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袁鹰、邵燕祥悼念高汾的文字

(2013-11-23 22:33:39)
标签:

高汾

袁鹰

白喜事

妙笔

好人

分类: 文坛轶事

 

            袁鹰、邵燕祥悼念高汾的文字
                                         高汾遗像

 

    岳母高汾去世后,她的挚友田钟洛(袁鹰)、邵燕祥各自赶写了一篇短文给我,表达了深切的悼念之情。我正在赶制一份纪念卡,正好把两篇文章都印在卡上。现先发我博,以飨网友。

 

悼高汾大姐               袁鹰

 

    高汾大姐在耄耋高龄离世,按传统说法应该称为“白喜事”,不该用眼泪送行。但是我骤闻噩耗之际,仍然抑止不住浓重的哀伤。七十五年前,一个十八岁的如花少女,跟着姐姐离开江南故土,奔向大西南后方,献身抗日救亡的浩荡洪流,从此开始一个新闻战士风风雨雨、多姿多彩的人生,也从此没有放下为国为民、同样多姿多彩之笔,那支当年曾被郭沫若赞誉为“生花”妙笔,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即使在深陷囹圄、遇难受辱的年月,也不论当记者还是当编辑,她都不曾搁过笔。她一生坦坦荡荡,纯正无私;她待人真挚热情,温文尔雅;她对事业勤恳踏实,一丝不苟。她的品格和作风,博得同辈和后辈的尊重。

    西行路上,她不会寂寞。她会遇到许多前辈和同辈的贤师良友,会一起追叙从《救亡日报》、《新华日报》、《大公报》到《新民报》、《经济日报》、《新民晚报》的笔墨生涯,会一起回忆从广州、桂林、重庆、香港、上海、南京到北京的风雨人生,而且,师友们一定会像当年一样,亲切地称她“小高”。

   敬爱的高汾大姐,你走好!                       

                                                               2013年11月22日

 

好人高汾                   邵燕祥

 

    高汾是一个好人,无论在朋友圈,同事间,对人都满怀友好和善意。即使在北大荒劳改场所,她仍以孱弱之躯支撑着人性和良知。

    这样的好人不能见容的社会,是丧尽天良的时空。

    高汾晚年铭刻在我们记忆中的形象,是她总带着一枝笔,一个小笔记本,随时记写值得报道的人和事,为新民晚报供稿、约稿、提供新闻线索,如同她年轻时投身新闻工作一样敬业而执著:她是终身的新闻记者,年轻同业永远的榜样。

 

                                                 2013年11月21日

 

谢少逸兄赐联:

智者执筆生花,纵写世纪人生,酸甜苦辣咸                             

仁者驾鹤西去,乌瞰沧桑大地,红黄蓝白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