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张宝林咏曹操墓诗

标签:
转载 |
说来还是拜网络之赐,一个二十几年没见到老朋友,突然就出现了。
那天,我在网上闲逛,从一个喜欢书法的网友处,见到一个熟悉的名字:程与天。再看他的头衔:篆刻家、书法家,应该就是他!
我和程与天相识于1980年代初。那时,我在人民日报市场报副刊《花市》当主编。《花市》有三个编辑,另两位是向兵和伍立杨。我后来当了副总编,副刊还是归我管。《市场报》是经济类报纸,又是四开小报,版面紧张,副刊文章必须短小,书画作品尺幅也不能太大,但还是有不少书画稿寄来,有时作者也会登门求见。
有一天,一位瘦瘦的年轻人,头发乱乱的,背着个旧包,来到我的办公室。他自我介绍叫程与天,沈阳人,在一个县的文化馆工作。接着从包里掏出些书法篆刻稿来。这一看,令我刮目相待。这些作品风格老到,与他的年龄似乎不称。再看介绍,原来他1980年就在北京办过金石书画展。茅盾、李苦禅、吴作人、张仃等大家对他评价不低。我当即决定,选用他几幅篆刻作品。
那几年,我们常见面。有一天中午,我请他在报社食堂吃了个便饭。他问,家住得远吗?我说,就在院里。他说,到家写几张字玩玩?到了家,他当场写了两张字,其中一张是大篆“忠孝”。
还有一次,他说给我看个新鲜玩意,是个卷轴,裱好的,上面写了一首自作诗,还题了送我的款。我没看出有什么新鲜,他把卷轴放到我手上,说,细看!卷轴很轻,与一般字画似乎不大一样,再看,原来整个是纺织品,边上淡青色的绢纹和中间的白底同一材质,有点粗糙,摸上去手感也很差。字倒是有点宣纸效果,但显然不吃墨,字迹发飘。他说,这是石家庄出的新型画轴。他给我留了两个白轴。这玩意好像时兴了一阵子,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以后,我工作调动,他也去了海南,我们失去联系。
言归正传,在网上发现他的踪迹后,没几天,他也开了博客。我留了言,他立即回复:我住通州,还留了手机号码。第三天,他来我家,带来了几本新著:文物出版社茅盾题签的《程与天书法篆刻》;辽美的全套十五本的程与天诗书篆刻中的《小楷自书诗稿》和《病梅馆记》,还有《印记大连》篆刻集。他已经又上了一个高台阶了。
上周三,我到他府上回访,在他的书房兼画室勾留了半天。他说要给我刻一方印,还要写一幅字,最好是我自己的诗。我给他留了一首。这就是小楷《曹操墓》的由来。
那天,我在网上闲逛,从一个喜欢书法的网友处,见到一个熟悉的名字:程与天。再看他的头衔:篆刻家、书法家,应该就是他!
我和程与天相识于1980年代初。那时,我在人民日报市场报副刊《花市》当主编。《花市》有三个编辑,另两位是向兵和伍立杨。我后来当了副总编,副刊还是归我管。《市场报》是经济类报纸,又是四开小报,版面紧张,副刊文章必须短小,书画作品尺幅也不能太大,但还是有不少书画稿寄来,有时作者也会登门求见。
有一天,一位瘦瘦的年轻人,头发乱乱的,背着个旧包,来到我的办公室。他自我介绍叫程与天,沈阳人,在一个县的文化馆工作。接着从包里掏出些书法篆刻稿来。这一看,令我刮目相待。这些作品风格老到,与他的年龄似乎不称。再看介绍,原来他1980年就在北京办过金石书画展。茅盾、李苦禅、吴作人、张仃等大家对他评价不低。我当即决定,选用他几幅篆刻作品。
那几年,我们常见面。有一天中午,我请他在报社食堂吃了个便饭。他问,家住得远吗?我说,就在院里。他说,到家写几张字玩玩?到了家,他当场写了两张字,其中一张是大篆“忠孝”。
还有一次,他说给我看个新鲜玩意,是个卷轴,裱好的,上面写了一首自作诗,还题了送我的款。我没看出有什么新鲜,他把卷轴放到我手上,说,细看!卷轴很轻,与一般字画似乎不大一样,再看,原来整个是纺织品,边上淡青色的绢纹和中间的白底同一材质,有点粗糙,摸上去手感也很差。字倒是有点宣纸效果,但显然不吃墨,字迹发飘。他说,这是石家庄出的新型画轴。他给我留了两个白轴。这玩意好像时兴了一阵子,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以后,我工作调动,他也去了海南,我们失去联系。
言归正传,在网上发现他的踪迹后,没几天,他也开了博客。我留了言,他立即回复:我住通州,还留了手机号码。第三天,他来我家,带来了几本新著:文物出版社茅盾题签的《程与天书法篆刻》;辽美的全套十五本的程与天诗书篆刻中的《小楷自书诗稿》和《病梅馆记》,还有《印记大连》篆刻集。他已经又上了一个高台阶了。
上周三,我到他府上回访,在他的书房兼画室勾留了半天。他说要给我刻一方印,还要写一幅字,最好是我自己的诗。我给他留了一首。这就是小楷《曹操墓》的由来。
前一篇:刘炳森的“云鹤海鸥”
后一篇:六四初度(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