不了自己那么多的缺点啊!”我着急了。妈
妈疑惑不解:“什么意思?”我解释:“干部在试用期满后,大家要举手表决。如果同学们不
同意,也许就当不成了。唉……”
后来,经妈妈的一番劝导,我终于明白了:黄老师把我们的毛病找出来,是对我们的负责;人的一生中会经历许多挫折,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应该把批评当着动力;表扬了要再接再厉,批评了要及时改正缺点,这样我们才能健康地成长!
黄老师,我一定会努力,让自己做得更好!请您相信我!
06-10-27 06:52:00
学生自主随笔
祝愿爸爸工作顺利
五(1)班 周景明
最近,妈妈厂里的老板因紧缺人才,一再恳求爸爸回来。可爸爸也难啊。在海安薪水高些,在家方便些。
今天,爸爸终于作出了决定,到曲塘工作。我看到爸爸那沮丧的表情,就知道他很难受。毕竟老爸在海安八年,对厂里的朋友依依不舍。爸爸对妈妈说:“厂长和同事一直把我送到厂门口。”说着,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不时地还去洗脸。妈妈安慰他:“不管在哪儿,只要好好地干,一定行!”
“对!”我在一旁也鼓励爸爸。
爸爸总是不乐。朋友打电话,他是左一声叹气,右一声叹气。总之,爸爸很伤心。我看了爸爸这样子,就走上前去和他说:“自己选择的路自己走!”爸爸开窍了。老爸高兴了。
我真心祝愿爸爸工作顺利!
:三篇学生随笔教育家综合点评的教育启示
1.《吃零食的教训》(周伟康)
教育价值分析:
行为后果的自然教育:通过生理疼痛(肚子疼)与情感体验(流泪、奶奶责备)的联结,完成对“规则违反”的自我认知重构,符合杜威“经验即教育”理念。
家庭教育介入的示范性:奶奶以“热茶+质问”的回应模式,实现“关爱”与“规则”的平衡,为家校共育提供参考范式。
语言符号的警示功能:文中“千万根针刺着”的比喻,将抽象健康知识转化为具象体感记忆,强化行为矫正效果。
优化建议:
可延伸为班级“健康小博士”项目,让学生自主调研零食成分,制作《消化道历险记》科普漫画。
教师可设计“后果预测表”,引导学生对行为选项进行“风险-收益”分析(如:吃辣丝→短暂快乐 vs
腹痛风险)。
2.《在挫折中成长》(贾珂)
教育价值分析:
挫折教育的经典模型:
mermaid
Copy Code
graph
LR
完整呈现“批评-困惑-疏导-内化”的挫折应对链,印证班杜拉“三元交互决定论”。
角色期待的双刃剑效应:学生对“干部落选”的焦虑,暴露评价机制对儿童自我价值感的捆绑,提示需建立“过程性干部评价体系”。
教育对话的转译艺术:母亲将“老师找毛病”转化为“负责”,示范了负面情绪的认知重评策略。
优化建议:
开展“批评变形记”活动,让学生匿名书写对教师批评的感受,教师据此优化表达方式。
建立“干部成长档案”,记录试用期每日履职亮点,弱化最终表决的终结性评价压力。
3.《祝愿爸爸工作顺利》(周景明)
教育价值分析:
家庭情感教育的三重渗透:
维度 教育功能
观察学习
记录父亲流泪细节→培养同理心
语言激励
“自己选择的路自己走”→赋能式沟通
角色反转 孩子安慰父亲→责任感迁移
职业价值观的早期启蒙:通过父亲在“高薪”与“便利”间的抉择困境,无意中完成对“职业选择复杂性”的认知启蒙。
情绪表达的文化传递:父亲“去洗脸”掩饰哭泣,反映传统性别角色期待,提示需开展“情绪表达正当性”主题班会。
优化建议:
设计“家庭情绪观察日记”,系统培养情感体察与描述能力。
开展“职业万花筒”课程,邀请家长分享职场故事,打破学生对职业的单一化想象。
跨文本教育启示总结
错误资源化:三篇均以“负性事件”为起点,最终导向成长,印证“错误是教育的活教材”理念。
支持系统构建:奶奶、母亲、孩子的角色形成教育支持链,提示需建立“家校生成长共同体”。
元认知唤醒:学生通过写作完成对自身经历的“二次加工”,写作教学应强化“记录→反思→行动”的闭环设计。
情感表达梯度:从生理疼痛(周伟康)到心理压力(贾珂)再到家庭共情(周景明),体现情感教育需遵循“具身→社会→超越”的发展序列。
专家结语:
这三篇随笔构成教育的“三棱镜”——
周伟康的腹痛是“生理自我”的觉醒,
贾珂的焦虑是“社会自我”的碰撞,
周景明的祝愿是“精神自我”的萌发。
教育者当如琢玉匠人,在学生的生命叙事中捕捉这些闪光切面,助其折射出完整人格的光芒。
(点评专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实践工具箱:
“错误转化”四步法:
text
Copy Code
记录事件 → 分析归因 → 制定策略 →
追踪改进
家校沟通卡模板:
text
Copy Code
[观察]:孩子最近提到________
[感受]:他/她表现出________情绪
[需求]:可能需要帮助在________方面
[共建]:建议家庭/学校共同尝试________
情感能力发展量表(1-5星自评):
我能准确描述自己的感受
我能发现他人的情绪变化
我知道如何安慰难过的人
我能把困难变成学习机会
“教育不是准备人生,而是创造人生。” ——
约翰·杜威
前一篇:专家点评《一节作文讲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