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一月八日书法课随记

(2019-11-08 20:21:03)

十一月八日下午三点三十分,在驿城区文化馆书画教室里,张展老师准时给我们上课,她仍然是做着示范动作,边讲解着每笔的写法,边在纸上运着笔。

她先是在纸上写了一个“加”字,这个字在楷书上非常好写,而在乙瑛碑的隶书稍有难度。它的左旁“力”字,是朝着左则倾斜着的,而“口”字的用笔又和正楷字大有不同。这对写惯了正楷字的我来说,无疑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虽说这是一个简单的字,但张展老师在写完后也对其进行了分析,她是用虚线的形式画出它的顷斜度的。这让我们更加的看清了此字的运笔走向了。

在讲解完“加”字后,她便继续的边写边给我们讲解着。大家也力图从张老师的运笔上学习点东西,所以,都是伸着头向着张老师所写和纸上认真的看着,两耳也认真的倾听着老师的讲解,力图把老师的每一笔,每一句都深深的印入自己的脑海之中,我当然也是这样想和做的。

在张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大家纷纷提出了自己认为较难的问题,张老师便一一的解答示范。我也趁势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近期在练此贴的时候,着实是遇到了一些难以下笔的地方,因为自己对隶书方面的练习不够,所以,对于一些笔法竟是不知道如何下笔。我在练习中就遇到了“午”这样的字的写法了,我主要是不知这上面的撇和横如何的下笔,我有时认为应该先写横,然后,再写那一撇。但这种想法又不符合笔法的走势,如若按照常规的写法呢!我又总是脱不掉正楷字的模子,总是把撇撇得太像撇了。今天正好在老师的字贴上面看到了这个“许”字,我便趁此机会把心中的疑问像张展老师提了出来。

既然有疑问,张老师便放下正在练习的法帖的顺序,专门把这个“许”字挑选出来给我示范。当然,在给我解答问题的时候,大家是都站在一旁听着的。我知道他们都是很清楚的,可能也就是我自己稍有糊涂吧!但这也无关紧要,他们虽懂,再听一遍也不无大碍啊!

张老师慢慢的运笔,先是把一撇写出,她的这一撇可和我练习时的不太一样,其角度是稍稍的向左侧倾斜那么一点,而在写横向的时候,她又把此横写得稍向右下偏斜那么一点,这样处理后的一撇一横,看起来就像是“个”字的顶部似的,只不过稍稍的倾斜了那么一点,而在写竖道的时候,张老师的用笔又是紧靠着尖顶的部位从上向下的走笔。果然,张老师写出的这个字,怎么看怎么有隶书味道了。岂止是味道呢!这简直就像是从法贴上拓印下来的一样。

我叹服张老师技法的巧妙啊!

张老师今天的讲课共写了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均是有代表性的,她是每笔都会给我们讲解其写法的,我们大家也是每笔都精心的记在心里的,不时有个别的同学向老师提出问题,张老师便一一的作答化解。张老师的道理是讲到了,我们也听懂了,接下来便是把张展老师所教的技法运用到实践中去了,张老师给我们留了一定的练习时间。于是,我们便开始坐下来练习笔法了。

我先是打开我的字贴,尽量的找到张老师今天所讲的字。认真的去分析练习,但在我的练习中,便又出现了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来了。在练写“地”一字时,我的笔法下去还有点像楷书的笔法,正好遇到了张老师挨桌的巡看之时,张老师便及时的给我提出的这一点,不仅如此,张老师又亲自坐下来一笔一画的教我如何写“地”字的弯钩部分。张老师告诉我:这一钩并不是直接写下来的,而是在走笔到下面的时候,要顿一下笔,调整一下笔锋,然后,再往右方行走。在张老师传授此字的写法时,我才知道,原来在此字的上面竟还有一个钩啊!这个钩子,它表现得很小,几乎看不出来,但分析此字,也觉得应该是有一个钩的,它代表着弯折。但我没有看出来,不是张老师的指点,我再看三天,也未必就能把这一钩看出来的。经张老师这么一指点,对于这个字的写法,我完全的掌握了,不过,我写出的字体还是有些生硬的,但据张老师讲,这还得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逐步的达到形似意像的要求的,这是不用急的,只能通过慢慢的练习,才能逐步的提升自己的书写水平。

在我附近坐着的几位美女,他们的字差不多都已找到了感觉了,尤其是班长的字,更显得是和法贴上面的一样了。我前后左右的看了看,这一看不要紧,竟让我产生了一种悲观的念头来了,看着他们写的那么好,而自己写的又是那么差,心里面自然而然的便产生了,自己可能不是这块料的念头来了,想想自己在写字的道路上也走过了十几个春秋了,那就楞是没有一点提高,难道我真的像一些专家所说的那样,不是这块料吗!他们经过稍稍的练习,其水平竟能达到如此高的程度,而我呢!费了不少的努力,到现在连原地踏步的水平也达不到,简直是倒退、倒退、又倒退啊!我能练出什么结果呢!这条路我是继续走下去,还是不再往下走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又想到了这点,但想来想去,觉得还是跟随着往下走吧!至于自己能不能进步,那就再练一段再说吧!反正练习书法的过程,也是一个锻炼身体,修身养性的过程,虽不能达到预期的水平,但至少能在静心养气上取得一点点的效果吧!

继续往前走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偶遇朋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