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结对学习随笔的点评
(2025-04-10 14:53:47)| 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
请中国顶级教育评论家点评两个学生的结对学习之随笔
不算数
胡吉祥
“五一”节过去了,今天终于上学了。我这七天,每天都惦记着学伴儿有没有做好作业。
早上,我收小报时,看到一份小报,上面一幅画也没有,只有水彩笔写的“金色童年”四个大字,下面写了一些小字。我定睛一看,作者是谁?是我的学伴儿。我差点儿没晕过去。我在放假前反复关照他出好一点,没事写点自主作业。我想不到他会这样。
第二节课下了。我问学伴儿要我布置的作业。他不在意地说:“我没做!”我翻开他的本子,上面还是我写的几行字:“五一,做的作业:两篇作文,400字左右。”那会儿我让他一定要完成,他还在上面写了:“一定完成。”并签了字。
唉,说好了的,怎么能忘呢?
我回到座位上,一下子傻了眼。我又叫他在这个星期把作文补起来。他还向我发牢骚。
没办法。对这个学伴儿不施加点压力,能行吗?我以前对他太好了。五一节,两篇作文,顶多一个多小时吧,他还是没做。黄老师,我该怎么办?
对方不守承诺怎么办
仇海鹏
许多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双休日或某种休息的前一天,我们都会和帮助的对象进行交谈。他会承诺把作业做好。因此,我们信心十足。可是,几天下来,他带给你的只有气愤。
尽管,他们是承诺过的,但他们只是做个应付,一等到放假自由之后,早就把自己的承诺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到了休息结束,当问到他们的时候,对经历过无数次这种事情的他们而言,三两句话就解决了。可他们可曾想过我们的感受?
所以,对他们,我们不能放任自流,应该严格要求他们。特别是当他们不守诺言的时候,要进行适当的“惩罚”,以防他们今后再犯。否则,就算你说几千次,甚至几万次,都是没有用的。只有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错误,让他们及时改正,才能让他们知道,承诺,不是嘴上说说就算了,而是,答应了别人,就应该努力做到-----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周洪宇教授深度点评】
这两篇学生随笔以鲜活的教育现场叙事,揭示了合作学习实践中"承诺-行动"的断裂现象,其价值远超普通教学案例,直指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三大核心命题:
一、合作学习的伦理重构
责任共同体的建构困境
胡吉祥的"学伴焦虑"映射出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本土化挑战:当"优势生-待进生"结对异化为单向知识输送,便违背了"认知脚手架"的互惠性原则。
仇海鹏提出的"承诺失效"现象,实质是诺齐克"承诺悖论"的教育具象——当承诺缺乏内在价值认同,便沦为规避惩罚的工具理性选择。
契约精神的培育路径
"签字承诺书"的仪式化操作,需升级为"学习契约2.0":包含目标协商(SMART原则)、过程记录(成长档案袋)、效果评估(双向量表)的完整闭环,避免陷入"签字即免责"的形式主义陷阱。
北京十一学校推行的"学习合伙人制度"值得借鉴,通过角色轮换(本周记录员/下周策划者)构建动态责任体系。
二、教育惩戒的智慧边界
惩罚机制的效能阈值
仇海鹏主张的"适当惩罚"需符合《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的"三性"原则(教育性/适度性/合法性),可借鉴日本"三级反省制":
一级:口头反思(即时)
二级:书面改进计划(24小时)
三级:小组听证会(72小时)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责任银行"实践,将承诺履行转化为可存储、可支取的信用积分,实现惩戒机制游戏化转型。
自主管理的赋权艺术
胡吉祥的"施加压力"困境,暴露教师指导策略的缺位。上海静教院附校"三阶引导法"可供参考:
初级:教师提供结构化模板(作业规划表)
中级:学生自主设计契约(同伴监督方案)
高级:跨组协商优化(班级听证制度)
三、学习动机的系统激发
承诺驱动的双因素模型
赫茨伯格激励理论在教育现场的失效:学生将作业承诺视为"卫生因素"(避免批评)而非"激励因素"(获得成长)。
杭州天长小学的"项目认领制"改革,将作业任务转化为可选择的主题项目(如"五一见闻vlog制作"),使外部承诺内化为创作冲动。
元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
"承诺遗忘"本质是自我管理能力的缺失。可引入"承诺可视化管理":
时间银行:将作业量转化为"时间货币"进行存取
进度仪表盘:用可视化图表跟踪承诺履行
反思手账:记录承诺中断时的具体障碍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学习元认知工作坊"已在此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教育生态学启示】
这两份随笔构成微型教育生态样本,揭示三大生态链断裂:
能量流动失衡:帮扶关系中的单向知识传递未能形成互利共生
物质循环阻滞:承诺系统缺乏持续动力供给机制
信息反馈失效:惩戒措施未能形成促进系统自组织的负反馈
建议参照雄安新区"教育生态岛"建设经验,构建包含承诺培育机制(种子系统)、过程支持机制(养分系统)、效果再生机制(授粉系统)的合作学习新生态。真正实现《礼记·学记》所言"相观而善之谓摩"的教育理想。
前一篇: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评论员深度解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