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整理的木心简介
标签:
木心阅读 |
分类: 读书 |
http://s4/mw690/001eJdxHgy6VbQT0gvN23&690
“我是绍兴希腊人。”“人有两套传统,一套精神,一套肉体。我的祖先在绍兴,我能讲一口绍兴话。我的精神传统在古希腊,在意大利,在达•芬奇。所以我说我是绍兴希腊人。”木心对西方文学、西方文化一往情深。古希腊以来的西方文化、西方文学犹如木心的女神一般引领着木心前行。
从前,绍兴地区地少人多,宁绍人为了生存,崇尚课读或学习手艺外出谋生,这是此类地区的人士选择的最佳出路。木心的祖父孙秀林身强力壮、勤俭有为、头脑灵活、农艺精通,在绍兴已小有资财,时属自耕农。下定决心,卖掉了田地、房屋和家什,来乌镇一搏,从此,开创了孙家的发家史。孙秀林经同乡好友黄妙祥介绍,先在东栅河南板桥头(太平桥)买下一幢三间两进、围有围墙的楼房,安顿好妻小。好在东郊坝头离太平桥不远,自家又有农船,来往也方便。乡间还留有田庄屋,不影响生产管理。孙秀林买下这幢房屋时,风水先生断言:“此屋形状像一颗‘官印’,日后会出贵人。”随着孙家的兴旺发达,在东栅河北,有财神湾西首的孔某,在外埠另展宏图,意欲卖掉老屋(孔家花园的一部分)。——这孔家原是茅盾夫人孔德沚的娘家。著名作家孔另境是茅盾的内弟。——孙秀林看准时机,花了上千银圆买了下来,大兴土木,按照自己的设想加以修葺、改造和增建。木心的祖父很早就在绍帮人中物色贤淑能干的儿媳妇,终于找到一位能干且通文墨的绍兴姑娘,名叫沈珍。
1927年2月14日木心诞生在那风水先生断言必出贵人的居所里。孙子出世后,祖父孙秀林欣喜若狂,亲自为孙子取名孙仰中,又名牧心,号璞。木心乃其笔名,出国后才广为使用。后来,坊间议论:“这木心便是贵人,风水先生的预言还蛮准哩!”乌镇东栅财神湾186号是木心的故居。
乌镇——上海。“少小的我已感知传统的文化”。他从小聪慧好学,母亲是第一任老师,教木心背诵《易经》的口诀,背唐诗等。还有海伯伯喝了烧酒白壁题诗,外婆精通《周易》,祖母为他讲《大乘五蕴论》。从小受到良好的传统私塾教育,14岁便开始创作小说。私塾之余熟读《新约》超过一百遍。还有在茅盾书斋里狼吞虎咽,戏称得了“文学胃炎症”。这一切都为木心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基础。1946年进入由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学习油画,但没过多久又转到与他的哲学理念更为相近的画家林风眠门下,继续探讨中西绘画。1949年后,木心一直在上海一家工艺品店工作,并坚持自己的艺术创作。“文革”期间,因言论获罪,先被抄家,后被关进废弃的、漏雨积水的防空洞。半年后转移到监牢,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了65万言的《狱中笔记》。正反两面写满密密麻麻的字,写散文,还作曲,藏在棉袄夹层里。在那场浩劫中,整整20本心血之作被毁,但他并未动摇:他说,文学是他的信仰,是这信仰使他渡过劫难。后被平反并任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
“散步散远了。”美国纽约。1982年,木心先生移居美国,从事美术及文学创作。同年,陈丹青到纽约,初次见面竟在地铁上,两人一见如故。此后至木心去世,陈丹青是木心持续书写的见证者。1985年前后,中国台湾陆续出版木心的散文、小说和诗集。著名台湾诗人亚痃则在东南亚举行的文学盛会上一面击鼓,一面朗诵木心的散文———《林肯中心的鼓声》。1984年台湾《联合文学》创刊号为木心特设“散文展览”专号,题名《木心,一个文学的鲁滨逊》,编者导言提到:木心在文坛甫一出现,即以迥然绝尘、拒斥流俗的风格,引起广大读者强烈注目,人人争问:木心是谁?具体罗列一些:
*1983年,“林肯中心”举行木心水墨画展。
*2002年,举办“木心的艺术”大型博物馆级全美巡回展。出版了16本小说、散文和诗集。散文集《琼美卡随想录》《即兴判断》《素履之往》《鱼丽之宴》等;诗集《西班牙三棵树》《巴珑》《我纷纷的情欲》《云雀叫了一整天》《会吾中》《伪所罗门书》等;小说集《温莎墓园日记》等。但仍有大量遗稿、片段和俳句未及出版。
*木心先生的画作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是20世纪的中国画家中第一位有作品被该馆收藏的。*木心先生的散文与福克纳、海明威的作品一道被收入《美国文学史教程》。
*“文学远征”。1989
“带根的流浪人”叶落归根。1994年,木心悄悄回到故乡乌镇时,发现孙家的祖屋不复当年模样,后花园上起了一家翻砂轴承厂,工匠们伴着炉火劳作。失望伤感中,木心写下《乌镇》一文:“在习惯的概念中,‘故乡’,就是‘最熟识的地方’,而目前我只知地名,对的,方言,没变,此外,一无是处……永别了,我不会再来。”1998年12月,这篇文章发表在台湾某报纸上。1999年,乌镇人陈向宏回到故乡,开始筹备乌镇旅游公司。乌镇的一位老百姓给了他一张《中国时报》,他看到了木心说“不会再来”,决心邀请木心回到故乡。同时,乌镇有关部门按照木心设计的图纸重建孙家宅院。通过陈丹青,陈向宏开始了数年与木心的书信来往,一遍一遍地邀请木心回来。这样持续了五年,木心最终点头。2006年9月,木心在陈丹青的陪同下,从纽约回到了故乡,在他自己定名的“晚晴小筑”里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时光。
行过——完成。2011年12月21日,诗人、文学家、画家木心在故乡乌镇逝世,享年84岁。木心说:“我曾见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木心之幸在于他终于完成了。他以才华接续生命力,以悲剧精神步向庄严,抵达了自己心中理想的艺术境地。

加载中…