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笔洗

标签:
收藏 |
元青花总是比较敏感的话题,它不像小众的宋代的单色釉瓷器。同时,青花瓷的窑变特征比较少,论证起来,总感觉内容比较空洞。我们就重点描述一下这件元青花笔洗的表象特征。
1、釉面包浆灿然。
以我这种,没有经过瓷器专业课程的学习,只是日常上手自己收藏的瓷器,初级瓷器爱好者来看,在青花瓷中,存世的元青花瓷器的包浆,使我们能够摸出来、能够看到、能够感觉到的包浆。我几乎在明、清青花瓷器中,分辨不出来包浆。
这件元青花笔洗的包浆肥厚,通过手的触摸,能够感到一层厚厚的膜,好像并没有接触到瓷器原本的釉面;同时,会感到非常的润泽、光滑,温润之极;观其表面光泽,明亮、内敛、沉稳、含蓄,不刺眼、不张扬、不晦暗,让人感觉非常养眼、非常舒服。
2、青花发色沉稳。
这个元青花笔洗,青花发色沉稳,看上去,青花颜色好像似渗入胎中,青花色彩深蓝,纯净,明亮,有一种古旧感、历史感自内而外散发。工匠为了表现花瓣色彩的深浅过渡,以及叶深花浅的效果,青花着色深浅相间,深色青蓝不黑,浅色透亮不灰,整个画面显得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没有任何漂浮的感觉。使用的应该是上等的苏麻沥青料。
3、苏麻沥青料造成的釉面特征明显。
之所以能够确定,该笔洗是使用上等的苏麻沥青料,除了色彩和明亮度之外,青花色深之处,吃进瓷器胎体之内,局部可以摸出凹凸不平。
通常说,这种苏麻沥青的浓郁笔画,造成的胎面凹凸,是造假者做不出来的一种特征。但是,针对每一个具体的器物,也还是需要观察,这些凹凸不平的地方,与青蓝色笔画的区域,是否是相符合的,是洁净的,是规整的,没有任何人为的二次加工的痕迹。
4、釉面平整,画面清晰,存世特征明显,没有任何做旧的痕迹。
本件元青花笔洗,是堤形的椭圆型器物。撇口,上口沿长21厘米,宽15.5厘米,高10厘米;底足长15厘米,宽12厘米。除圈足之外,里外满釉,外弧壁绘制青花,内弧壁及内外底的底釉微微泛青色,是元青花瓷器的主要底釉之一。
整个器件平整、明亮、光滑,一气呵成,没有任何二次处理、以及自然添附的迹象。明显是一件存世的精品。
5、器型饱满,造型大气,山形边口沿凸显元代蒙古民族风格;两个兽首彰显皇家或者王爷气度。整体形制像一个王冠。
http://s6/bmiddle/001eMedfzy7cAEyGEapf5&690
这种器型的笔洗,一看就是典型的元代蒙古民族风格,器型饱满,体积硕大,底厚、壁高、膛深,特别是这种山形边的口沿,是元代特有的装饰图案。
该笔洗两端的兽首,成型虽然模糊,但表象的含意十分明确,确实是兽首,并且是猛兽。据此分析,这件笔洗,应该是蒙古族的,某个具有相当权势、地位的人,所拥有、使用的。
6、青花画面布满整个椭圆形壁面。
该笔洗青花画面繁满,每半个弧面的画面是相同的,以两端的兽首为分界线。除了两端兽首周围外,其他地方留白的空间都比较小,可以说是满工满画,体现了元代青花瓷的画风特征。
在画面层次方面,在10厘米的空间,工匠刻意体现五个层次的意境。也表现出元青花瓷器画面层次繁多的特点。包括:
最下面是一圈草花纹(本人才疏学浅,不知名称),共有28个相同样式的草花组成;第二层是由9朵菊花(或者是小野花),和4朵梅花(或者是桃花)组成;第三层是中心画面,由两朵大的牡丹花、藤叶、若干朵小花组成;第四层是由两只蝴蝶和若干小花组成;最上面一层,第五层是山形边口沿中,由5朵菊花构成。
7、青花画面构思巧妙,绘制精细。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画面中的表象,来揣摩工匠的构思意图和指向。
画面主题是蝶恋花。在元曲盛行的年代,绝不会出乎意外。
两个半圆形弧面外壁,绘制了相同的画面,首尾相接,表达了延绵不断的含义。
山形边口沿中,有5个山形齿牙中画有菊花。这5朵菊花构成最上层的纹饰。其中,有3个是在一端的兽首之上,并列衔接;而另一端兽首之上,只有1个山形齿牙中画有菊花。这实际上,是标示着笔洗的首尾方向。并且,在有3朵花的这一端,上下排列了5朵花;而另一端,上下只画了4朵花。同样也是在说明首尾方向。
由此可见,工匠的设计构思,都是有寓意的,都是很严谨的,很严肃的。符合为朝廷、为官吏制作瓷器的做法。
8、胎釉制作精良。
本件元青花笔洗,底釉釉色发青。除圈足外,其他区域内外满釉。釉水肥厚,施釉匀称,可以说是精料、精工、细作。
器物釉面整体遍布纹状细小的鱼鳞纹,层次变化清晰、灵动。与宋代青瓷上的开片纹相比,它没有冰裂纹那么梦幻,也没有蝉翼纹那么白皙,更没有金丝铁线纹那么雄壮、奔放,它更像是一种背景纹,映衬着青花的翠蓝和时光的沧桑。
本件笔洗的胎体细腻、滋润、厚重。底足上轻微的粘有烧制时的垫土。这是元青花的特征之一。胎釉结合处,有一细圈淡桔色的火石红,与宋代青瓷上比较浓郁的火石红极不相同。这种极细的一圈火石红,也说明瓷器胎土釉水处理得非常细腻,是官窑瓷器的制作特征。
作为一个椭圆形的器物,周正、饱满、匀称、不塌底,在几百年前的元朝,是一个精工细作,考验工艺功底的制作。该件笔洗的底面,采取了轻微的拱形结构,对支撑椭圆形的堤型斜壁,提供了足够的力度。说明制作工匠的知识、经验、技能,都是非常老道的,制作也是十分精细的。
总之,这件元青花笔洗,是存世元青花瓷器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